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林湄《寄鸟》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香港〕林湄
【原文】:
这是海边的一座古屋,面向渔村湾,背靠一脉山。
海并不广阔,山也不高峻,在喧闹都市的地图上,它只是郊外的一点。它宁静、平凡,与苍穹宇宙一样,在日出日落、潮涨潮退中度过月月年年。
屋内住着一个中年妇人。她衣着朴素,却很整齐。她面貌娟好,而表情呆滞。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如此孤独、神秘、沉郁地生活着。
有人猜想,她无亲无戚,是个性情古怪的老处女。
有人说过,她曾寻死不遂,精神已不太正常。
流言蜚语对她已失去作用。她不笑、不哭、不闹,除了那仅能糊口的一份工作的时间外,她整天躺在小屋,静躺床上,听海涛呼啸,或屋后的虫唧鸟鸣。
她生活在她的历史故事里,在这个故事里,她是个悲剧的主角。她与正常人一样,曾有个闹哄哄的“巢”,后来被人捣破了、碎了。从此,她孤独一人徜徉街头,徘徊海边,回味往事。
泪水流尽了,心儿枯干了。现在,她不怨、不恨、不躁,世界上该发生的事都将发生,怪谁呢?命运!
品尝苦味,也是命运。
她接受了下来。心儿活着、跳着,灵魂却已枯竭。她不哭、不闹,看日出日落,听虫鸣鸟叫。心头的坟墓,旱已高高地垒起。
春天又来了,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古屋的木柱也摇摇欲坠。管它呢,天塌地裂,海干山枯。她静静地坐在窗前,目光呆滞、脑海空白,不知道想了些什么?
突然,一只羽毛湿润的小鸟从窗口跌落在她的衣襟上,她先是一惊,再小心翼翼地捧起,细看,原来鸟的腿受伤了。
记得年前,谁家的一只小花猫到窜到她家,那“猫咪”一声,吓得她胆裂心碎。她讨厌它,尤其那对炯炯发亮的眼睛,像要摄人灵魂似的。于是,她静静地将它赶走。
现在,她手捧一只小鸟,却不由地看到自身的影子,她起了侧隐之心。
从此,她的生命多了一项内容,多了一个希望、寄托“朋友”,接触人要动脑筋,要提防,鸟是可靠的,她想。
她全心全意的护理小鸟,也恢复了往日之善之美、柔情忍耐的性格。
日子一天天过去,鸟儿不但可爱活泼,身体也日渐丰润,清晨啁啾不停,给古屋带来生机。
她忘记了悲哀、痛苦和过往,不再孤独、寂寞,不再表情滞呆、……
转眼夏天到了,那天,阳光灿烂,窗外绿树荫荫,树枝的顶上,两只小鸟在旧巢上悲切的鸣叫着,笼内的小鸟也悲切地回鸣着。她吃惊地抬起头,但见树枝上的小鸟对着笼内的小鸟又叫又跳,那悲楚声宛如她当年心中的断肠诗。啊!怎么办。她不能没有它——这唯一的安慰,唯一的“朋友”、唯一的希望。在它身上,她洒了多少心血、熬费多少精力、时间,多少,多少无尽的情怀……
枝头的小鸟继续悲鸣,是它的“双亲”,还是它的“恋人”?
她茫茫然地打开笼门,又吃惊地关上。
她捧着笼儿,见鸟儿对着窗外痴望、啼叫,她不由自主地打开笼门。
小鸟在窗棂伫立,望着她,久久不离,又望望树枝上的双鸟,唧唧地回鸣,仿佛装上了人的幽灵,窗里窗外,不知何去何从。
它站在窗棂,痛苦地摇动着尾巴,打着圈圈儿。
她看到了,她全然知道一切。她低下头强咽两行泪,突然,她狠心地拿起竹枝,将鸟儿赶出窗外。她不怪它,因为它有它的巢、它的至亲、它的自由。它岂能仅属自己,当年,她的幸福被人破坏,而今她不能剥夺它的选择、自由。
从此,屋内死一样的静,心儿像有千万只小虫食着,着,裂着,又呆呆地坐在门口望日落日出,潮涨潮泛。她的颊上,又爬下两道热热的泪儿。干枯的胸内冲激着一阵阵冷气。她喃喃自语:“再次孤独,再次孤独!”然而,她仍不悔、不恨、不怨、不急,她相信命运,又埋怨起命运——为什么命运总扼住自己不放?
