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散文·嵇康·管蔡论》原文鉴赏
《汉魏六朝散文·嵇康·管蔡论》原文鉴赏
或问曰:“案记1,管蔡流言2,叛戾东都3。周公征讨4,诛以凶逆5。顽恶显著6,流名千载7。且明父圣兄8,曾不能鉴凶愚于幼稚9,觉无良之子弟10;而乃使理乱殷之弊民11,显荣爵于藩国12;使恶积罪成,终遇祸害。于理不通,心所未安。愿闻其说。”
答曰:“善哉,子之问也。昔文武之用管蔡以实13;周公之诛管蔡以权14。权事显15,实理沉16。故令时人全谓管蔡为顽凶,方为吾子论之17。
“夫管蔡皆服教殉义18,忠诚自然19,是以文王列而显之20,发、旦二圣举而任之21,非以情亲而相私也22,乃所以崇德礼贤23,济殷弊民24,绥辅武庚25,以兴顽俗26。功业有绩27,故旷世不废28,名冠当时,列为藩臣。
“逮至武卒29,嗣诵幼冲30,周公践政31,率朝诸侯32,思光前载33,以隆王业34,而管蔡服教,不达圣权35,卒遇大变36,不能自通。忠疑乃心37,思在王室。遂乃抗言率众38,欲除国患。翼存天子39,甘心毁旦40,斯乃愚诚愤发41,所以徼祸也42。
“成王大悟43,周公显复44,一化齐俗45,义以断恩46。虽内信如心47,外体不立48。称兵叛乱,所惑者广。是以隐忍授刑49,流涕行诛,示以赏罚不避亲戚;荣爵所显,必钟盛德50;戮挞所施51,必加有罪。斯乃为教之正体52,古今之明义也。
“管、蔡虽怀忠抱诚,要为罪诛53。罪诛已显,不得复理54。内心幽伏55,罪恶遂章56,幽章之路大殊57,故令奕世未蒙发起耳58。然论者承名信行59,便以管、蔡为恶。不知管蔡之恶,乃所以令三圣为不明也60。
“若三圣未为不明,则圣不佑恶而任顽凶也61;顽凶不容于明世62,则管蔡无取私于父兄;而见任必以忠良63,则二叔故为淑善矣64。
今若本三圣之用明65,思显授之实理66,推忠贤之闇权67,论为国之大纪68,则二叔之良乃显,三圣之用也有以69,流言之故有缘70,周公之诛是矣71。
“且周公居摄72,邵公不悦73。推此言之,则管、蔡怀疑,未为不贤。而忠贤可不达权74,三圣未为用恶,而周公不得不诛。若此,三圣所用信良75,周公之诛得宜,管、蔡之心见理76,尔乃大义得通77,外内兼叙78,无相伐负者79,则时论亦得释然而大解也80。”
【注释】 1案记:案,根据。记,书。这里指《尚书·金滕》。2管蔡流言:管,管叔。蔡,蔡叔。都是周文王的儿子。据《史记·管蔡世家》载:“文王长子曰伯邑考,次子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日蔡叔度。武王平天下,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流言:无根之言。指武王死后,管蔡等在国内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孺子(指成王)。” 3戾(li吏):背。东都:指殷的旧都河内,古以黄河以北河内,黄河以南为河外,这里的河内泛指周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以东原殷王朝旧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市西)地区。4周公:文王第四子,武王二弟,武王灭商后,封他于鲁地,以辅佐周室。武王死后,成王继位,年幼,由他摄政,平定东方诸侯的反叛,分封诸侯王,营建洛邑为东都,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是儒家尊奉的圣人。