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鸾《蝶恋花·立秋》明代词作鉴赏
立 秋
屈指西风秋已到。薄簟单衾,顿觉凉生早。疏雨数声敲叶小,小亭残暑浑如扫。
流水年华容易老。秋月春花,总是知多少?准备夜深新梦好,露虫又欲啼衰草。
-----叶小鸾
小鸾十岁那年,才从舅父家回来,一个秋夜,父亲欲考考她的才学,命她对对。父亲出的上句是“桂寒清露湿”,她脱口而出对道:“枫冷乱红凋”。一语既出,父亲又惊又喜:不但对得工整,秋色秋景把握得准确细腻,且小小的年纪已懂得“悲秋”的感受了。这让父亲不得不对小女刮目相看。七年后,小鸾早夭,有人说其实这联对子就是“夭征”。
早起,迎面而来的西风,让人觉得与昨天的不同,屈指数来,噢!秋天已经来临,怪道昨晚寝卧,夏日用的薄席单被,已令人感到“半夜凉初透”。步出闺房,见庭院里的夏景,已在不知不觉中暗自换作了秋景。一两声稀疏的秋雨,敲打在叶片上,好一首“秋声赋”!窄小的亭子,前些天还是暑气袭人,炎热难耐,今天,西风一扫,秋雨一浇,残暑已不知去向。
上片四句,写出了“天凉好个秋”。西风是秋天的脚步声,而秋雨,直是秋意的添加剂!秋天来过小亭了,它已取代盘踞在那里数月之久的暑气,秋天也已渗进我们的闺房,夏日的用具看来也不得不换。上片主要写秋景,而其中一个“小”字,下得最为生动。可以有两种理解:雨声之“小”,或是秋叶之“小”。疏雨打叶声,那声息自然不会大。秋风中也长新叶,但却长不太大,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写过一首《秋凉晚步》,说“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政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写的,正是秋风中生出的新叶。故这“小”字,正是捕捉到了秋天的本质。且这一“小”字又与下一句头上的那一个“小”字,近近相觑着,有点像民歌小曲中的“顶针格”,更显出不拘一格的灵动。
秋天来了,一年很快又要过去。时间真像流水一般,岁月怎么这样容易老去?“秋月”知多少?“春花”知多少?人生总共能够经历几度春花、几度秋月?“准备夜深新梦好,露虫又欲啼衰草”,炎夏过去了,好歹能睡个好觉、做个好梦了,但好景不长,秋露中的鸣虫,又在蠢蠢欲动,要用它们嘶哑哀切的叫声在衰草中啼泣了。如此说来,冬天又不远了?敏感的少女的心上,又增添了几分伤感。
这首词的题目是“立秋”,写的也是初秋的景色和感受。如同词题所包容的含意一样,词作者的“悲秋”之感也是初起的,淡淡的。而淡淡的哀愁、淡淡的伤感往往能达到很高的美学境界。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哀而不伤”吧!
-
《出师表》文言文赏析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
-
满庭芳 【宋】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
-
梦见小女,得此梦,行雷霆之法,自有财运之所得,事业兴盛之征兆,奈何小人多,面和心不合,半吉半凶之意。如做此梦,人情世故处理不良,多被小人所利用,因金钱之事有所猜忌,彼此相处多为不安。冬天梦之吉利,夏天
-
《五代史宦者传论》由宋代著名诗人欧阳修所写,该文通过论述宦官制度的各种弊端说明君主应提高警惕,防止宦官作乱于内而导致国家衰亡的道理。该文也是作者史论中的名篇之一。
-
鹅笼夫人者[1],毗陵某氏女也[2]。幼时,父知女必贵,慎卜婿[3],得鹅笼文,即婿之。母曰:“家云何?”曰:“吾恃其文为家也[4]。”家果贫,数年犹不能展一礼[5]。 妹许某,家故豪[6],遽行聘[
-
《梁鸿尚节》文言文原文与翻译 原文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
-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期,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就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后归南宋。历任湖北、
-
送胡叔才序的文言文阅读答案与译文 王安石 叔才,铜陵大宗,世以赀名。子弟豪者驰骋渔弋为己事,谨者务多辟田以殖其家。先时,邑之豪子弟有命儒者,耗其千金之产,卒无就。邑豪
-
脑筋急转弯题目:打不开瓶盖时,应该请谁来开瓶? 脑筋急转弯解析:孔雀会开屏(开瓶)。 脑筋急转弯答案:孔雀
-
脑经急转弯题目:什么人天天过着刀刃生活? 脑经急转弯解析:这和一种运动有关,在中国南方地区无法进行。速度非常快,是一项比较刺激的运动。 脑经急转弯答案:滑冰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