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法散文·明代兵法·火攻挈要》原文鉴赏
《古代兵法散文·明代兵法·火攻挈要》原文鉴赏
[原文] (节选)
卷上
概论火攻总原
用兵之道,原以角胜而已。唯彼此角胜,则愈久愈变,而愈得其精。自蚩尤始变造五兵以胜徒手,黄帝再变造甲胄以胜五兵。至春秋渐变而制弓弩炮石远击之技,又以胜短兵矣。孙子更变而用火攻,焚人马,焚粮草,焚辎重,焚府库,焚营寨,谓之五火,更胜于兵器之利多矣。我国朝更制有神威发熕,灭虏狼机,三眼快枪等器置之,军中更觉随时可用,随地可施,以此荡平寇虏,廓清宇内,战阵攻取所至必克,此又胜于焚烧之技绝相远矣。近来购来西洋大铳,其精工坚利,命中致远,猛烈无敌,更胜诸器百千万倍。若可恃为天下后世镇国之奇技矣。孰意我之奇技,悉为彼有。然则谈火攻者,岂宜拘执往见,概恃为胜着哉。深心兹道者,必更翻然易虑,详察利弊,灼知近来所以不胜之故,默计将来所以致胜之方,如是讲究革故鼎新,条分缕析以求万全,则庶几乎可以语火攻之微意矣。
详察利弊诸原以为改图
军中所恃以无敌者火攻是也,先声能夺人之气,隔地能倾人之命,一丸之弹可以毙万夫之将,一囊之药可以败百千之兵,诚兵器之首利,御敌之前锋也。奈何近来徒有火攻之虚名,并无火攻之实效,其故何也?盖因承平日久,疲将骄兵,粉金虚文,罔计实用,铸铳无法,不谙长短厚薄度数之节,不能命中致远,或横颠倒坐及崩溃炸裂,而反伤我军。造药无法,不谙分两轻重之数,配合研捣之工,不能摧坚破锐,或损枪坏铳及收晾失事,而延祸极惨。装放无法,不谙远近之宜,众寡之用,循环之术,或先期妄发,贼至而反致缺误,或发而不继,乘间而冲突可人,或仓皇失火,未战而本营自乱,此贻害莫大,胜着果安在哉。为今之计,必宜改弦易辙。详悉讲求,如铸铳必如何可以使远而猛疾而准,如何使铳身不动无横颠倒坐及炸裂等弊,如何分战攻守,三等铳身上下长短厚薄无不合宜。如何使子铳与母铳大小长短无不合法。如造药必如何可以使迅速而猛烈,如何使燃之手心不热,纸上不焦,及不致损伤枪炮。如收药必如何可以过夏不潮,如何使久贮,而永无疏失之病。如装放必如何分爷平倒三法,而知弹所到之远近,如何用铅铁石弹与何铳相宜,如何使击放宽大而杀贼多,如何使循环迭击而炮不绝,如何令击放终日而无失火之虞,如何使热炮即冷可以复装。如用铳必如何运重为轻可以疾趋,如何转动机活可以迎凑,如何可以升高渡隘不致阻滞。如临阵如何击虏之零贼,如何拒虏之全军,如何备虏之迭进,如何取虏之主将,如何使火器不放而虏骑亦不敢冲突我管,必如此详审则弊自去而利自存矣。
审量敌情斟酌制器
人知攻敌全恃火器,未知制器先欲量敌。故制器得法可以胜敌则一器可收数器之功。若制器无法不能胜敌,则百器不获一器之用。今之大敌,莫患于彼之人壮马泼箭利弓强,既已胜我多矣。且近来火器又足与我相当,此时此际自非更得迅利猛烈万全精技,每事务求胜彼一筹,或如何以大胜小,以长胜短,以多胜寡,以业胜粗,以善用胜不善用,则胜斯可必矣。如目前火器所贵西洋大铳,则敌不但有而今且广有矣,我虽先得是铳,奈素未多备,且如许要地竟无备焉,自此而下,其大器不过神威发熕灭虏虎蹲,小器不过三眼快枪,此皆身短受药不多,放弹不远,且无照准,而难中的。铳塘外宽内窄,不圆不净,兼以弹不合口,发弹不迅不直,且无猛力。头重无耳则转动不活,尾薄体轻装药太紧即颠倒炸裂,似此粗恶疏瑕,反足取害,安能以求胜哉。为今火器无如仿照西洋,其大者依法广铸各等大铳,小者狼机鸟机枪,只此数种,其制亦长短中矩厚薄适宜,其用能命中致远坚利猛烈,更以造铸有传,药弹兼精,装放如法,配以精卒利兵,翼以刚车坚阵,统以智勇良将,以战则克。近有鸟枪短器百发可以百中,远有长大诸铳直击数十里之远,横击千数丈之阔,更有大塘象铳,击宽毙众,惨烈无比。以攻则飞彪,自上击下,人民房舍无不齑碎鳌翻。自下击上,钜郭重墙莫不掀裂,更有虎唬狮吼,直透坚城,如摧朽物。以守则有台垣,异制铳器异宜更以窥远神镜,量其远近而后发,如是器美法备制巧技精力省,功倍兵少威强,以是御敌庶几有,可胜之首矣。
