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翥《绮罗香·雨后舟次洹上》诗词选鉴赏
绮罗香·雨后舟次洹上
燕子梁深,秋千院冷,半湿垂杨烟缕。怯试春衫,长恨踏青期阻。梅子后、馀润留寒,藕花外、嫩凉消暑。渐惊他、秋老梧桐,萧萧金井断蛩暮。
薰篝须待被暖,催雪新词未稳,重寻笙谱。水阁云窗,总是惯曾听处。曾信有、客里关河,又怎禁、夜深风雨。一声声、滴在疏篷,做成情味苦。
首三句写雨中所见。但“燕子梁深”二句,与其说是实写,毋宁说是虚拟,是想像之词。盖作者舟次河畔,即使看得见人家院落冷清,秋千空挂,也未必看得见燕子深栖梁间。然这个虚拟又十分合理入情,形象地传达出了雨中特有的寂静、凄清的况味。第三句则实写眼前所见:雨中垂杨半湿,丝丝枝条如缕缕青烟。“怯试春衫”二句,透露了当前的季节,那是初春前后,本就不怎么暖和,一场雨之后,人就更不敢去试春装了,尤可恨的是,踏青游玩的好日子,也将受阻。“试春衫”、“踏青”是春天来临的讯号,是人展示青春活力追求美的活动,雨却可恶地阻延了它的到来,无情地剥夺了这个机会,作者的情怀非“长恨”难以表达,而又怎一个“恨”字了得!以下九句,便顺此路线,叙写不同季节里,面对不同雨景,所产生的不同感受。
作者想到:青梅结子后,天气渐暖,雨无疑会留下寒意;莲藕着花时,雨会带来凉爽,驱除炎暑;秋风萧萧,雨水使梧桐树显得更加苍老、憔悴,井栏边,暮色苍茫中低吟着断断续续的蟋蟀;冬夜里,薰笼烘着被子,词人催促雪花降落的诗篇尚未咏就,雨打断了他的诗兴,只得去吹笙重寻那种感觉。临水的小阁里,窗户边,都是曾经惯听雨声的地方。这段文字,囊括春、夏、秋、冬四季,描写了各有特色的景物,极富诗情画意,又有较为浓郁的生活情味。然而,乍看之下,它们似乎游离题目之外,不相关联,而倘深加寻究,即可明白,词人是苦于眼前雨水的缠绵不尽,引发出联想:这雨已经阻误踏青郊游之期,如果就这样下着,莫非还要下到春末青梅结子、盛夏藕花飘香、秋日梧桐枯黄寒蛩吟暮不成?而词中,那雨似乎也真的就这么下着。且请仔细品味“馀”、“外”、“渐”、“未”诸字,即可发现,这些字已经组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时间链,前后呼应,从而绘就出一幅连续的四时听雨图。
应该说上面这幅图很美,作者脑海中的雨景颇富审美情调,可是,美也是相对的,一旦它与主体的利益产生冲突,也就谈不上美了。所谓的四时听雨,不过是眼前听雨的拉“长”;所谓的情调,也只是那“长恨”的延伸。故词的下文,作者不禁感叹:也曾清醒地知道这是在客中,这是异地的关河,不要有太多的奢望,可是,谁又能禁得住这深夜的风风雨雨,一声声,敲打着粗陋的船篷,敲打着为“客”者的神经,做成这般凄苦的情味!
-
文言文江公皋传的阅读理解 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性敏慧,弱冠举于乡。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
-
论语为政篇文言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
-
描写冬天的文言文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 《诗经·小雅·角弓》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
-
原毁文言文及注释 【题解】本文论述和探究毁谤产生的原因。作者认为士大夫之间毁谤之风的盛行是道德败坏的一种表现,其根源在于“怠”和“忌”,即怠于自我修养且又妒忌别
-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闻莺树下沉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
-
小升初语文重点文言文知识 1、《《陈元方侯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
文言文常用被动句式 文言里的被动句,常借助于一定的介词、助词、助动词来造成被动的格式。 1、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 ①炮台悉为逆据。(《三元里抗英
-
饮酒 晋代诗人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
-
小升初易考文言文 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
一、 语义说明:形容衣衫破败,生活贫困。 使用类别:用在「衣着残破」的表述上。 捉襟见肘造句:01这个游民衣衫褴褛,捉襟见肘,在寒天中发抖着行进。 02他失业很久,穿着一件捉襟见肘的破衣,向行人乞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