5诛以凶逆:凶逆,指犯上作乱的大罪。这里是说以凶逆的罪名加以诛灭。6顽恶:凶暴恶劣。这里指管蔡的反叛行为。显著:显露,暴露。7载:年。8明父:指文王。圣兄:指武王。9鉴:看清。10觉:察觉。无良:不善。11理:治理。弊民:残余的遗民。这里指以管蔡这样凶顽不善的人来治理亡殷残余的遗民。12显:显扬。荣爵:荣耀,爵位。藩国:古称分土的诸侯国为藩国,以为王室屏障之意。13文武:文王、武王。以实: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实,指任用管蔡时的具体条件。14权:权宜。指周公处理管蔡事件的临时措施。15权事显:指周公平叛发生在当时而使人们看得非常清楚。16实理沉:指文武二王任用管蔡是以前的事,由于时间久人们都想不起来了。沉,久。17方:将要。18服教殉义:信服礼教,肯为道义献身。19忠诚自然:忠诚出于天性。20列:列士,指分封诸侯。显:使之显名。21举:提拔。任:任用。22情亲:兄弟之情。相私:内心偏向他们。23崇德礼贤:崇尚和尊敬有道德才能的人。24济:救助。这里指治理。25绥辅:安抚,辅佐。武庚:商王纣之子,武王灭商后,封他为殷君。武王死后,武庚勾结管蔡,联合东方夷族反叛,为周公平定,他也被杀。26顽俗:顽民之俗。周人称殷商之民为顽民。27绩:成绩。28旷世:历时长久。废:衰落。29逮:及,到。武卒:武王死后。30嗣诵幼冲:嗣,继承人。诵,成王名。冲,幼小。31践政:指摄政。32率朝诸侯:指周公带着成王接受诸侯的朝拜。33光:光大。事:事业。光大祖先的事业。34隆:兴盛。35达:明白。圣权:圣人的权宜之计(指周公摄政)。36卒:猝然。大变:指周公摄政。37忠于乃心:这里的意思是,他们心中有的是忠诚。38抗言:违逆的言论,即上文说的流言。39翼存:保护。40甘心:情愿。毁:诋毁。41斯乃:此乃。42徼祸:取祸。徼,同“邀”。43成王大悟:指管蔡散布流言后,成王也怀疑起周公来,杀了周公的党属,周公被迫退避到东都。后来成王看见金滕(金属的匣子)中周公为武王病危祈祷,愿以身代的文件,才知周公的忠心。44显复:恢复荣誉。45一化:统一教化。齐俗:整齐风俗。46义以断恩:依理办事,不徇私情。47内信:内心忠诚。48外体:行动。49隐忍:指忍住兄弟亲情。授刑:指施刑于管蔡。50钟:聚、集。51戮挞:指惩罚。52体:根本。53要为:总要。54复理:再次审理。55幽伏:幽闷于心,无从表白。56章:同“彰”,指表露于外。57殊:异。58奕世:累世。未蒙发起:没有被人理解清楚。59承:承袭,指盲目接受。名:管蔡之恶名。信行:相信管蔡真有反叛的行为。60三圣:指文王、武王、周公。61佑恶:袒护恶人。任顽凶:任用凶暴的恶人。62明世:清明之世。63见任:被任用。64淑善:良善。65用明:用人明察公正。66显授:授予显耀的爵位。指任用管蔡。67推:探求。闇权:不懂得通达权变。68大纪:指汉国的纲纪。69有以:有根据,有理由。70居摄:因皇帝幼小,不能亲政,由大臣代居其位,摄行其事,称居摄。73邵公:或作召公,召康公,周代燕国的始祖。名奭,因采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为召公或召伯。曾佐武王灭商,被封于燕。成王时任太保,与周公旦分陕而治之,陕以西由他治理。周公摄政时,召公曾有过怀疑。74达权:通晓权变。75信良:信,确实。良,贤良之人。76见理:被理解。77尔乃:这样。78外内:外体内心。指所想的与所做的。兼叙:都考虑到。79伐:攻击。负:非,错误。80释然:疑虑消释。
