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山行
作者: 赵凤琴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山行》是一首如画般的抒情小诗,又象一组变幻着拍摄角度的电影镜头。
这首诗先向我们展示了秋日寒山的全景画面:山上有一条石径弯弯曲曲伸向远方,山路上,一个乘车人在行进。第一句一个“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一个“斜”字,写出了山路的起伏不平;一个“寒”字,写出了秋日山林的清冷;一个“上”字,与“斜”字相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我们随着诗人的视线沿着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我们看到了青石砌成的房舍隐现在白云深处。
以上,我们看到了寒山的全景和远景。作为抒情诗,作者并未在这里表达感情倾向,但却为后面的描写蓄了势,勾勒出了枫林所在的环境。“停车坐爱枫林晚”的诗句,把抒情主人公和抒情背景一起推到读者面前。你看,诗人驱车行进到一片枫林旁,这片枫林晚景简直使诗人难以抑制自己的感情了;为了尽情领略这美景,诗人顾不得驱车赶路,停了下来,饱览这火红的枫林景色。这时,枫林与欣赏枫林的人融为一体,达到了使人流连忘行的境界。把枫林和人一起推到读者面前还不够。诗人用一个特写镜头,把那霜染的枫叶又展现在我们面前。你看,在夕辉晚照下,层林尽染,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火红。这哪里是什么“寒山”!“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把全诗推向高潮,推向一个新的境界。这诗句,不仅给人以强烈、鲜明的美的形象,而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经霜的枫叶却火红、春意盎然。这不正是诗人赞叹的原因吗?
在山水诗写作中,意境与“形”、“神”要想不“隔”,就应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来寄托情怀、打动读者。当然,这形象不是摹写来的,而是被诗人感受过,有独特理解、经过艺术处理了的形象。诗人凝聚笔力、浓笔重彩写出的“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一方面与前面的“寒山”、“石径”、“白云”、“人家”这种疏淡的景致形成对比,使诗如画一般给人以视觉美感,而且留下了令人回味、思索、使人勃发热情的东西。
-
岳阳楼诗集序 宋 滕子京 东南之国富山水,惟洞庭于江湖名最大。环占五湖,均视八百里;据湖面势,惟巴陵最胜。濒岸风物,日有万态,虽渔樵云鸟,栖隐出没同一光影中,惟岳阳楼,最绝。古今
-
梦见秧苗是什么意思梦见秧苗,说明会有好事到来,吉兆,代表生活不愁吃喝。梦见拔秧苗,预示着万事如意,无病无灾。梦见屋上有秧苗,预示你有可能要当官了。梦见秧苗长势很好,预示你将要发大财。梦见插秧苗,暗示会
-
中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知识点 1、蝉则千转不穷 “转”(zhuǎn) 通“啭” 《与朱元思书》 2、窥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与朱元思书》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
-
中国老话: 夏不睡石,秋不睡板。 春不露脐,冬不蒙头。 白天多动,夜里少梦。 睡前洗脚,胜吃补药。 晚上开窗,一觉都香。 贪凉失盖,不病才怪。 早睡早起,怡神爽气,贪房贪睡,添病减岁。 夜里磨牙,
-
高中文言文名句背诵 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写成的,其中许多不朽的作品历来以简约精练著称。以下是高中文言文名句背诵,欢迎阅读。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
中秋节又称月节、追月节、拜月节、玩月节。从唐代中叶开始,中秋赏月之风日盛,成为时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一首《静夜思》,妇孺成诵。他的《把酒问月》,
-
水龙吟〔宋〕姜夔 黄庆长夜泛鉴湖,有怀归之曲,课予和之。 夜深客子移舟处,两两沙禽惊起。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把酒临风,不思归去,有如此水。况茂林游倦,长干望久,芳心事、箫声里
-
中考文言文阅读要点分析 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
-
一、 语义说明:比喻能执其要领,则细节自能顺理而成。 使用类别:用在「掌握要点」的表述上。 纲举目张造句:01做事要能把握重点,才能纲举目张,事半功倍。 02先抓住问题的重点,就能纲举目张,其他细节自
-
《愚公移山》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