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源流及其新运动(节选)
佛教源流及其新运动(节选)
太 虚
吾从事于佛学二十余年矣。以二十余年的修学、体验,得佛陀妙觉的心境,照彻了大小乘各派的佛学,及一切宗教、哲学、科学的学说。从人类的思想界,为普遍的深远的观察,了知佛学的全体大用,向来犹蔽于各民族的偏见陋习,未能实现为人类的普遍文化。但在现今世界文化大交通的趋势上,却应将此超脱一切方土时代人种民族等拘碍而又能融会贯通东西各民族文化的佛学,明明白白宣扬出来,使之普及群众,以作人类思想行为的指南。十年来尝小试于中国,颇著成效。向来误被一般民众作多神教式迷信的,今已成动摇崩坏之状;向来仅为少数山人隐士及寺僧讲谈的经典,今已成为一般曾受中学以上教育者所共同研究。向来唯以寺院为佛教的机关,今已组成讲学的修养的宣传的以及全国与各省协合的团体;向来与社会风俗习惯不生何种关系的佛律,今已为学佛民众的行为标准。向来作离群索居冷静清闲生活的,今已走向广大的人众中,作各种服务人生之事业。此留心一观察现今中国的社会情状,皆立可明了的。且我们更以为现今全世界人类,已至呼吸相通的时代,世界同胞,人生一体,殆已为人人所能认识:“利他则成两利;害他则成两害!”硬撑其国际和平争求其自私的胜利,不惟不仁,亦为不智之甚。因发愿讲明“无我互成”的佛学真理,觉悟全世界的人类,改变其各自竞争以求生存的思想,为人生相助以共存共荣安宁发达的思想,遂开展为全球的佛学的新运动。今略述其要义如下:甲、人生的佛学 于现代交通的互助的人类底共存共荣关系上,于东西各民族的人生哲学基础上,以大乘初步的十善①行佛学,先完成人生应有的善行,开展为有组织有纪律的大乘社会生活。再渐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②的佛学,发达人性中潜有的德能。重重进化,以至于圆满福慧的无上正觉③。乙、科学的佛学 以经验的归纳及理论的演绎,从公正的客观态度,探究全宇宙事事物物各方面各部分的真相;以破除传习上偏见上一切的迷信谬解,而立为说明一切事物相互关系的公例定理。穷自然的蕴奥,利人事的进行,此近代科学之功绩;然于此犹未有完全洞明宇宙人生真相的希望,故终在存疑的猜度中,而不能确立彻底解决的真信。旷观于古近一切的哲学宗教,唯佛学不但不因科学而有所摧动,且得科学以为之证据及诠释,益见真确精密。其由无上正觉所完全洞明的宇宙人生真相,又足于科学的发明上,树立合理的正解真信,以补科学之缺陷而促其进步。故当建设以科学为基础的佛学,成立科学上的最高信仰。丙、实证的佛学 佛学所说明的,以是全宇宙事事物物的真相之故,科学或哲学上,于一部分或一方面的说明,若能适如其量而不杂以情意的迷习谬见时,虽亦可恰恰相当;然以科学或哲学的知识,乃从人类报生的五官经验,及人群传习的意议理论,展转增益得以成立。而佛学则由积修所成的无上正觉,证明了完全万有真相,为启悟各人而适应各人的心理程度,施种种的说明而成立。故求之一切的学说中,与文字语言的记载中,犹未足洞明佛陀所证的万有真相④。必吾人自身亦开发等同佛陀的觉心,乃能实证于佛陀所明的万有真相。然以中国禅宗⑤的经验,吾人皆现现成成,各有等同佛陀的觉心,刹那刹那活泼泼底流行者。吾人只要有一刹那间,打开了经验的理论的牢笼,便能涌现一刹那间的等同佛陀觉心,实证佛陀所证明的万有真相。虽未必皆能一证明即永不再退堕无明的牢狱,然有此亲经的实验,对于佛心完全洞明的万有真相,必能成立坚确的真信,无可摇夺。故特别注重实证的佛学。丁、世界的佛学 就文化言:东方民族所有的文化,大致为调善情意的文化,西方民族所有的文化,大致为扩充理智的文化。虽近时已由交接而相取携,犹不免貌合神离互生隔靴搔痒之谬误。就哲学言:一派是侧重经验的哲学,一派是侧重理论的哲学。经验所及虽确当而不遍常,故必借理论以补充;理论所及虽遍常而不确当,故必借经验以为补充。然经验与理论之两途,终不能为遍常而确当之一致,遂为终古争持莫决的问题。若此两方文化与两派哲学的隔膜,不能切实解除,则终无由融化全人类一切的文化与哲学而适应今后全人类的需求,成为一致百虑殊途同归的世界之文化与哲学。然一深观佛学,则以调善情意为理智发达之胜缘,尤以发达理智为情意调善之要因;相应互成,共臻究竟。复次,以超脱一切分别的实智、经验,到理论上绝对的遍常性,亦以巧符合各种事情的量智、理论,及经验上相对的确当性,完成了“经验遍常化”与“理论确当化”,解决了终古不决的哲学上种种的问题。故唯佛学足为陶铸两方文化与两派哲学的洪炉。创造成今后世界全人类所需求的大同文化与哲学。故我们赤裸裸解除了一切从人种、民族、方土、时代上所传习下来的拘蔽,直示以世界的佛学。我们于佛学的新运动,已略加说明:为使此理想加速的实现出来,已拟具世界佛学苑的计划,今已印送诸君。诸君若能从本具的觉性中,发出同情的呼声,便请起来为共同的进行。原载1930年1月《海潮音》十卷一期
