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近》赏析
“山雪银屏晓,溪梅玉镜春”:天亮了,积雪覆盖的山峦,起伏绵延,像那银白色的屏风;清澄的溪水像一面白玉的镜子溪边的寒梅,已经迎寒张开笑脸,对水弄姿,报告着春天的消息。此联写“雪”和“溪”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描绘了山峦绵延和溪水清澈的情状,把读者视野引向了苍凉的山野,仿佛看到了诗人的身影“晓”字不仅表现了银装素裹的山脉在晨曦中发出的晶莹光芒,而且写出了山色由暗转亮的过程;还是春天,梅花的开放却让诗人错以为春天已至,着一“春”字突出了溪边怒放的寒梅花满枝头的景象,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尽管白雪皑皑,但东风里依然透露出春之将至的讯息,万物正在萌动、抖擞精神以迎接春天的到来。诗人以若有若无春之讯息,唤醒了寒冬里世人盼春望春的情绪。看似对春饱含憧憬,实则为下文抒情作反衬,匠心独运,意味隽永。
“索莫贫游世,龙钟老迫身”:带着孤独沮丧心情,贫穷落拓地徘徊在在世上,更有龙钟老态人之晚景就要降临。触景生情,由物及人,感慨自身遭遇,诗人深感郁闷沉重。让人不禁联想其受邪恶势力迫害之遭遇,凝思其感慨人生晚景将至的原因。
“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我想从险象环生的宦海中引退避世,可风高浪险,哪里能找到安全的渡口?此联抒发了作者想从宦海中引退避世,但找不到出路的矛盾苦闷之情。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这是苏轼嘉祐七年冬末写的三首有名的风俗诗。苏轼一人在凤翔,遇到年终,想回汴京和父亲弟弟团聚而不可得,回想故乡岁暮的淳朴风俗,就写这三首诗寄给弟弟(子由),以抒发思念之情。">
-
张瀚,字子文,仁和人。嘉靖十四年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历庐州知府,改大名。俺答围京师,诏遣兵部郎中征畿辅民兵入卫。瀚立阅户籍,三十丁简一人,而以二十九人供其饷,得八百人。驰至
-
祈梦决狱的中考语文文言文专练 祈梦决狱 曩有县令,遇杀人狱不能决,蔓延①日众,乃祈梦于城隍祠。梦神引一鬼,首戴瓷盎②,盎中种竹十余竿,青翠可爱。觉而检案中有姓祝者,竹祝
-
范泰,字伯伦,顺阳山阴人也。祖汪,晋安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父宁,豫章太守。泰初为太学博士。荆州刺史王忱,泰外弟也,请为天门太守。忱嗜酒,醉辄累旬,及醒,则俨然端肃。泰谓忱日:&ldq
-
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会经历做梦的经历,有一些人如果最近的身体状态不佳,或者是经常精神压力比较大,就可能会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经常出现做梦的情况。
-
一、 语义说明:比喻行动和想要达到的目的相反。 使用类别:用在「正好相反」的表述上。 南辕北辙造句:01想成功却又不努力,岂非南辕北辙? 02如今我的生活方式和原本的构想,可说是南辕北辙,全不相干。
-
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
-
全诗写的都是作者所思所想,但把这些想象都化作了鲜明的形象。如山中生活的清苦,用“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句,引用典故,极有特色。">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作用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作用 教材中选编的文言文一般都是具有经典意义的“定篇”,其文学价值经过历史的考量,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声律气韵等方面都堪称典范,同时具有丰富的文
-
吴梅认为蒋鹿潭词不专尚比兴,常直言本事,是“真实力量”。又称这首《唐多令》“精警雄秀,决非局促姜、张范围者可能出此也”(《词学通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