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祖允·菩萨蛮题赵松雪《水村图》》诗词选鉴赏
陆祖允
菩萨蛮题赵松雪《水村图》
当年图画知何处?如今身向沧洲住。吾亦爱吾庐,芸窗几卷书。
青山天际小,目送飞鸿杳。试问钓鱼船,芦花浅水边。
词的开头以一个问句追溯《水村图》的创作背景:“当年图画知何处?”当年赵孟頫画的是什么地方呢?言外之意是,自己对赵孟頫画中所表现的意境(即隐逸的情趣)向往已久。次句由“当年”转到“如今”:“如今身向沧洲住。”如今自己也终于如愿以偿地隐居江湖了。“沧洲”即水滨,泛指隐居之处。陆游《诉衷情》词有“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句子,“沧洲”指的是作者晚年闲居之处。首二句时空跨度很大,形成了一种对比关系。“吾亦爱吾庐,芸窗几卷书”,一方面暗示《水村图》上画着一间茅庐,更表明作者与赵孟頫及水村先生有同样的思想境界和生活情趣,因而最终也走上了同样的道路,在简陋的茅庐中,与书卷为伴度过一生。赵孟頫曾在朝任兵部郎中、翰林学士承旨等职,后因受到倾轧排挤,感到“世事多变”,晚年终于归隐。“吾亦爱吾庐”,是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之一中的成句,用在此处,一如己出,浑化无迹。“芸窗”指书斋,因为书房中常用芸香来防止产生蠹虫;故称。
下片承上片后两句,继续描述《水村图》的画面内容:在地平线的尽头,是一抹青山,显得遥远而渺小;从天空飞过的大雁,将要从视野中消失。在开满芦花的浅水边,隐隐约约露出一只钓鱼船,显得那么悠闲自在。“目送飞鸿杳”一句,暗含嵇康《赠秀才入军》之十四“目送飞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等句意。而“试问钓鱼船”二句,也容易令人联想起嵇诗中“嘉彼钓叟,得鱼忘筌”的句子。毫无疑问,这正是古代许多表现隐逸情趣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的典型生活环境。在这幅画面里,优美的大自然景色与自由闲适的生活融为一体,令人神往。
忍受着难耐的寂寞。雁是候鸟,孙楚《雁赋》说它“迎素秋而南游,背青春而北息”。每当秋季来临时飞向南方,春天开始时飞往北方。此词作于秋季,“自离边塞路”,正是说这孤雁“迎素秋而南游”。“偏耐”句,纯出于词人的想像。所谓“偏耐”,是说异乎寻常地能忍受。其实,孤雁无所谓寂寞,谈不上“偏耐”与否;这里是亦雁亦人,借雁说人,抒写的是词人离开北方南下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后二句收束全篇,继续写雁,从眼前说到将来:秋风呜呜,夜里做梦,梦魂深感孤单;到下霜时分,孤雁栖息的芦苇荡将愈加寒冷。“蒹葭”,芦苇。《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霜落蒹葭冷”,从时间(霜秋)、地点(江滩)两面言孤雁于深夜栖止于蒹葭丛中之困境,从中透出词人对自己前途难卜的忧虑。从“偏耐江波静”到“宿梦魂单”,是从意识控制到潜意识的发展。“偏耐”是意识控制,“宿梦魂单”是意识的失控,是不自觉的潜意识的表现。这样,下片既从过去写到未来,又从意识控制写到潜意识的表现,相当全面地写出了孤雁的处境及其心态。而与此同时,也就较为全面地表现了词人自己南行途中的孤寂之感以及对前途的忧惧之情。
-
赵普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赵普文言文的翻译及注释,内容如下: 原文: 普少 习吏事,寡 学术,及 为相,太祖常劝 以读
-
文言文知识题目 [目标要求]: 1、分析近年来文言文高考考查内容,特别是翻译题的变化 2、理解文言文翻译的重点:实词、虚词、句式 3、明确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信、达、
-
语文文言文虚词乎的用法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①几寒乎?欲食乎?(归有光《项脊轩志》) 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③欲安所归乎
-
枫桥夜泊 安史之乱发生的时候,诗人张继流落到江南水乡,途经枫桥时,天色已晚,他便停船在此过夜。 时值深秋夜半,月亮刚刚落下 "> 梦见冷战
梦见冷战是什么意思梦见冷战,提醒你近期在感情上还需要提防可能会出现的第三者的插足,维护感情的稳定,是你应尽的责任,同时,这也是确保自身的幸福与利益。梦见和爱人冷战,暗喻着你与自己的爱人之间的感情已经出
-
四言诗·祭母文 作者:毛泽东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
-
文言文阅读训练 文言文选段,完成10-13题。(15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是苏轼在宋哲宗即位不久,旧党上台后写的。当时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被吕惠卿\章惇等弄得弊端百出,百目全非,新旧党争使百姓遭殃,国家受害。因此,苏轼进札
-
初中新生咬文嚼字学好语文文言文的案例方法 我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主要保存在浩如烟海的古书里,我们要继承这份遗产,做到古为今用,就必须先读懂古
-
彭龟年,字子寿,临江军清江人。七岁而孤,事母尽孝。性颖异,读书能解大义。及长,得程氏《易》读之,至忘寝食,从朱熹、张栻质疑,而学益明。登乾道五年进士第,授袁州宜春尉、吉州安福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