〔注释〕 ①大乘初步的十善:大乘,佛教基本派别之一,以救世利他为宗旨,区别于小乘的以自我完善与解脱为宗旨。据大乘律第1095部《佛说十善业道经》言:此十功德法主要是指“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唯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此为通向成佛之路的前行。 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均为大乘佛教术语。十住指大乘菩萨的修行阶位,为五十二阶位中,第十一位至第二十位的称呼。十行指菩萨于地前所修的十种行,居菩萨五十二修行位次的第二十一位到第三十位。十回向指菩萨修行阶位中的第三十一位至第四十位。十地是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的第四十一位至第五十位。 ③无上正觉:佛教修行讲求正觉、正等正觉、无上正觉三个阶段。其中“正觉”是指对宇宙人生,思想,见解,行持绝对正确的看法,尊称为阿罗汉。再升一级是“正等正觉”,在得到最高究竟圆满的智慧后,丝毫缺陷也没有。“无上正觉”,指觉悟明了宇宙人生的实相,对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白、通达,具有究竟圆满的智慧的境界。 ④佛陀所证的万有真相:佛陀,简称为佛,意为“觉悟者”。佛陀所证之万有真相即万相为空。 ⑤禅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主张修习禅定,故名禅宗。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鉴赏〕 此篇作者为近代著名高僧太虚(1889—1947),太虚法名唯心,号昧庵,俗姓吕,名淦森,学名沛林,原籍浙江崇德(今桐乡),生于浙江海宁。16岁出家,师事宁波天童寺寄禅和南京杨文会居士等,研究佛学。1912年在南京创设中国佛教协进会。后于普陀山闭关治学,主张革新佛教制度,被视为佛教新派代表人物。“佛学之源流及其新运动”是太虚大师1928年10月14日在法国巴黎东方博物院的一篇演讲。巴黎此行是他8月11日始所作的游欧美行程中的一站。演讲由巴黎东方博物院院长阿甘先生亲自为之翻译。在这一演讲中太虚共讲了五个问题:佛学的发源、佛学在印度的流行、佛学在中国的流行、现今佛教在世界上的三个中心、佛学新运动等。以后此讲稿被刊登在他所主办的《海潮音》杂志上。限于篇幅的缘故,本文只节录了其中的最后一章。中国近代是传统文化受到剧烈冲击的时代,随着儒学传统的崩溃,社会上各种思潮涌动,除了人们接受最多的西学之外,佛学、道教也被国人所关注。20世纪初的佛教复兴,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当时的倡导者首推杨文会居士,他建立金陵刻经处,创办佛教教育,并注意借鉴西方宗教成功之经验。作为其后学的太虚,是其佛教改革主张的继承者。如同杨文会注重在世界文化背景下思考佛教宗旨一样,太虚也要求将中国的佛教与世界文化相结合。故在本次演讲中提出了“在现今世界文化大交通的趋势上”,应将超脱一切时代、人种、民族等隔阂的佛学,“明明白白宣扬出来,使之普及群众,以作人类思想行为的指南”。这也成为了他从事佛教革新运动的追求目标。他向法国朋友介绍了中国在佛教革新运动中发生的五方面变化:1.向来误为一般民众作多神教式迷信的,今已成动摇崩坏之状;2.向来仅为少数山人隐士及寺僧讲谈的经典,今已成为一般曾受中学以上教育者所共同研究;3.向来唯以寺院为佛教的机关,今已组成以讲学、修养、宣传为宗旨的团体,这些团体遍及于各省市乃至于全国;4.向来与社会风俗习惯不生何种关系的佛律,今已为学佛民众的行为标准;5.向来作离群索居冷静清闲生活的,今已走向广大的人众中,作各种服务人生之事业。他所实行的佛教改革宗旨在这里作了很好的表达,也是其所说的能成为世界佛学的原因所在。作为贯彻其思想的实践,太虚曾在1924年于庐山召开“世界佛教联合会”,1925年组成“中华佛教代表团”,参加“东亚佛教大会”,与日本佛教界广泛接触。又在法国发起创办“世界佛学苑”。历时7个多月对法、英、比、德、美五国的访问,对佛学西播、东西文化交流发生较大的影响。抗战爆发以后,太虚还接受政府聘请,组织佛教访问团于1939年出访缅甸、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开辟了佛教为现实服务的特殊途径。太虚思想活跃,勤于写作,留下了约700万字的佛学著述。其中心思想是对“人生佛学”的提倡,这也成为当时他倡导的佛学新运动之特点。故本篇中提到中国佛教新运动的第一个观念,便是“人生的佛学”。人生佛学,就是要以大乘初步的十善行佛学,先完成人生应有的善行;渐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的佛学,发展人性中潜有的德能。