【今译】 有人问:“根据《尚书》记载,管叔和蔡叔散布流言,在东都反叛。周公旦发兵征讨,以凶逆的罪名将他们诛灭。管叔、蔡叔的叛逆行为暴露于世,恶名流传至今。当初文王、武王竟没能在管叔、蔡叔年轻时看清他们凶恶的面目,察觉出他们并非善良子弟;反而让他们去治理亡殷的遗民,使其在藩地得到尊贵的爵位,以至恶行积累,铸成大罪,终于被诛灭。这在道理上讲不通,不能使人心信服,愿意听听您的看法。”
回答说:“您问得很好啊,从前文王、武王任用管叔、蔡叔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周公诛灭二人也是处理管蔡事件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周公诛灭二人的事件张扬开来人所共知,而文王、武王对人的任用却没有人理解。因此当时人们都说管叔和蔡叔顽凶不仁,我正要跟您谈谈这个问题。
“那管叔、蔡叔都是信服礼教,勇于为道义而献身的人,他们对王室的忠诚出于天性,因此文王裂土分封,使他们名扬天下,武王姬发和周公旦二位圣人又提举和任用他们,这并非出于兄弟私情,而是他们崇尚和尊敬有道德才能的人;派管蔡二人治理亡殷的遗民,安抚武庚,以革新殷民的旧俗。管蔡二人治殷有功,所以他们的功业经久不衰,在当时超出其他人,被裂土分封为藩臣。
“等到武王死后,继位的成王年幼无知,周公代为摄政,带着成王一起接受诸侯的朝拜,周公想光大祖先的事业,使王室兴旺强盛起来。而管叔蔡叔敬服教义,对周公的通达权变之心不能理解,突然发生周公摄政的事变,他们自然想不通。管蔡二人的心是忠诚的,他们想的是王室,于是便散布违逆的言论,率众起兵,想清除国家的祸患。他们为保护天子,而情愿诋毁周公,这是为人愚钝而对王室忠诚的表现,也由此自取杀身之祸。
“成王觉悟后,为周公恢复了名誉;周公整齐风俗,依法办事,不徇私情。周公内心忠诚而行动上不能充分表现出来,后来管蔡二人起兵叛乱,被迷惑的人很多。因此周公只好忍住兄弟亲情而出兵讨伐,流着眼泪诛灭亲兄弟,向天下显示自己赏罚不避亲戚的威严。尊贵的爵位必定授予具有大德的人,而戳挞这样的惩罚必定施加给有罪恶的人,这才是圣教的根本,古今的大义啊。
“管蔡二人内心是忠诚的,但终究要被诛灭。已经诛灭,也就不能再审理了。致使他们内心的思想无从表白,而罪名却张扬于天下,心里想的和外边传的大相经庭,所以历代以来人们都不能理解他们。然而议论他们的人不加思考就接受了当时有关管蔡二人为人行事的说法,认为他们是罪恶之人,而不知道如果认为管蔡二人是恶人,是导致人们认为文王、武王、周公三代圣人是不圣明的原因啊。
“如果三位圣人不是不圣明,那圣人是不袒护恶人而任用顽凶之人的,顽凶之人也不会为世所容,那么管蔡二人也不会由于私情而被任用。如果被任用的人一定是忠良之人的话,那么管蔡二人本来就是忠诚良善的人了。
“如果三位圣人本来是明察公正的,推究起来,把尊贵的爵位授予管蔡二人是依理符实的,他们只是不通达权变,若依照国家的纲纪来评判,二人的忠良之心便会显露出来;三位圣人对管蔡的任用也自有原由,而流言的传布也事出有因,周公的诛伐也是对的。
“尚且周公摄政,邵公曾表示过不满。由此可以推论,那管蔡二人对周公摄政产生怀疑,并不能说明他们不贤明。而忠诚贤明的人未必通达权变,三位圣人也没有任用恶人,周公对管蔡二人也是不得不杀。如此说来,三位圣人所任用的确实是善良的人,周公的诛伐也是对的,管叔蔡叔的忠心也应该理解。这样从道义上才能解释通,管蔡二人所想与所为两方面都能考虑到,没有互相矛盾的地方。如此,当时流行的说法就会立即消失,得到合理的解释了。”
【集评】 张维屏《艺读录》:集中大文,诸论为高,讽《养生》,而达老、庄之旨,辩管、蔡而知周公之心,彼役役于司马门下者,不能作也。
《汉魏别解》引张采曰:“周公摄政,管、蔡流言;司马执政,淮南三叛。其事正对。叔夜盛称管、蔡,所以讥切司马也。安得不被祸耶?
