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东武望余杭①,云海天涯两渺茫。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②,堕泪羊公③却姓杨。
【注释】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北宋苏轼作。杨元素:指杨绘,字元素,时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为密州知府,杨绘为苏轼饯行于西湖上,苏轼唱和此词。
①东武:密州治所,今山东省诸城市。余杭:杭州。
②河塘:指沙河塘,宋代杭州地区的繁华区域。
③羊公:即羊祜,三国政治家,曾为荆州督,其死后襄阳百姓建庙立碑,岁时享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该碑遂得名“堕泪碑”。此处以杨绘比羊祜。
【大意】
东武余杭两地相望,远隔天涯云海茫茫。这次动身从东武去余杭,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到那时我与你同笑长醉三万场。
不用学世俗的样子用酒来诉说离情别绪,痛快的饮宴从来都另有缘由。今夜拿着残灯送你归去,走过河塘,恍惚间落泪的,原来不是羊祜,而是你杨元素啊。
【赏析】
为什么有思念,为什么有无可奈何,为什么会落泪,为什么有离愁?若没有人离开,哪里还会有离愁,又如何会有其他种种?不过是因为心中还存了一点功名的热望,一直惦记着现在的劳累奔波,或许有个指望,可能有些许盼头。总是在充满梦想的脑海中描绘出一幅“功成名遂”的画面,到时再“还乡”、到时再相聚还不是轻松愉快?这是衣锦还乡的诱惑,被诱惑的多是充满自信的人。
只是,既要衣锦还乡,便须先背井离乡,不离乡,怎么还乡;不背井,如何衣锦?于是,亲朋好友不得相见,经冬历夏,经年数载。家乡的人思念,他乡的人也思念,却更加无奈。一心只想求一个功成名遂再还乡,如此,才能好好坐下,酒到杯干,细数这些年来的如意不如意。将缺失的岁月再补回,再追忆;将这些年的心酸重回味,重品尝。
离殇从来不是说得出来的,如果能够表达出来,那可能只有痛哭或者大笑吧。不过,痛哭也好,大笑也罢,因人而异。看远处那幅送归图,七月的河塘边,灯火已残,斯人独行月下,有蛙鸣声做伴。一把辛酸泪,掩饰不住,就任其淌出来吧。“无情未必真豪杰”,生而为一个好人,想必为官也不会差,愿相会于功成名遂时!
【拓展】
苏轼曾作《临江仙》,其中同样发出了“功成名遂早还乡”的感叹。全词如下:
诗句端来磨我钝,钝锥不解生芒。
欢颜为我解冰霜。
酒阑清梦觉,春草满地塘。
应念雪堂坡下老,昔年共采芸香。
功成名遂早还乡。
回车来过我,乔木拥千章。
-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介绍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是几千年文化的沉淀,形式多样。每一种文体都散发古韵芳香,形成一道不朽的文化风景线。人教版教材各学期都录入一定文言文
-
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有勇力,善骑射,好武事,自选带仗左右六十人,皆有胆干;至镇,数于内斋以牛酒犒之。又私作锦袍、绛袄,欲以饷蛮,交易器仗。长史高平刘寅、司马安定席恭穆等连名密启。
-
玉肌消瘦。彻骨熏香透。不是银台金盏酒。愁杀天寒翠袖。遗珠怅望江皋。饮浆梦到蓝桥。露下风清月惨,相思魂断谁招。
-
种 梨 蒲松龄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
-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日去后,复取前所贶古今杂文十数篇,反复读之,若《大节赋》、《乐古》、《太古曲》等篇,言尤高而志极大。寻足下之意,岂非闵世病俗,究古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妻子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出典]苏轼《江城子》 注: 1、《江城子》苏轼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与王昆绳书① 【清】方苞 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
-
语义说明:心里想做某事,力量却无法达到。 使用类别:用在「能力不足」的表述上。 力不从心造句:01真抱歉!不是不肯帮忙,实在力不从心。 02他想把儿子送出国留学,但实在力不从心。 03对我来说,编辑辞
-
人们为什么会做梦、梦到底是什么、做梦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吗?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总在不停地思考中,探寻一切的奥秘。但是其中肯定没有比来自人们内心深处的奥秘,更让人家好奇了。
-
文言文《牡丹亭》的经典签名 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汤显祖《牡丹亭》 2、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