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古诗《杜甫·野老》注释与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10 22:04:05阅读:431

杜甫·野老

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随船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闭秋生画角哀。

【注释】

①野老:是杜甫自称。

②澄潭:指百花潭,是草堂南面的水域。

③剑阁: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守剑门天险。

④片云:是诗人自喻。

⑤琴台:琴台是成都的一个名胜,相传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当垆卖酒的地方,此代指成都。

⑥东郡:指洛阳。

⑦秋生:秋天来了。

⑧画角:古代乐器名,相传创自黄帝,或曰传自羌族。形如竹筒,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故称“画角”。发音哀厉高亢,古代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高亢动人振奋士气。

赏析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寓居在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平静下来。这一天,他正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看到远道而来的商船,不免触景生情,思国怀乡起来。

诗人先描绘出一幅草堂美景,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清静悠闲。简陋的小门歪歪斜斜,因形就势,依江而开。渔民们在百花潭下网捕鱼,商船也披着晚霞远道而来。

诗人的野望之景,出语质朴自然,令这幅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充满了村野之趣,传达了此时此刻诗人的闲适心情。然而,杜甫并不是一个超然物外的隐士,看到远道而来的船,竟又勾起了无尽的悲思。他多么想北上长安,东下洛阳,重返故里。然而剑门失守,不仅欲归无路,而且整个局势也日趋危急。他就犹如天上的那一片白云,为什么漂泊流浪到成都呢?

官军还没有收回沦陷的洛阳,只有萧瑟的秋风中传来成都凄凉的号角。前面是美丽的江村晚景,后面是凄凉的城头号角。诗人刚才闲适旷达的心情立刻浸染了孤凄哀伤的色调。

两种情境互相映衬,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文言文阅读之王猛练习题

    文言文阅读之王猛练习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少贫贱,以鬻畚为业。猛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

  • “范滂,字孟博”阅读答案及翻译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 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

  • 滕王阁序原文及译文

    滕王阁序原文及译文   滕王阁序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滕王阁序原文及译文,希望大家喜欢!  滕王阁

  • 见缝插针造句五则

    【见缝插针解释】比喻抓紧时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空间。缝:缝道,缝隙。 【见缝插针造句】 ①爸爸工作很忙,但他硬是见缝插针地学日语,如今他的口语已十分流畅。 ②一位小姑娘利用等公

  • 文天祥《题陈正献公六梅亭》全诗赏析

    相府亭前梅六株,四围香影护琴书。月华犹带玉堂色,风味曾分金鼎馀。五柳门前空寂寞,三槐堂上竟萧疏。惟渠不变凌霜操,千古风标只自如。

  • 举杯邀明月:全文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

    月下独酌。其一 作者:李白年代: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

  • 语文版七至九年级的文言文名言名句

    语文版七至九年级的文言文名言名句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1、《论语》: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

  • 梦见眼镜蛇有什么寓意

    生活中我们都知道眼镜蛇属于一种非常危险的生物,他身上散发的毒也会让人瞬间致命,这对于人类来说也是一种生命的威胁。在生活中我们很害怕见到眼镜蛇,在梦境中梦见眼镜蛇,同样也是让我们感觉恐怖的一件事情。

  • 《洞仙歌》苏轼词翻译赏析: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洞仙歌 苏轼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

  • “李涛,字信臣,京兆万年人”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李涛,字信臣,京兆万年人。后唐天成初,举进士甲科,晋天福初,改史馆修撰。晋祖幸大梁,张从赏以盟津叛,陷洛阳,扼虎牢。故齐王全义子张继祚者实党之,晋祖将族其家。涛上疏曰:“全义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