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02 00:08:08阅读:848

  首联所写登三山、望金陵与谢脁所作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相同,借用谢脁诗句,以长安代指金陵,即地即景即事自然而生的缅怀古人之情十分熨贴而浓郁。“水澹”是描绘江水恬静的样子,变绘形态为绘色彩。

  颔联“芜”是繁草丛生之貌,“河阳县”位今河南省孟县西,谓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次句“河阳望京县”,以河阳代指三山,李白循此。此联承首联“望长安(金陵)”,意为登上繁茂草木掩映下的三山,面对大江秋色而北望金陵。这一联中,不仅有“芜没”的“河阳”,秋日的大江,更有在这寥廓江山中引领北望的诗人形象。无论是葱茏的三山、旷远的秋江还是凝望的诗人,都隐含着深深的情意。此句联系诗题“寄殷淑“可以体味出诗人寄托的是思友之情。在这一联,诗人的登临之意已由首联的缅怀古人而暗暗地向思念友人过渡。

  颈联“卢龙”即卢龙山,与三山同在当时的昇州,临大江,远接金陵,此处用以代指望中之金陵;“鳷鹊”本鸟名,南朝时金陵建有鳷鹊楼,此处亦用以代指望中之金陵。“霜气冷”,“月光寒”均借助于人的感受来写景,它与上联的“秋”字相呼应,透出遥望金陵所见的一片寒凉冷寂之气。以凄凉索寞的哀景引出孤独凄凉的思友意境。这一联表面并未明言思念友人,而思念之情浸溶于景中,显得更为深沉而浓挚。

  尾联,思友之情由暗转明。“琼树”本是树的美称,此处用以比喻殷淑美好的人品。此联意为自己真诚地忆念着友人,将寄诗天涯,使远离的友人得到一点友情的欢慰。在这一联中,诗人的“耿耿”之情,友人的“琼树”之美,相隔“天涯”之远,寄上“一欢”之慰,把友情推向了至深至浓至切的境地。

  这首诗化用了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诗题,也借鉴了谢脁诗首二句的句意,且同为抒写愁怀。谢脁诗写思故乡之恋,李白诗写故友之思;二者所寄情不同。李白这首诗写秋夜哀景,景中有哀情,景又正衬其衰情;又以“琼树”、“一欢”作结,留给人的是飘逸之态。四联中起承转合关系中包蕴感情变化。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TAG标签: 古文赏析

  • 上一篇: 《谢书》赏析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猜你喜欢
    • 分秒必争造句九则

      【分秒必争解释】一分一秒必定争取,不放过。形容时间抓得很紧,充分利用,不浪费一分一秒。也作“争分夺秒”。 【分秒必争造句】 ①连长说:“现在的战前准备十分紧迫,要分秒必争地进行,一点也放松

    • 《浣溪沙·落絮残莺半日天》赏析

        上片首句点明春末日午;次句“玉柔花醉”,以物喻人,用字妍丽;“惹窗”句写在室内外一片幽静中入睡了。下片“独掩”二句,正面写这妇人午睡后的慵倦神态;最后一句写妇人心思茫然,用疑问句表达出来,耐人寻味

    • 《隆中对》原文及欣赏

      《隆中对》原文及欣赏   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以下是小编跟大家分享《隆中对》原文及欣赏,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 文言文片段训练之凿壁偷光篇

      文言文片段训练之凿壁偷光篇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速,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人名),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

    • 《北齐书·阳斐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北齐书·阳斐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原文:  阳斐,字叔鸾,北平渔阳人也。父藻,魏建德太守,赠幽州刺史。孝庄时,斐于西兖督护流民有功,赐爵方城伯。历侍御史,兼都官郎中、广平

    • 杜 牧《清明》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清  明杜 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 《北固山看大江》赏析

        秋高气爽,夕阳西下,正是登山游览的极好时刻。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到镇江城北,登上北固山头,坐下来,要好好欣赏一番这江畔山城的壮丽景色。山城全貌历历可见。四面高山环绕,孤城坐落其中,简直就像陷在瓮底一样

    • 梦到书

      梦,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东西,它是人们在睡觉的时候产生的一种虚幻意识。梦中梦到的东西,有一些东西是我们能够在现实中看到的,也有一些东西是我们在现实中完全看不见摸不着的。有的人在做梦的时候会梦到书,又是

    • 梦见别人追我有什么预兆?

      古往今来,没有人能够不做梦,做梦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特点。而且我们也从古代就开始研究梦境,想要知道梦境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是否有关系。

    • 陈蕃愿扫除天下文言文及译文

      陈蕃愿扫除天下文言文及译文   此文作者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下面是陈蕃愿扫除天下文言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原文:  藩年十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