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王以宁《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10 22:13:18阅读:574

王以宁

王以宁(约1090~约1146),一名以凝,字周士,祖籍湘潭(今属湖南)。先后担任过成忠郎、从事郎、鼎州知州、京西制置使、永州别驾、潮州安置、右朝奉郎、全州知州等职。著有《王周士词》。

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

【原文】

大别我知友,突兀起西州。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常记鲒碕狂客 ,邀我登楼雪霁,杖策拥羊裘。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

黄粱梦,未觉枕,几经秋。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举酒一觞今古,叹息英雄骨冷,清泪不能收。鹦鹉 更谁赋,遗恨满芳洲。

【注释】

①鲒碕狂客:代指汉阳使君,古时有以籍贯称人的习惯。

②鹦鹉:即鹦鹉洲,位于汉阳西南江边,汉末狂士祢衡的葬处,以祢衡《鹦鹉赋》而得名。

【译文】

大别山是我的知心朋友,它山势峭拔,高耸入云。阔别十年今又与其重逢,景色清丽如故。想起汉阳使君,他身穿羊裘,拄着拐杖,在大雪停后邀我登高。千仞群山,一轮弯月,湖水清澈,楼阁倒映。

十年的岁月,仿佛一枕黄粱梦,还未察觉,岁月已匆匆而过。今天你我重逢,在碧山头相互追逐,健步如飞。畅饮美酒,评谈千古,感叹英雄豪杰都已逝去,不由得泪雨难收。现在谁作鹦鹉赋?壮志未酬,只有满腔遗恨。

【鉴赏】

这是一首寄赠之作,献给词人的好友汉阳使君。当时两人在大别山重逢,距上次相会已有十年之遥,词人感慨不已,作此词以抒怀抱。

上片写故友重逢。起句使用拟人手法,赋予大别山以情感。“突兀”一句写大别山山势之峭拔高耸。“十年”两句写十年后青山依旧,景色如新。“常记”之后,都在回忆好友的豪迈性情、衣着打扮以及当年的美好时光。

下片笔势遒劲,写阔别重逢后的豪迈情怀。十年间,词人几经宦海沉浮,回首前尘,真如黄粱一梦。纵使多少时光流逝,但两人依然豪情满怀,不输当年。“举杯”三句,纵论古今,慨叹英豪,隐隐流露出词人对英雄壮志难酬的世道的谴责。结尾两句,词人借祢衡《鹦鹉赋》的典故,一吐胸中抑郁之怀。

本词描述了两次游山的情景,笔势遒劲,以景状情,为豪放词中难得的佳作。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桃花林文言文阅读题

    桃花林文言文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9-23题。(共计12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

  • 苏轼诗集《与毛令方尉游西菩寺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生性爱好登山临水,对祖国山河具有浓厚的兴致。政治上的失意,使他更加纵情于山水之间,以领略人生的另一种乐趣。这组七律,即既写其游山玩水之乐,又抒其心中感慨。"> 旗帜鲜明造句六则

    【旗帜鲜明解释】原指古代军队阵容严整,旗帜光彩鲜艳。现多比喻观点、态度明确,不含糊。 【旗帜鲜明造句】 ①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旗帜鲜明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毫不含糊。 ②对涉及到有关国家主

  • 清代文学史简明年表

    清代文学史简明年表 公元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明亡。清兵入关,清王朝统治开始。顺治十八年(1661),清灭南明政权。·清初,钱谦益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钱谦益为“虞山诗派”领袖,

  •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出自当代诗人陈毅的《青松》 青松 作者: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赏析 《青松》一题,是《冬夜杂咏》中的

  • 文言文《爱莲说》练习

    文言文《爱莲说》练习   中考文言文《爱莲说》练习题  《爱莲说》加点字解释卷A卷  1、水陆草木之花( )  2、可爱者甚 蕃 可( ) 可爱 ( ) ( ) ( )  3、自李唐来,世

  • 朱熹《水口行舟》全诗赏析

    郁郁层恋隔岸青,青山绿水去无声。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鴂两山相对鸣。

  • 《包恢传》“包恢字宏父,建昌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包恢传包恢字宏父,建昌人。自其父扬、世父约、叔父逊从朱熹、陆九渊学。恢少为诸父门人讲《大学》,其言高明,诸父惊焉。嘉定十三年,举进士。邵武守王遂辟光泽主簿平寇乱建宁守袁甫荐为府学教授募土豪讨唐石之寇会

  • 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意”全诗翻译赏析

    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意思解析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 《臧僖伯谏观鱼》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臧僖伯①谏观鱼 春,公将如棠②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於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