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朴《七夕》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七 夕
杨 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杨朴(约921—1003),字契元,号东野逸民,郑州东里(今河南郑州新郑)人。宋太宗、真宗皆曾召见,辞归。曾著有《东里集》,《宋史·艺文志》著录《杨朴诗》一卷。作者一作李朴,见《全宋诗》,但北宋司马光《续诗话》等较为原始的资料均作“杨朴”。《全宋诗》录其诗六首又一句。
“七夕”指农历七月七日夜晚。相传这个夜晚被分隔在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能够通过喜鹊搭成的鹊桥相会。古代妇女往往借此机会祭拜织女,向织女乞求女红技巧。《七夕》诗即以此为题,并借题发挥。
前两句写乞巧。首句写乞巧的人未领会牛郎的意愿。“会”指领会、理会,而不是指相会。次句写乞巧的人必定邀请织女向她们传授操弄金梭织锦的技巧。“须”,必定的意思。
后两句就乞巧借题发挥,意思是说每年都向织女乞求赐予人间技巧,不知人间的巧诈已经够多的了。需要注意的是第三句中的“巧”指技巧,第四句中的指巧诈。诗人并不是真的反对妇女们在七夕的乞巧活动,而是借以表达对普遍存在的尔虞我诈的社会风气的不满。“不道”是不知的意思。
这首诗的特点是构思比较新颖,“乞巧”的“巧”与“巧诈”、“巧伪”中的“巧”,含义有褒有贬,是各不相同的,诗人利用它们都有个“巧”字,于是巧作文章,写了这首诗。可见写诗的关键在于对生活有深切的体验与感受,对生活有了深切的体验与感受,总能找到表达它们的形式。
-
人境庐诗草自序 黄遵宪 余年十五六,即为学诗。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
-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
-
文言文实词进的用法 文言实词 进 文言翻译 jìn (1)<动词>前进;向前移动。《涉江》:“船容与而不~兮,淹回水而疑滞。” (2)<动词>出仕;做官。《陈情表》:“臣
-
邴原泣学文言文翻译 邴原泣学,出自《初潭集》,讲述邴原贫不丧志、刻苦学习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邴原泣学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邴原少孤,数岁
-
宋礼的文言文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宋礼,字大本,河南永宁人。洪武中,以国子生擢山西按察司佥事。明永乐二年,以敏练,拜工部尚书。七年丁母忧①,诏留视事。
-
《吴山图记》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所写的一篇文章,主旨在于说明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不忍忘,亦不能自忘于其人。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
-
棺材是我们古代用来放置尸体的匣子,是一种在葬礼中会使用的器材,它的用途代表了它必定是与尸体一起出现的。而在梦境当中与棺材相关的梦境也有不少,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梦境中的棺材有着什么样的意思吧!
-
侠的活跃引起了社会的振荡,这一振荡在当时生气勃勃的思想界迅速得到了反响,这便是墨家对于武侠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他们的活动与主张,为侠的诞生和生长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墨家是存在于春秋、战国时期之间的一
-
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网罗。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
-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作品赏析【注解】:1、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2、醅:没有过滤的酒。【韵译】: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