沈吉曰:“宽治管、蔡,不合古圣贤之论。然善善长而恶恶短,是亦一说尔。”
张运泰《汉魏名文乘》:创论有裨于世。论世知人,此为不愧。”
余元熹曰:“后来欧、苏诸论,实此公为开先。”
今人·钱钟书《管锥编》卷三,八九,全三国文卷四七:《与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按其“非薄”之言,不可得而详;卷五零《难张辽叔〈自然好学论〉》谓“《六经》未必其为太阳”,“何求于《六经》”,又《管蔡论》谓管、蔡蒙“顽凶”之诬,周公诛二人,乃行“权事”,无当“实现”,亦足示一斑。
【总案】 《管蔡论》是嵇康撰写的一篇历史翻案文章。管叔、蔡叔与武王、周公旦都是文王之子,管叔名鲜,蔡叔名度,武王灭商后,封姬鲜于管(今河南郑州),故称管叔;封姬度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故称蔡叔。管、蔡同是周初“三监”之一。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旦摄政,管、蔡等不服,扬言周公旦将不利于成王,和殷王武庚一起叛乱,周公起兵平叛,杀武庚、管叔,放逐蔡叔,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三监之乱与周公东征。在历史上管、蔡叛乱谋逆已成定论,而嵇康却认为管、蔡作乱乃是误解周公摄政的本意,以为周公要取代成王,因此,是忠于王室的表现;他们对周公的怀疑也是可以理解,不能据此而认为管、蔡二人不贤明。但他们虽忠贤却不能“达权”,这种愚忠终于把他们送上断头台,成为周公“示以赏罚不避亲戚”为自己树立权威的牺牲品。魏末司马氏专政,政治黑暗,在淮南相继发生了王凌、母丘俭、诸葛诞的反叛,司马氏集团起兵平息叛乱,并借机诛杀异己,这里嵇康作《管蔡论》为管、蔡平反,显然含有对司马氏集团的讥讽,因此而招至司马氏的忌恨。这篇文章思想新颖,创论大胆,议论精辟,体现了嵇康散文的风格。
-
我们经常会做一些恐怖的梦,其中有一种梦境就是梦里在打蛇,那么这代表着什么呢?让我们来一起看一看。一般来说梦到了打蛇,则预示着自己做事千万要小心要亲力亲为,完全依靠别人只会误了大事。
-
进学解进学解 【原文】 国子先生[54]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55]成于思毁于随[56]。方今圣贤相逢,治具[57]毕张[58],拔去凶邪,登崇[59]俊良。占小善
-
梦见绿洲是什么意思梦见绿洲,是希望与生机的象征,预示你走过一段顽强奋斗的历程后,将获得重大成功。职员梦见绿洲,预示着你的工作越来越好,收入越来越多。梦见水中的绿洲,预示着你感情上可能会有波折。www.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1],属国过居延[2]。 征蓬出汉塞[3],归雁入胡天[4]。 大漠孤烟直[5],长河落日圆[6]。 萧关逢候 "> 维摩诘居士:实有其人?(上)
在中国,佛教经典里人们熟知、影响巨大的有《金刚经》《法华经》《华严经》《涅槃经》等大乘经。《维摩诘经》(简称《维摩经》)属于同一类 "> 张先《菩萨蛮》翻译赏析: 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
《菩萨蛮》 年代:宋作者:张先 《菩萨蛮》 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作品赏析 【注
-
《黄鹤楼》的文言文及评析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作者:崔颢 原文 Original Text 译文 Translated Text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
-
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法 文言文在各省高考语文试卷中占有重要位置,对考试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生要想在高考语文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是必过
-
文言文周公诫子原文及翻译 《周公诫子》是中国著名的古训。选自《韩诗外传》。说的是周公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文言文
-
庆东原·无题 张养浩 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 喜沙鸥也解相留恋。 一个冲开锦川。一个啼残翠烟。 一个飞上青天。 诗句欲成时。满地云撩乱。 张养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