这里所说的十善行、十住、十回向等,都是指大乘菩萨修行阶位,他在这里说的意思是要人们认识到“生”并非虚幻,也并非没有意义,而是要在现世修炼具有“仁”、“忍”的品格,使人性中的潜德获得发扬。他曾为此撰写《人生》、《人生问题》、《人生佛教之目的》等文章阐述这一观点,否定传统佛教重死不重生的观念,要求从世间法入手,将现实的人作为修炼的基本出发点。他提出人生佛教的四重目的:1.人间改善。这方面虽然也可通过倡导科学、哲学、儒学等方式进行,但作为佛教学说有其自行发挥作用的余地。2.后世胜进。可寄希望于生命绵延之长河,即寄希望于人类的世世轮回。3.生死解脱。4.法界圆明。他认为这四重目的具有一重比一重高深、前一重为后一重基础的特点,并且可以从人性、伦理、做人等方面得到展开,使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太虚提出他的宗教构成要素观念,认为其中至少应当包括四项内容:1.“心灵上必有超于平常理知之经验”,这是指依托于“特殊修养功夫”的“非常经验”。如各种宗教教义内涵、孔孟儒家的“受命于天”、“养浩然之气”之类。2.“大悲愿力”,即“常人所云仁爱心、奋勇心或博爱心”。3.“通达事理之知识”,也就是解决和处理具体问题的知识技能、方便善巧。4.“适合时机之德行”,“即适合时代需要之道德行为”(《宗教构成之要素》)。这里既有对于宗教道德属性的要求,也有关于实证、科学等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需求。这或许就是上述演讲中提到的“科学的佛学”、“实证的佛学”的由来吧。太虚大师的“人生佛学”,被人们作为20世纪中国佛教重要思想代表而得以认同。-
对于养殖的人来说,牛下崽是一种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不过如果在梦境中梦见牛,却代表资金,可能最近会遇见一些让自己生气的事情。那么在梦境中梦见牛下崽,预示着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在梦境中梦见牛下崽,
-
《居士阮孝绪》“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居士阮孝绪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父彦之,宋太尉从事中郎。孝绪七岁,出后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
-
范仲淹《御街行》全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②。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③,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
-
徐怀玉,本名琮,毫州焦夷县人。少以雄杰自任,随太祖起军。唐中和末,从至大梁。光启初,蔡寇屯金堤驿,怀玉将轻骑连破之,由是累迁亲从副将,改左长剑都虞候。又从破蔡贼于板桥,收秦宗权八
-
于仲文,字次武。仲文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有任、杜两家各失牛,后得一牛,两家俱认,州郡久不能决。仲文于是令驱牛群至,乃放所认者
-
苛政猛于虎也 出处:《礼记·檀弓下》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
-
【原题】:暇日约诸友生饭於石泉以讲居贫这策枢密富丈欣然肯顾宾至者七人次方德
-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响不乱入语,其清非管弦。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野鸟窥我
-
指鹿为马文言文道理 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使用该成语形容一个人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下面是关于指鹿为马文言文道理的内容,欢迎阅读! 【原文】 赵高欲为乱,恐
-
文言文的教学模式 在高考的重压下,语文教师极力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箴言,不得已把课文支解为一个个与考点相应的知识点,在教条式的拆解和技术性的操练中似乎获取了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