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古诗《旅夜书怀》原文及译文鉴赏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最有名的大诗人之一,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最擅长古体诗和律诗。
【字句浅释】
解题:公元765年,杜甫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于途中写下这首情景交融的名篇。危樯:(船上)高高的桅杆。垂:(显得)低落。平野:地势平坦的原野。沙鸥:鸥是一种水鸟,以鱼为食,头大、嘴扁平、羽毛多为白色,故常称白鸥;因为出入沙滩,故又称沙鸥。
【全诗串讲】
岸边纤细小草被微风摇着,夜里桅杆高耸孤独的船头。
明星低垂更显得平野辽阔,大江波浪推涌着月光东流。
人之名声岂凭文章来造就,做官应该年老多病才退休。
只身飘泊无依到底象什么?高阔天地之间独翔的沙鸥。
【言外之意】
杜甫离蜀,实属无奈:当年正月,他辞去了节度使参谋的职务;四月,他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去世,这使他在成都无依无靠,只得离蜀东下,并于公元770年死于湘江的舟中。
有了这样的境遇和心情,稍有微风便摇摆不已的渺小的江岸细草、带着独立高耸桅杆寂寞的停泊在黑夜里的木船,都处处映出自己的影子、带着自己的情绪。星垂平野、月涌江流,在这历来为人称道的阔大雄浑的景色描写中,让人依稀看到作者独立荒野、孤凄无援的形象,隐隐感到作者哀告无地的孤苦心情。作者远大政治抱负已付东流,却因文章而著声名,实非己愿;作者希望做官的人都直到年老多病才退休,虽然此时作者确已老病,但辞官的主要原因则是被排挤,以此暗示了作者心中的不平,揭示出作者晚年孤凄飘泊的主要原因。作者最终以高阔天地之间孤独飞翔的沙鸥自喻,形象的表达了作者晚年江湖飘荡转徙,内心无依无助、无归无属的凄凉景况,字字感人、声声催泪。
一代诗歌巨匠,尚在如此遭遇和心境中走完人生之路,又何况许多默默无闻的常人呢?作者在晚年的生活中感受到的凄苦,固然是现实生活在心中的反映,但同一的现实却并不带来完全相同的心理反映,因为世人有千万颗不同的心,每一颗心都反映着世态人生不同的侧面,因而也带来不同的感受。苦,是人人都希望回避的;但苦来自何方,却不是人人都知道。唯其如此,人们才不能有效的避苦趋乐。其实,如果人人都知道苦和乐都只是心的感受,是来自心的,因而一遇到苦就向心里找、一想要乐也向心里找,事情就大不一样了。人心,这才是苦乐的真正根源。
-
文言文《三国志.吴范传》练习题 《三国志.吴范传》 吴范字文则,会稽上虞人也。以治历数,知风气,闻于郡中。举有道,诣京都,世乱不行。会孙权起于东南,范委身服事,每有灾祥,辄
-
纸上谈兵文言文及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纸上谈兵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
-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八》文言文 五月初一日余束装寄逆旅主人符心华寓,兰溪人。乃南抵普安北门外,东向循城行。 先是驼骑议定自关岭至交水,至是余欲往丹霞,彼不能待,计程
-
语义说明:比喻彼此同样低劣,并无差异。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勾结作恶」的表述上。 一丘之貉造句:01在我看这群人都是一丘之貉,无一例外。 02梁山泊好汉在官府来看,都是一丘之貉。 03管他什么帮派,
-
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 作品赏析这首诗以“离骚”为题,取其忧愁怨愤之意,抒写了吟咏《离骚》的作者、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身遭放逐,心系君国,但无由以达天听的不幸遭遇和孤愤情怀;抨
-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倒装句句式 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语序一般以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状语在前,动词在后;谓语在前,宾语在后。如果这种顺序被颠倒,就成为倒
-
研北杂志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读书佐酒 (元)陆友仁 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 觇⑤之。闻子美读
-
高中文言文做题技巧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高中文言文的做题技巧,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读懂文言文 口诀:务求甚解,又不
-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作者: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案法平允,务存宽恕。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脩府,拜郎中。 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