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意象的作用
1、所要表达的感情被物化,加深了审美的愉悦。
2、有空白留意增加了诗的张力性。
3、避免与当时的政治发生冲突。
4、确立篇意。知道自己在写什么和怎么写,梳理好思路,以至不会东一笔西一笔乱写(每个小节里还可以有小的意象加细内容,让读者更感觉身临其境)。
诗歌创作为什么要用意象?意象在诗中究竟起什么作用?
前面说过,在以象寓意的纯意象诗中,意象是给情思一个载体,其作用在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直抒胸臆的点缀性意象诗中,意象是作为情思的装饰和诗美的印证。那是分析诗的情思、意象和语言三要素的关系得出的判断。如果从诗歌创作的一般原理出发,则可能对意象的作用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和归纳。
寄情于物,赏心悦目
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
如果诗意对于人生是一种精神的维生素。若诗人想要把某种维生素提供给读者,他不必提供维生素的纯各类补品药剂,而可以用提供含有维生素的苹果、橘子等的水果这一方式。因后者色香味形俱佳,口感更好,使阅读过程成为一个充满愉悦的过程,让读者更好的吸收。
意同象异,各见其趣
借助各自的独创性的意象,使相同或相似的情思得到独特的艺术表现。
如果诗人要把同一种维生素提供给读者,他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水果及其不同的组合方式提供,而不至于有雷同之感。
譬如爱情诗,其实古今中外所有的爱情诗都是同一个主题,无非是“我爱你”,“真的好想你”一类的中心内容,同样的主题,爱情诗却永远也写不完。这正是因为意象选取的不同,使得不同的爱情诗,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气质、艺术魅力。
主题朦胧,意绪无穷
使难抒之情、难言之理,由意象婉转得代抒代言。所谓的“言不尽意,立象尽之”就是这个意思。达到许多繁琐的逻辑语言所无法达成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古人所谓的“诗无达诂”(11),主要就是指这类有此效果的诗。
采用意象这种写作手法,可以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使诗的主题多义和不确定,读来更回味无穷。这就好比诗人要把维生素提供给读者,而由于维生素多种多样,除了已知的,可能还有若干未知的,难以逐一辨析,于是诗人索性把一篮多维的水果奉献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品味。
文字有狱,取象而避
在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时代,诗人想要倾诉对社会阴暗面的一腔义愤,又不致于以言获罪被割断喉管,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借助意象,作委婉的表达。《毛诗正义》也曾记载过这么一句,“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取比类”就是取意象。
如果某种维生素或别的什么药物是这个时代所忌讳的,有心匡时救世的诗人,无奈之中只好出以一些隐含这些药剂成分的水果。其疗效虽然可疑,但总还是聊胜于无,至少也使诗人的良心稍安吧。
不肯殉葬,寓意于象
给诗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与社会政治保持一定距离。采用意象可以避免作者因为当时对某一社会现象或人物判断上的失误,后来社会或人出现了改变,而使作者尴尬,使作品成为殉葬品。简单通俗的说就是,也许作者写的这篇文章当时是赞叹某个社会(或人)的,而在不久之后,该社会(或人)变成了反面题材。由此,之前作者的这篇文章就会陷入尴尬,这个时候,哪怕是再好的文章也会成为殉葬品。可见意象达到了回旋的作用。
如果诗人是要把某种精神的维生素提供给读者,(这种维生素在诗人写作时是被看好的,)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被认为是无益甚至有害的。若采用诗的意象,就可以比作只是提供过含有这种成分的水果,所以就不必为之付出代价。
-
太宗论盗 原文 上①(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⑦请重法以禁止,上哂②(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③顾廉耻耳。朕当去⑧奢省费,轻
-
张昭传的文言文习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
-
陶渊明写过一篇《桃花源记》和一首《桃花源》诗,描叙了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理想世界。谢枋得这首《庆全庵桃花》诗,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 苏轼《贾谊论》与《汉书·贾谊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苏轼《贾谊论》与《汉书·贾谊传》 (甲)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
-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汉末扰乱,关东皆震。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非无其心也,势未敢耳。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rd
-
水仙子·暮春即事 乔吉 风吹丝雨卷窗纱。苔和酥泥葬落花。 卷云钩月帘初挂。玉钗香径滑。 燕藏春衔向谁家。 莺老羞寻伴。蜂寒懒报衙。啼煞饥鸦。 乔吉:1280-
-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
郭祖深,襄阳人也。梁武帝初起,以客从。后随蔡道恭在司州。陷北还,上书言境上事,不见用。朝政纵弛,祖深舆榇诣阙上封事,其略曰:臣闻人为国本,食为人命,故礼曰国无六年之储,谓非其国也。
-
杜衍·雨中荷花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①不匀香汗湿。一阵风来碧浪翻,珍珠零落难收拾。【注释】①檀粉:化妆用的香粉。赏析杜衍(公元978年— ">
-
语文文言文的阅读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①余少好读司马子长书,见其感慨激烈、愤郁不平之气,勃勃不能自抑。以为君子之外世,轻重之衡,常在于我,决不当以地时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