《先秦散文·战国策·苏代止赵惠王伐燕(燕策二)》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战国策·苏代止赵惠王伐燕(燕策二)》原文鉴赏
赵且伐燕①,苏代为燕谓惠王曰②:“今者臣来,过易水③,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⑤蚌合而柑其喙⑥。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⑦。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⑧,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⑨。”惠王曰:“善!”乃止。
【注释】 ①且:将要。 ②惠王:即赵惠文王,名何。 ③易水:在今河北,源出易县。 ④曝(pu音铺):晒太阳。 ⑤鹬(yu音郁):一种候鸟,羽毛茶褐色,嘴、腿很长,常在水边或田野里捕食小鱼、虫子和贝类。 ⑥拑:夹住。喙(hui惠),鸟嘴。 ⑦禽:通“擒”,捉住。 ⑧相支:相持不下。 ⑨熟计:反复考虑。
【今译】 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替燕向惠王说:“现在我来的时候,经过了易水,一个蚌正张开两壳晒太阳,一只鹬鸟飞过来啄它身上的肉,蚌急忙合起两壳,死死地钳住了鹬鸟的嘴巴。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个死蚌。’蚌也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两个互不肯放,结果渔夫把它们一起捉住了。现在赵国将要进攻燕国,燕、赵双方长期相持不下,就会使广大将士民众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成为渔夫啊!因此,希望大王反复考虑这件事。”惠王说:“很好!”于是放弃了进攻燕国的计划。
【集评】 清·张星徽《国策评林》引俞宁世语:“不经之言,至当之理。”
清·张星徽《国策译林》引唐锡周语:“即韩卢东郭之说,而此更曲畅有味,诞谩有情。其妙全在‘过易水’三字,不尔便孟浪矣。”
清·张星徽《国策评林》:“此喻凡三见,而风藻各殊。盖天下之情势,实无以易此,亦说士所自得意处。方知文章有一事,而任人翻出无数新样,才岂有尽时。”
【总案】 本文引用的故事已记作流传千古的寓言,至今仍被广为运用。它有如警钟,告诫人们切莫置共同的敌人于度外,而一味地彼此争斗,否则必然会两败俱伤,他人得利。
苏代为了劝阻赵王伐燕,将燕赵喻为鹬蚌,将秦比作坐收渔利的渔父,使赵王一下子明白了燕赵相争,秦国得利的道理。以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说理服人,是战国策士惯用的伎俩,从而形成了《国策》的一大特色,本文正见其一端。
-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是唐代李白的五言古诗。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流露了诗人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的感情。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⑴ 暮从碧山
-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陷入邪说)危险。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
-
长期分裂局面造成的影响,使秦始皇非常关心六国旧地的动静,担心六国旧贵族图谋复辟。为了防止割据的再现,秦始皇把六国富豪和强宗十二万户迁到咸阳,另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使他们脱离乡土,以便
-
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 第一册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
-
梦见车站是什么意思梦见车站,表示生活里,你可能期待能改换一下环境,渴望能开始一个新阶段,代表着事物的开始与结局。男性梦见车站,预示着你的事业有了一定的起色,或是已经获得成功。女性梦见车站,意味着会遇上
-
诗首联出齐题面“芦花被”三字。说把洁白干净的芦花收集起来,如编织青翠的蓑衣一样,织成了这芦花被。"> 梦见葫芦籽预示什么
梦见葫芦籽,得此梦,事业惘然,多受他人之约束,生活有不顺心,如有自作主张之事,财运多难以顺遂,此乃不吉。如做此梦,主近期多因小事与他人相处不利,生活有不安之感。春天梦之吉利,夏天梦之不吉利。
-
高考指导: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整体把握,不究细处。 先粗读文章,了解文章讲的是什么事件(几件事、事与事之间的联系),涉及的人物(几个人,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
-
【原题】:九月晦斋宿太一宫都监姚高士示刘长翁及沁仲能诸公唱酬诗轴因和韵二首
-
【洁身自好解释】指保持自己的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的事情。自好:自爱。 【洁身自好造句】 ①这位秉性正直、洁身自好的老先生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 ②你不能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