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韩愈
韩愈
【作者小传】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今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他与柳宗元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二人并称“韩柳”。
韩愈出身于小官吏家庭,自幼丧父,由兄韩会与嫂郑氏抚养成人。兄韩会能着文章,对韩愈颇有影响。贞元二年(786),韩愈19岁,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不第,次后三试均落榜,直到贞元八年(792)第四次应考,才考中进士。此后又连续三次应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皆不中。直到29岁才在董晋幕府中得到了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官职。36岁时,任监察御史,但由于上书论天旱人饥,请宽民徭役、除民租赋,不久被贬为阳山(今属江苏南京)县令。此后直到50岁,官职一直浮沉不定。
元和十二年,韩愈50岁时,因参与平定淮西之役表现出处理军国大事的才能,迁为吏部侍郎,进入朝廷上层统治集团。但两年后,他却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宪宗,险些被处死,幸得裴度等大臣施救才免于一死,被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安)刺史,后又移至袁州(今江西宜春)。此后宦官杀宪宗,穆宗即位,韩愈被召回朝,后历官国子监祭酒、京兆尹、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长庆四年(824)病逝于长安,终年57岁,生前着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在思想上提倡儒家正统思想,反对佛(佛教)、老(道家)思想。虽然与柳宗元政见不合,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以载道”,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文风。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韩愈的散文包括论、说、书、序、记、传、表、状、颂、赞、赋、铭、哀辞、祭文、碑志、杂文等。其文章豪逸奔放、气势宏大、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叙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明人更是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
《新唐书》王及善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率军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
-
①天马:谓异国所进骏马。《史记·大宛列传》:“汉武帝得乌孙马,又得大宛汗血马,名之曰天马。” ②苜蓿:植物名,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汉武帝时(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宛国带回紫苜蓿种子。
-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中进士及第,又中博学宏辞,授太子校书,后入淮南节度使幕府掌书记,调补渭南主簿,升监察御史。顺宗即位,预政治革新,转屯田员外郎
-
郑默字思元。起家秘书郎,考核旧文,删省浮秽。中书令虞松谓曰:“而今而后,朱紫别矣。”转尚书考功郎,专典伐蜀事,封关内侯,迁司徒左长史。武帝受禅,与太原郭奕俱为中庶子
-
【原题】:重阳登翠围亭亭废十年竹柏蓊然殊蔽远眼命寺僧芟除剪伐屏翳豁开林峦杳霭殆丹山绝胜处也与同游分韵赋诗以老杜开林出远山为韵得远字
-
“洛阳城里见秋风”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 秋思 作者:张籍年代: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歌译文
-
马森,字孔养,怀安人。父俊,晚得子,家人抱之坠,殒焉。俊绐其妻曰“我误也”,不之罪。逾年而举森。嘉靖十四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太平知府。民有兄弟讼者,予镜令照曰:&ldquo
-
中考文言文阅读:与朱元思书 阅读《与朱元思书》,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
-
维吾尔族和许多中亚民族的一种古典诗歌形式。亦曾译作“鲁拜”。格律比较严谨,每首四行 "> 苏轼诗集《真兴寺阁》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篇五言古诗作于仁宗嘉祐六年(1061),这一年作者以直言极谏策问列入三等,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开始进入仕途。诗作于凤翔,为《凤翔八观》中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