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唐宋八大家·张中丞传后叙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3 16:43:40阅读:431

张中丞传后叙

张中丞传后叙

【原文】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271]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272]。翰以文章自名[273],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274]者:不为许远立传[275],又不载雷万春[276]事首尾。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277],位本在巡上。授之柄[278]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279],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280]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281]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嬴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282]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283]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284]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285],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286]在围中。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287]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288]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嵩贞元初死于亳[289]宋间。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嵩无子。张籍云。

【注释】

[271]张籍:字文昌,吴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人,唐代着名诗人,韩愈的学生。

[272]李翰:字子羽,赵州赞皇(今河北元氏县)人,官至翰林学士。与张巡友善。

[273]以文章自名:《旧唐书·文苑传》载,李翰“为文精密,用思苦涩”。自名,自许。

[274]恨:遗憾。阙:通“缺”。

[275]许远:字令威,杭州盐官(今浙江省海宁县)人。安史之乱时,任睢阳太守,后与张巡合守孤城,城陷被掳往洛阳,至偃师被害。

[276]雷万春:张巡部下勇将。此当是“南霁云”之误,如此方与后文相应。

[277]开门纳巡:757年(唐肃宗至德二载)正月,叛军安庆绪部将尹子奇带兵十三万围睢阳,许远向张巡告急,张巡自宁陵率军入睢阳城。

[278]柄:权柄。

[279]城陷而虏:757年十月,睢阳陷落,张巡、许远被虏。张巡与部将被斩,许远被送往洛阳邀功。

[280]通知:通晓。

[281]蚍(pí)蜉(fú):黑色大蚁。蚁子:幼蚁。

[282]沮(jǔ)遏:阻止。

[283]双庙:张巡、许远死后,后人在睢阳立庙祭祀,称为双庙。

[284]南霁云:魏州顿丘(今河南省清丰县西南)人。安禄山反叛,被遣至睢阳与张巡议事,为张巡所感,遂留为部将。

[285]南八:南霁云排行第八,故称。

[286]常:通“尝”,曾经。

[287]帙(zhì):书套,也指书本。

[288]仅:几乎。

[289]亳(bó):亳州,治所在今安徽省亳县。宋:宋州,治所在睢阳(今属河南商丘)。

【译文】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晚上,我和吴郡的张籍翻阅家中的旧书,发现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李翰因文章而自许,这篇传记非常详密。但是还有缺陷,没有为许远立传,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

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他打开城门迎接张巡,地位本在张巡之上。他把指挥权交给张巡,甘居于其下,毫无猜疑和妒忌,最终和张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名,城破后被俘,不过只是和张巡死的时间有先后罢了。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了解其父辈的志向,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被俘,怀疑许远是怕死而投降了叛军。如果许远真的怕死,何苦守住这尺寸大小的地盘,以他所爱之人的肉充饥,来和叛军对垒而不投降呢?当他在叛军包围中守城时,外面没有任何援助,他所要效忠的,就是国家和皇上,而叛军会告诉他国家和皇上已被消灭。许远见救兵不来,而叛军越来越多,一定会相信他们的话;外面毫无增援希望却仍然死守,军民相食,人越来越少,即使是傻瓜也会计算日期而知道自己的死期了。许远不怕死也可以清楚了!哪有城破而自己的部下都已战死,他却偏偏蒙受耻辱而苟且偷生?即使再笨的人也不愿这样做,唉!难道说像许远如此贤明的人会这样做吗?

议论的人又认为许远和张巡分守城门,城池陷落是从许远分守的西南方开始的。拿这个理由来诽谤许远,这又和小孩的见识有什么区别。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内脏必定有一个先受到侵害的地方;扯紧绳子,把它拉断,绳断必定有一个先裂的地方。有人看到这种情况,就来责怪这个先受侵害和先裂的地方,他也太不通达事理了!小人喜欢议论,不愿成人之美,竟到了这样的地步!像张巡、许远所造成的功业,如此杰出,尚且躲不掉小人的诽谤,其他人还有什么可说呢!当张、许二位刚守城的时候,哪能知道别人到最后都不来营救,从而预先弃城逃走呢?如果睢阳城守不住,即使逃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处?等到没有救兵而且走投无路的时候,率领着那些受伤残废、饥饿瘦弱的士兵,即使想逃走,也一定无法到达要去的地方。张、许二位的功绩,在于他们已经考虑得很周到了!守住孤城,捍卫天下,仅凭千百个濒临灭亡的士兵,来对付近百万每天还在增加的敌军,保护着江淮地区,挡住了叛军的攻势,天下能够不亡,这是谁的功劳啊!在那个时候,丢掉城池而只想保全性命的人,不在少数;拥有强兵却静观其变的人,一个接着一个。不追究讨论这些,却拿死守睢阳来责备张、许二位,也可见这些人把自己放在与逆乱者同类的地位,捏造谎言来帮他们一起攻击有功之人。

