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谈元杂剧之渊源:曲调与形式》
谈元杂剧之渊源:
曲调与形式
我国传统文论以诗文为正统,小说、戏曲则登不上大雅之堂。王国维从审美的纯粹性出发,摒弃了传统文论中的功利态度,不仅把小说、戏曲摆上了台面,还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肯定文学的通俗性、现实性、真实性的审美价值标准,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文化史观。在《〈红楼梦〉评论》中,王国维给予了《红楼梦》高度的赞美,《宋元戏曲考》中他则将元杂剧誉为“一代之绝作”“中国最自然之文学”,充分肯定了元杂剧对俗字俗语的运用。
王国维作为中国戏曲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有意识地将西方的戏剧理论引入传统戏曲研究领域。从1908年开始,他用了五年时间,将中国民族戏曲的起源和形成问题理出头绪,先后发表《戏曲考原》等7部专着,并最终创作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宋元戏曲考》。这部集大成之作,以大量翔实的史料为依据,考证了从上古到元代的戏剧发展轨迹,建立起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戏曲理论体系。《宋元戏曲考》作为我国第一部戏曲史,不仅具有开拓意义,还以其伟大的学术成就,为我国的戏曲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界定“戏曲”范畴
针对我国古代戏曲缓慢曲折又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又参考西方戏剧理论,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率先对具有中华民族鲜明文化特色和独特传承特质的“戏曲”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随后,他又在《宋元戏曲考》中《宋之乐曲》一节进一步申明:“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这样的定义,明确了“真戏剧”应当具备的代言、歌舞、故事三要素,并以此划分了“上古至五代之戏剧”也就是“古剧”与宋金以来的北曲杂剧之间的界限。
在这样的理论支撑下,王国维为我国古代戏曲的兴起与发展,勾勒出了脉络清晰的发展轨迹:从上古到五代是“后世戏剧之萌芽”时期;宋金两代“始有纯粹演故事之剧”,是戏曲的形成期:“独元杂剧于科白中叙事,而曲文全为代言”,“此二者之进步,一属形式,一属材质,二者兼备,而后我中国之真戏曲出焉”,元杂剧诞生后,中国方有真戏曲。
我国自古习用的“戏剧”“戏曲”概念宽泛而模糊,西方“戏剧”的概念引入中国后,更造成了戏剧内涵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于是,王国维提出了“真戏剧”的定义,以此界定以元杂剧为标志的,具有独立完整形态的中国戏曲,意在突出这种艺术形式以“代言体”的“歌舞动作”,“表演出完整的故事”的综合性艺术特征,并以此为标准划清了清元杂剧与过去各种“戏剧”之间的界限。
依王国维所见,包括宋金杂剧在内的各种“古剧”虽属于“戏剧”,但并非体制完善的“代言体”的“真戏剧”。作为“真戏剧”必须符合两个重要条件:第一是“由叙事体变为代言体”,第二是“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只有这样才是完备的戏剧,所以才有“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的结论。
这一极富创造性的科学论断,建立在对上古以来“古剧”演化轨迹进行深入考察之上,王国维明确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唐代仅有歌舞剧及滑稽戏,至宋金二代而始有纯粹演故事之剧,故虽谓真正之戏剧起于宋代,无不可也。”但由于宋金杂剧尚“非尽纯正之戏剧,而兼有竞技游戏在其中”,而且“其本则无一存,故当日已有代言体之戏曲否,已不可知”。关于戏剧的发展,最终王国维给出了谨慎的答案,“就现存者言之,则断自元剧始”。
古代戏曲发展轨迹
元杂剧作为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它的艺术形式继承了许多前代的成果。《宋元戏曲考·元剧之渊源》将其概括为三点:首先,元剧所用的曲,大多取自前代的大曲、唐宋词、诸宫调及其他宋金旧曲;其次,元剧诸曲的“配置之法”“非尽出于创造”,“实多取诸旧有之形式”;最后,元剧的“材质”也就是题材,“取诸古剧者不少”,其“渊源所自,要不诬也”。
元杂剧作为在前代“古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真戏剧”,其“视前代戏曲之进步”大概包含两方面:
第一,当属乐曲上的进步。宋杂剧或用大曲,“然通前后为一曲,其次序不容颠倒,而字句不容增减,格律至严,故其运用亦颇不便”,或用诸宫调,虽已不拘于一曲,“凡同在一宫调中之曲,皆可用之”,但“移宫换韵,转变至多,故于雄肆之处,稍有欠焉”。而元杂剧则全不受这样的约束,“每剧皆用四折,每折易一宫调,每调中之曲,必在十曲以上。其视大曲为自由,而较诸宫调为雄肆”。
第二,从叙事体转变为代言体。王国维说:“宋人大曲,就其现存者观之,皆为叙事体。金之诸宫调,虽有代言之处,而其大体只可谓之叙事。独元杂剧于科白中叙事,而曲文全为代言。”
上述的两方面进步,“一属形式,一属材质,二者兼备,而后我中国之真戏曲出焉”。最后,王国维又总结道:“由此书所研究者观之,知我国戏剧,汉魏以来,与百戏合;至唐而分为歌舞戏与滑稽戏二种;宋时滑稽戏尤盛,又渐藉歌舞以缘饰故事;于是向之歌舞戏,不以歌舞为主,而以故事为主,至元杂剧出而体制遂定。”
王国维对元杂剧历史渊源,以及形成因素的综合研究,在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具体性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他将元杂剧视为最早的“真戏剧”的完整形式,所以他对元杂剧的追根溯源,实际上也解答了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形成问题,清晰明了地勾勒出我国戏曲艺术发展和演进的脉络。王国维在中国戏曲研究史上的“先驱”地位,也由此奠定。
-
上联:爱国当忧扬正气 下联:回头是喜满神州 上联:爱国当忧扬正气 下联:致力于酒醉清风 上联:爱国当忧扬正气 下联:相思莫愁起宏图 上联:爱国当忧扬正气 下联:无边于酒醉清风 上联:爱国当忧扬正气
-
不辨饧和锡文言文翻译 锡饧不辨出自《冷庐医话》。最早是说当时的庸医理解古方锡和饧都分不清楚,轻则影响医疗效果,重则伤及性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不辨饧和锡文言文翻译,
-
兰亭集序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面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列坐其次 今义:居于次一等的
-
第一条.梦见死人从棺木中走出表示很久没有联络的朋友会突然来访的预兆;第二条.梦到去世的母亲活过来,告诉你不要被朋友引入歧途,或者养成不良习惯;第三条.若梦见死去的父亲活过来,表示家庭成员中
-
梦见榛子是什么意思梦见榛子,这是一个吉兆,代表你有很好的福气。梦见自己没有吃到榛子,预示着会有损失出现在生活上。梦见吃榛子,预示着你最近异性缘不错,跟异性发生不平常的事情,提醒你抓住好的机会,结成一段
-
孙膑的文言文以及翻译 孙膑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华夏族。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孙膑的文言文以及翻译,欢迎大家浏览。 孙膑的文言文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
-
《齐王筑城》原文及翻译 导语: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的文章,其文章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齐王筑城》原文及翻译。希
-
《陈元方候袁公》原文及翻译 《陈元方候袁公》是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的其中一篇,下面整理了《陈元方候袁公》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
-
罗艺传文言文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
-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②。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③。 [作者简介] 高适,生年说法不一,卒于七六五年,字达夫,一字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