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名句鉴赏
名句的诞生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拋人1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晏殊·玉楼春
完全读懂名句
1拋人:此指年少者拋弃情人。
当年分手的长亭路上,沿途一片翠绿杨柳与芳草,年少时的情感容易轻言别离。卧躺高楼却无法沉沉入睡,还做着残破不全的梦,直到五更钟声敲起,花荫底下暗藏离别愁绪,就像三月时分的点点落雨。
无情的人没有多情的人痛苦,短短寸心能衍生出千丝万缕的情思。天和地如此辽阔,都有它们穷尽的终点,唯有绵延不绝的相思没有尽头。
名句的故事
《玉楼春》主写相思之情。上片借长亭春景,回忆年少轻狂的恋人,拋下情感竟是这般容易,如今独卧高阁,想起与旧情人相聚点滴,辗转难以睡去;下片改以白描,直抒胸臆,表明无情人无法体会多情的苦楚,也尝不到思念的苦涩。词中主人翁被昔日情人拋弃,事隔多年,身心虽已饱受相思煎熬,却仍是情不自禁怀念着薄幸情人。
其中“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颇耐人寻味,晏殊故用反语,将“无情”与“多情”做一对照,借“无情”强调“有情”,正因深情带给人巨大神伤与痛苦,这个中滋味,岂是无情之人所能理解?“一寸”乃指人心,意谓短短寸心,足以衍生不计其数的情意,词人在此采取夸饰笔法,表明思念情感的无远弗届,能够回绕在浩瀚天地之间。
明代文学家李攀龙在《草堂诗余隽》里,评论《玉楼春》“春景春情,句句逼真”,这也说明晏殊借景写情的深厚功力,词意真切动人。清代词评家黄蓼园《蓼园词选》则言:“末二句总见多情之苦耳。妙在意思忠厚,无怨怼口角。”直指《玉楼春》最末“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是词人承受“多情苦”的总结,曾经遭遇情人负心离去,却仍然深深思念对方,字里行间不见半点怨恨责怪,故给予相当好评。
历久弥新说名句
历来评论者多认为《玉楼春》描写女子闺怨,是晏殊反映思妇心理之作,但晏殊之子晏几道却极力为父辩解,强调此词绝非妇人之语。据北宋范温《潜溪诗眼》书中所记,当时有一文人蒲传正指出,从晏殊《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即可看出这是作者仿拟妇人口吻,回想年少恋人将自己拋弃;晏几道相当不以为然,举唐代白居易47岁所写乐府诗《浩歌行》中“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予以反驳,这两句诗的大意是:想要趁着年少努力,期待将来富贵来临,谁知富贵一直没来,年少岁月却已经过去。
晏几道本想借白居易《浩歌行》所言“年少”,说明与其父《玉楼春》之“年少”,两人同是意指青春难以停留,只是晏几道这番辩解根本难以说服众人,因为不论《玉楼春》的主人翁到底是妇人或男子,全篇弥漫深情相思情怀,实与感叹青春流逝一事无法互作联结。
至于最末“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也是千古佳句。晏殊先说天地有穷尽,是为了突显相思之无尽。自古对宇宙一直存有天圆地方的概念,认为地表是有其尽头,南朝梁陈时期,擅写“宫体诗”的徐陵,也是陈武帝发表国家重要文章的起草人,他在《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写有“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之句,是陈武帝任南朝梁相时,请徐陵写给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书信,也是“天涯地角”一语的最早出处。文中并未明指何地,只是泛指一处飘忽渺茫、无由到达之境。其后文人也常以“天涯地角”形容相隔极远、难以到达的地方,如唐代诗人张仲素七言绝句《燕子楼》之“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意指若要算计一夜情思有多长?就是将地角天涯的距离来比拟,都不足以丈量相思的真正长度。
-
顺 民 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得民心有道,万乘之国,百户之邑,民无有不说。取民之所说而民取矣,民说岂众
-
登桂江观音阁阁前山拥翠芙蓉,斜日烟光影万重。雨后落花愁欲醉,春来芳草思偏浓。骖鸾未拟从前客②,携鹤频看别后容③。两月寒云萦绪乱,坐 "> 梦见鬼魂,会影响现实生活吗?
做梦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但是有的人梦境美妙,而有的人则恐怖至极。但是梦境往往是对现实的写照。有时候呢我们会做比较可怕的梦,比如梦到鬼魂,或者是梦到鬼魂附到自己身体上,缠上自己,那梦见鬼魂是代表什
-
碛中作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注释 ⑴碛(qigrave;):沙漠。 ⑵走:骑。 ⑶辞:告别,离开。 ⑷两回
-
文学研究的中西学差异,宏观言之,首在目的之差异,由之而生思维方式和学术方式之差异。中学以“知行合一”为归宿,旨在通古而用今,研究价值最终落实在文学创作,重在“我心”会“文心
-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
-
世人都会做梦,有的梦让人高兴,有的梦让人悲伤,更有的梦让人心生恐惧。对于不同的梦代表什么意思,我们的老祖宗周公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解决,民间常说的是周刚解梦。我们不去追求这些对梦的解法是正确与否,单单说它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
-
“中秋团圆”是中华民族血液中流淌的文化音符 中秋节是浓缩了几千年儒家文化现代非物资遗产的活化石,它以独特的血亲团圆为基础,将民族团结和国家一统融合于儒家“团圆文化”之中,
-
一画 一年肇始; 百业兴拢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一声爆响; 万里春回。 二画 人登寿域; 世跻春台。 人臻五福; 花满三春。 人游化日; 天与长春。 人增寿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