筑砌铸铳台窑图说
铸铳之台,四旁用砖砌,中间用黄土填满巩实,高一丈六尺,宽长各四丈,正面凹进三分之一,其形见方凹处两旁及台后各用砖砌梯登,以便上下。凹处之里面又开井窑以为安模之用,其窑深二丈,宽径六尺,正面敞口,底下开窍,以通湿气,其台上席棚听候造模化铜之际随用所宜,临时盖搭,不必预设台之闲处。另搭库棚二间收藏器具物料等件,以便临时取用其大炉,必安窑后以便引铜倾铸造模宜近窑。
[鉴赏]
《火攻挈要》是明末系统总结火器技术的著作。汤若望(德意志人)授,焦勖(安徽宁国人)撰。该书撰写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原为上、下两卷,另附《火攻秘要》一卷。清道光年间潘仕成辑《海山仙馆丛书》收入,称《火攻挈要》(又题为《则克录》),3卷,共4万余字,图27幅。
明崇祯年间,为适应同后金作战的需要,明廷在北京设立铸炮所,聘请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公元1591年—公元1666年)监制西式大炮,并要他将技术传授给工部“兵仗局”,由焦勖撰成《火攻挈要》一书。
《火攻挈要》,上卷详细介绍火铳制造的工艺及种类,以及佛朗机、鸟枪、火箭等火器的制造工艺;中卷介绍了各种火药的制作、贮藏、性能、配方和火铳试放、安装、搬运等内容;下卷具体介绍了火器制造中的注意事项和不同情况下的火器应用。本书不仅是一部系统总结明末火器技术的专著,而且引进了西方火器制造的技术和方法,与其它同类型的专著相比,在内容上具有下列特点:
一、总结介绍了明末火器的先进技术。如大型火炮的模铸法,其法是在铸造大型火炮之前,先制成外模与内模,尔后将外模套在内模之外,使两模的轴线合一,再用青铜或钢铁溶液浇铸于外模与内模空隙之间,待冷却后撤去内外模,就是所铸火炮的粗坯。用模铸法浇铸的火炮没有铸缝,整体性好,坚固耐用,承压力强,发射威力大,是提高火炮性能的一种新式铸炮法。
二、吸收了西方火器制造技术。《火攻挈要》西方各国铸造火炮工艺,即先确定火炮口径的大小,尔后将火包的长度、大小、壁厚等各部分的尺寸,按口径大小的一定倍数进行设计。这样做的好处,是在铸造火炮时,综合地考虑了材料的质量,火炮杀伤和摧毁威力等参数。为此,书中把火炮区分战铳(野战炮)、攻铳(攻城炮)、守铳(守城炮),三类,这三类火炮,由于用途不同,口径、长度、重量、壁厚之间的比例也不相同。
三、运用西方关于冶铸、机械、化学、力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确定了弹重与装填火药量的比例和射角与射程的关系。比如采用铳规测定火炮的射角。这种铳规形同直角三角尺,两直角边称为勾、股,各长1尺左右,勾股相交的直角顶点为规心,两边由四分之一圆环相连,尔后分为12等份,每等分为7.5度,直角顶点悬一垂线,作为测量射角之用。测量时,将一个直角边插入炮筒内,如果炮身与地平行,则垂线与炮筒的中轴线成90度,在这种角度下进行发射称为平射。如果将炮尾下降,则炮口仰起,便改变了火炮的射角。从平射位置算起,射程随着仰角的渐增而渐远。当仰角在铳规上显示为垂直中分直角(即6等分线46度)时,射程最远,超过45度时,“则发弹太高,从上坠落,其弹无力,且反近矣”。书中对此不但作了理论阐述,而且以三号火炮,发射3—4斤重的炮弹进行的射击试验,记录了射角与射程的关系:
射角(度) | 0 | 7.5 | 15 | 22.5 | 30 | 37.5 | 45 |
射程(步) | 400 | 800 | 1400 | 1800 | 2000 | 2100 | 2150 |
《火攻挈要》虽然还没有直接阐述炮弹在空中飞行时,以45度射角的射程为最远的理论,但是其试射数据已敲叩了这一理论的大门,其年代仅稍晚于伽利略提出的物体在空中飞行的抛物线定律。
除此之外,该书还在火炮加工(包括检验工艺、补缺、修缮、美化)、维修、保养、附件的研制、炮车的制造、火药的配制,以及火炮的使用等方面,介绍了许多先进方法。可以说《火攻挈要》,是在总结明军使用火器作战经验的基础上,翻译和介绍了西方军事技术和科学知识,是明末火器技术的一部重要著作,对明末清初火器的制造与使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此诗写安史之乱中,自己与家人离散、身陷囹圄的不幸遭遇,希望魏郎中(不详何人)援手为自己昭雪冤狱。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了一幅动荡、凄惨的图景:“海水渤潏,人罹鲸鲵。”“人罹鲸鲵”,人们遇上了凶恶强暴的人
-
春耕时节的文言文 春耕时节,田园荒芜。一牛牧于田中,茫然四顾。 余路过,听老牛一声长叹。余奇之,乃走近老牛,抚摸牛首,以慰牛心。老牛摇头摆耳,一声低哞。余益奇,乃问之:老牛
-
赵昶字长舒,天水南安人也。曾祖襄,仕魏,至中山郡守,因家于代。昶少聪敏,有志节。弱冠,以材力闻。魏北中郎将高千甚敬重之,千牧兖州,以昶行临涣、北梁二郡事。大统初,千还镇陕,又以昶为
-
商人梦见与陌生人开玩笑,生意会突然箫条。梦见和朋友开玩笑,会与朋友分离。梦见开敌人的玩笑,意味着能降服他们。梦见和妻子开玩笑,对妻子会有看法。小伙子梦见和恋人开玩笑,她会倍受宠爱。梦见开仆人的玩笑,仆
-
这首五言古诗反映了北宋田家生活的痛苦。作者满含同情纪录了田家的语言,是继杜甫、元结、白居易等诗人之后产生的深刻地揭示民生疾苦的诗篇。"> 明清两朝的监察机构
对天下百官的纠风监察机构自古就有,且一直为中央枢要。明代以前这类机构多称作御史台,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称都察院,清代沿用。古时御史台主官称御史大夫,明清两朝都察院主官叫左、右都御史。该衙署长官位
-
小楼还被青山碍,隔断楚天遥。昨宵入梦,那人如玉,何处吹箫。门前朝暮,无情秋月,有信春潮。看看憔悴,飞花心事,残柳眉梢。
-
陈平归汉文言文翻译 导语:陈平,汉族,阳武户牖乡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史记》称之为陈丞相。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陈平归汉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归汉文言文
-
翡翠楼前芳草路。宝马坠鞭曾驻。最是周郎顾。尊前几度歌声误。望断碧云空日暮。流水桃源何处。闻道春归去。更无人管飘红雨。
-
《颜氏家训》是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颜氏家训》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历代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