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大智若愚》作品赏析|导读
大智若愚
学会了作文章(文章不一定就是文艺),而后中了状元,而后无灾无病做到公卿,这恐怕是历来的文人的最如意的算盘。相传既久,心理就不易一时改变过来;于是在今天也许还有不少的人想用文章猎取利禄与声名。可是,这个心理必须改变,因为它正是把文艺置之死地的祸根。
要搞文艺就必先决定去牺牲。你要忘了个人的利益与幸福,你才能做一辈子文人,为文艺而生,为文艺而死。在物质享受上,稿费版税永远不能比囤积走私的来头大;在精神上,思想永远是自取烦恼的东西。相安无事便是一夜无话,文艺也就无从产生。不甘相安无事,你便必苦心焦虑地思索,而后把那最好的、最有价值的话说出来,而后你还要认真地去驳辩,勇敢地做真理的律师。这些,都给你带来痛苦,也许会要掉了脑袋。好话永远不甜蜜悦耳,而真理永远是用生命换得来的。
这样地说来,你假若想要以一半篇作品取个文艺者的头衔,从而展开一条小小的路径,去弄点钱花,娶个相当漂亮的太太,或且做一番与文艺无关的事业,则似乎大可不必,因为文艺最忌敷衍,最忌脚踩两只船;顶好卖什么吆喝什么,大不该只在“好玩”,或“方便”上耍些玄虚。
只要你一想到为文艺服役,你就须马上想到一切苦处,像要去做和尚那样斩尽尘根,硬是准备满身虱子连搔也不去搔一下!你要知道,凡是要救世的都须忘了自己,丧掉了自己的生命。
你要准备下那最高的思想与最深的感情,好长出文艺的花朵,切不可只在文字上用工夫,以文字为神符。文字不过是文艺的工具。一把好锯并不能使人变为好木匠。
即使那是真的,你也不要先去揣摩某人怎么仗着舅舅的力量而印出两本书,或某人怎么出巧计而做了编辑,从而千方百计地去仿效。文艺中无巧可取,你千万别自骗骗人!你知道,文艺者对别人是“大智”,对自己却是“大愚”!
(载1945年3月《抗战文艺》第十卷第一期)
【导读】
从事文艺的条件
《大智若愚》主要围绕作文而谈,指出文艺尤其是写文章没有捷径可走,无机可投,无巧可取。因为文艺对别人是“大智”,对自己却是“大愚”。
作者由相传已久的文人心理入手,指出如今有不少人想用文章猎取利禄与声名。围绕这个中心,从多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第一,搞文艺必先决定去牺牲;第二,搞文艺者要时刻准备最高的理想和最深的感情,而非在文字上用工夫;第三,从事文艺工作最忌讳敷衍,最忌讳脚踩两只船,不能指望通过作品取得文艺者的头衔后却去从事与文艺无关的事业;最后,作者提醒“文艺中无巧可取”,奉劝大家不要自欺欺人。好的文艺作品对读者而言是“大智慧”的载体和呈现,但对文艺者、作者而言却是“大愚”,必得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顶聪明的人因为自己的聪明,反而坐不住、静不下心来思考和写作。
对照现实,观照当下,文艺圈、文艺工作者中有没有这种现象、这种人呢?老舍当年的这篇时文,对如今意欲从事文学工作的人来说仍不失为严肃的提醒和告诫。村上春树也有一篇《我的职业是小说家》的文章,可以和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对照阅读。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
《范增论》原文及欣赏 《范增论》是苏轼早期的史论。下面就是小编跟大家分享一篇《范增论》原文及欣赏,欢迎大家阅读! 《范增论》原文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
-
高中语文文言文表示特殊作用的固定句式 在文言句式里,虚词的连用不是为了表明一种语气,而是代表着一种特殊作用,这种固定形式也比较常见。 1.表比较作用。常见有孰与无
-
在作者家乡湖州飞英寺中有塔名飞英塔,高大巍峨。南接府治,北眺太湖,为湖州胜景之一。历来名人来游,题诗甚多。苏轼曾有诗云:“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本篇即为作者登临览胜的纪游
-
登桂林叠彩山过瞿、张二公成仁处 明祚茫茫日落西,云雕塞马夜惊啼。 风吞黑雾摇银垒,月吐寒光照铁衣。 志士边陲能报 "> 文言文的节选和问题
文言文的节选和问题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
-
【蛮横无理解释】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蛮横无理造句】 ①老师批评刘江,说他不该这样蛮横无理地对待同学。 ②老师办公室里来了一位蛮横无理的家长,不问青红皂白,一进门就对老师横加指责。
-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①延入。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
-
文言文中译英的译法 篇一: 原文:吾辈凡夫,生存在功利社会,终日忙忙碌碌,为柴米油盐所困,酒色财气所惑,既有追求,又有烦恼,若想做到从心所欲,难矣哉! 乍一看,感觉好难,该从哪儿
-
首句,“十年无梦得还家”,指抗元兵败的十年间从未还家。这里不说“未还家”,却说“无梦得还家”,简直连还家的梦也不曾有过,可见其决绝之情。另方面,古代前朝的遗民,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总是逃入深山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