她离开古屋,跑到海滩。她向苍穹喊叫,向大海咆哮,可是,天不灵,地不应。晚霞照旧抹上一层绚丽的胭脂。
夜色朦朦,青山黛黛。她的眼前幻起了一幅美妙的夜景:西下的太阳,永远不再升起,它悬吊在山腰,那洁光比月亮还苍青,晚风习习,流地淙淙。多美的一幅夜景,然而没有一只夜游动物出来,仿佛怕被奇特的夜景扼杀。周遭陡然异常地静谧。她盲目、痛苦地期待,这时树林里发出“扑、扑”的翅声,蓦地,那小鸟又飞落到她的肩膀,她又惊又喜地抚摸着它的金黄色双翼。啊,她又重新拾掇那片片、柔柔的羽毛……
一只小猫舔了她的手,她猛然从幻梦的欢愉中回到现实……
她感到茫然,又从茫然中产生怨恨和愤恨,她暂且忘记了“命运”两个字。
远处,呈现无数闪烁不定的灯光,夜深了,明天太阳会再升起,可是她觉得,阳光一定不再那么美丽、那么令人充满信念和希望。
归鸦在老树上撒下几粒粪屎,恰巧落在她沉思的脑门,她摸擦着它,如同小鸟的粪屎那般不叫人恶心。她觉得自己笨了,麻木了,她迟缓地起身抢起那只满身污浊的小猫将它揽进怀里……
假如辛酸和痛苦还能令人喊着、咆哮着,那么,无知便是快乐;假如美的、善的永远只属坟墓,那么坟墓外就是一个愚蠢的世界。
【鉴赏】:
这是一篇充满细致情思和激动人心的散文。全文行云流水,一泻千里,人、景、物自然有机地结合,使人毫无突出感。这傍山靠海的古屋安宁、平静,透着与尘世隔绝的氛围。孤独、神秘的“她”静躺在小屋中,更增添了寂然、冷淡之感。“品尝苦味,也是命运,”可“她”为什么要忍受这样的命运呢?这只有靠读者去理解。作者只将浓郁的情感伴着抑郁的“她”介绍给读者,这其中的滋味还需要我们独自品尝。
在这死一般的世界里,一切在“她”的眼中却是毫无意义的,生命的规律被折磨得歪曲不堪,毫无生机。可是终于一只受伤的小鸟的到来使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起了恻隐之心”,她对人已经厌倦了,没有胆量再去接触自己的同类。但是对这只可爱的小鸟却倍至爱护,禁锢的情感的闸门打开了,全心地扑到小鸟身上。“她”的生活渐渐充满生机,“她”又显得象以前那样有生气了。“好景不长”,小鸟终究要回归“亲人”怀抱,回归自然,她不愿再度孤独,可最终还是将小鸟“打”出了篱笼。因为“她”懂得幸福、自由的含义。梦幻的虚境浮现出来,美妙的夜景却依然挡不住她对生命的追寻,她没有完全冷漠,她的心在期待,期待新的生命的开始,期待重新同命运搏击。全文浓郁的情丝伴着痛苦、冷静的思索,让人回味无穷。
通篇对人物的心理刻画细致真切,并以心理活动来描绘情感起伏的脉落,紧紧扣住读者的心。
-
王敦一手遮天,整个王家如同千里冰封覆盖了东晋大地。此刻,隐隐传来了破裂的声音,一个可爱的男孩探出了头。随后,缝隙越来越大,迅速传遍四方,终于伴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响,看似无边的冰块全部崩塌。
-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不会一帆风顺的。古代读书人,都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在家时十年寒窗,黄卷青灯,磨砺意志和才学。一旦得中进士,许多举子就像范进一样疯狂。孟郊有诗《中举后》曰: 昔日龌龊不足
-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闲暇之余黄昏泛舟游太湖的所见所感以及乘舟返城的过程。全诗高雅淡远,浑然一体。充分表现出作者游玩时闲适以及对豁然阁的依依眷顾之情。“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句写诗人黄昏出游,飞帆驶
-
天台县郭老之女,年十七,姿色甚丽,嫁同里旗卒。年二十三,因夫卧病,至里社祠中祈祷。本卫千夫长①李奇见之,心慕焉。去村八十里之杨村,向设亭障,分兵戍守,李遂遣卒行。郭氏独居,李乃日至
-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作品赏析【赏析】:李商隐以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创
-
蛇在生活中是大家比较惧怕的一种生物,因为它们有着滑滑长长的柔软身子和一双锋利的毒牙,发出的嘶嘶声总是让人不寒而栗,害怕到骨子里。那么,若是梦见蛇是什么预兆呢?这样的梦是好还是坏呢?今天,就请跟小编一起
-
展春风图画,恍人世、有神仙。爱手捻茶蘼,香间韵远,*袖垂肩。东邻几番亲见,意丹青、无地著婵娟。杏脸红生晓晕,柳眉翠点春妍。舞衫歌扇绮罗筵。还我旧因缘。尽金缕新声,乌丝醉墨,共惜流年。年来茂陵多病,更玉
-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出自《淮中晚泊犊头》是宋代苏舜钦的诗。公元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作者到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一带旅行,在旅途中写下这首诗。 诗词原文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解释】高竿的顶端。原是佛教比喻道行修造到极高的境界,但还须继续努力。现用来勉励不可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要不断努力前进。也作“百尺竿头须进步”。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造句
-
雁儿落带得胜令 张养浩 也不学严了陵七里滩,也不学姜太公磻溪岸, 也不学贺知章乞鉴湖,也不学柳子厚游南涧。 俺住云水屋三间,风月竹千竿。 一任傀儡棚中闹,且向昆仑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