我曾经在汴州、徐州任职,多次经过两州之间,亲自在那叫做双庙的地方祭祀张巡和许远。那里的老人常常说起张巡、许远的事情:南霁云向贺兰进明求救的时候,贺兰进明担心张巡、许远的威望和功劳超过自己,不肯派兵相救;但看中了南霁云的勇敢和壮伟,不采纳他的话,却勉力挽留他,还准备了酒席和音乐,请南霁云入座。南霁云义气激昂说:“我来的时候,睢阳军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东西吃了!我即使想一个人享受,道义不能允许;即使吃了,我也难以下咽!”于是拔出自己的佩刀,砍断一个手指,鲜血淋漓,拿给贺兰进明看。在座的人大吃一惊,都感动得为南霁云流下了眼泪。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终究没有为自己出兵的意思,立即骑马离去;将出城时,他抽出箭射寺庙的佛塔,那枝箭射进佛塔砖面半箭之深,说:“我回去打败叛军后,一定要消灭贺兰进明!就用这枝箭来作为标记。”我于贞元年间经过泗州,船上的人还指点着说给我听。城破后,叛军拿刀逼张巡投降,张巡坚贞不屈,马上被绑走,准备杀掉;叛军又叫南霁云投降,南霁云没有吱声。张巡叫南霁云道:“南八,男子汉一死而已,不能向不义之人屈服!”南霁云笑道:“我本想有所作为,您既然这样说,我哪敢不死!”于是誓不投降。

张籍说:“有一个人叫于嵩,年轻时跟随张巡,等到张巡起兵抗击叛军,于嵩曾在围城之中。我于大历年间在和州乌江县见到过于嵩,那时他已六十多岁了。因为张巡的缘故原先曾得到临涣县尉的官职,学习努力,无所不读。我那时还幼小,简单地询问过张巡、许远的事迹,不太详细。他说,张巡身长七尺有余,一口胡须活像神灵。他曾经看见于嵩在读《汉书》,就对于嵩说:‘你怎么老是在读这本书?’于嵩说:‘没有读熟呀。’张巡说:‘我读书不超过三遍,一辈子不会忘记。’就背诵于嵩所读的书,一卷背完不错一个字。于嵩很惊奇,以为张巡是碰巧熟悉这一卷,就随便抽出一卷来试他,他都像刚才那样能背诵出来。于嵩又拿书架上其他书来试问张巡,张巡随口应声都背得一字不错。于嵩跟张巡时间较久,也不见张巡经常读书。写起文章来,拿起纸笔一挥而就,从来不打草稿。起先守睢阳时,士兵将近万把人,城里居住的人家,也将近几万,张巡只要见一次问过姓名,以后没有不认识的。张巡发起怒来,胡须都会竖起。等到城破后,叛军绑住张巡等几十人让他们坐着,立即就要处死。张巡起身去小便,他的部下见他起身,有的跟着站起,有的哭了起来。张巡说:‘你们不要害怕!死是命中注定的。’大家都哭得不忍抬头看他。张巡被杀时,脸色毫不慌张,神态安详,就和平日一样。许远是个宽厚的长者,相貌也和他的内心一样;和张巡同年出生,但时间比张巡稍晚,称张巡为兄,死时四十九岁。”于嵩在贞元初年死在亳宋一带。有人传说他在那里有块田地,武人把它强夺霸占了,于嵩打算到州里提出诉讼,却被武人杀死。于嵩没有后代。这些都是张籍告诉我的。

【解析】

本文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是表彰安史之乱期间睢阳(今河南商丘)守将张巡、许远的一篇名作。题中的张中丞即张巡(709—757),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叛军进入河南后,张巡领兵在雍丘(今河南杞县)等地率兵抵抗。至德二年(757)正月,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告急,张巡领兵进睢阳与许远共同守城,直至壮烈牺牲。张巡守睢阳时,朝廷封其为御史中丞、河南节度副使,故称张中丞。曾随他守睢阳的李翰写过一篇《张中丞传》,韩愈这篇文章是对《张中丞传》的阐发与补充,故题为《张中丞传后叙》。

本文写作有其现实性。当时距张巡、许远殉难虽已半个世纪,但由安史之乱开始的藩镇割据并未停息。社会的动荡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对张巡、许远缺少公正的评价。本文的用意,不限于评价张巡、许远,实际上是对专务姑息、为叛乱势力张目者的回击。这篇文章忽而议论,忽而叙事,议论、叙事中又插入描写和抒情除叙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人事迹外,还牵涉到于嵩、张籍和作者自己,有血有肉,的确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蹇材望伪态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蹇材望伪态 【原文】:蹇(jiǎn)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凿窍,并书其上曰:“有人获吾尸者,望为

  • 李煜:相见欢

    作者: 傅丽英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 "> 文言文名句默写和文学常识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下)

    文言文名句默写和文学常识综合练习 33.(2016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 “___

  • 千家诗《王 维·汉江临眺》题解与鉴赏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1],荆门九派通[2]。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3],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 "> 文言文《卫人迎新妇》原文翻译及赏析

    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骖,无笞服!”车至门,扶,教送母:“灭灶,将失火。”入室,见臼,曰:“徙

  • 贾思勰《齐民要术·序》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齐民要术·序 贾思勰 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禹制土田,万国作乂。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

  • 《与同舍游净明是日大寒予独乘马诸公以盂浩然》鉴赏

    【原题】:与同舍游净明是日大寒予独乘马诸公以盂浩然相戏以其乡人故也关丈有诗次韵

  • 古诗文名句名篇之高考真题及答案

    古诗文名句 高考真题再现 1.(2016•课标Ⅰ,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rdquo

  • 文言文中“是”的用法归纳

    文言文中“是”的用法归纳   1 用作指代词,例如:  (1)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柳宗元《捕蛇者说》)  ——我的祖父死在这件事上,我的父亲也死在这件事上。  (2) 所在皆是也

  • 五帝本纪赞

    五帝本纪赞 作者:司马迁 太史公曰①: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②,而百家言黄帝③,其文不雅驯④,荐绅先生难言之⑤。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⑥,儒者或不传。余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