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娜拂绮城。
垂丝百尺挂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早得春风情。
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
是时君王在镐京,五云垂晖耀紫清。
仗出金宫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行。
始向蓬莱看舞鹤,还过茝若听新莺。
新莺飞绕上林苑,愿入箫韶杂凤笙。
形式: 古风翻译
东风已吹绿了瀛洲之草,宫中的紫殿和红楼,在春色里显得格外的美丽。龙池之南的柳色才着半绿,远望似一片绿烟;柳条在春风中袅娜,拂着壮丽的城墙。
春天的游丝高高地挂在雕梁画柱上,上面有美丽的小鸟在间关和鸣,好像它们已早知春天的消息。
春风将间关的鸟语吹入云中,给千家万户都带来了春天的声音。
这时君王正在京城的宫廷之中游乐,天上有五彩祥云笼罩。
仪仗在阳光的照耀下出了金宫,玉辇绕着花丛而行。
先到蓬莱岛去看仙鹤跳舞,又过茝若宫去听黄莺唱歌。
黄莺在上林苑中飞鸣而去,但愿他的歌声能与凤笙一起,奏出一曲箫韶之乐。
注释
瀛洲:兴庆宫内的瀛洲门,见《唐两京城坊考》卷一。萦烟:烟气缭绕。
绮城:城墙之美称。
指兴庆宫东倚长安城墙之夹城。
雕楹:即雕梁画柱。
楹,柱子。
间关:鸟鸣声。
镐京:西周的都城。
在今西安市。
此处代长安。
五云:五色祥云。
这里指皇帝所在地。
紫清:此指天空。
仗:指皇帝出行的仪仗。
玉辇:帝后所乘之辇车。
玉辇,美称。
蓬莱:指大明宫内太液池中之蓬莱山。
太液池在蓬莱宫之北。
茝若:汉殿名,在未央宫中。
上林:汉代苑林,在长安西北。
箫韶:舜乐。
即圣人之乐。
凤笙:笙有十三簧管,排列之形似凤。
故云凤笙。
-
出自唐代郑据的《七老会诗(据年八十五)》 东洛幽闲日暮春,邀欢多是白头宾。官班朱紫多相似,年纪高低次第匀。联句每言松竹意,停杯多说古今人。更无外事来心肺,空有清虚入思神。醉舞两回迎劝酒,狂歌一曲会娱身
-
成语发音: 「xiàng chǐ fén shē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焚身:丧生。象因为有珍贵的牙齿而遭到捕杀。比喻人因为有钱财而招祸。 成语出处:
-
成语发音: 「bú dǎ bú xiàng shí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
-
你为甚么唧唧哝哝百般的无是处?婆婆,你是念佛的人 出自元代刘君锡的《杂剧·庞居士误放来生债》 楔子(冲末扮李孝先上,诗云)心头一点痛,起坐要人扶。况是家贫窘,门前闻索逋。小生姓李,双名孝先,祖居
-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春生 一作:春来)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
出自两汉刘向的《九叹》 逢纷伊伯庸之末胄兮,谅皇直之屈原。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婵连。原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齐名字于天地兮,并光明于列星。吸精粹而吐氛浊兮,横邪世而不取容。行叩诚而不阿兮
-
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出自宋代仲殊的《诉衷情·宝月山作》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
-
我猜第一次见到云雷师兄应当是二○○四年九月的一天,约莫是在邵燕君师姐主持的北大当代最新作品论坛的某节课上——之所以是猜,说明第一次见面的印象并不深,需依照其他事实逻辑推演而来。但认识云雷师兄十四年之后
-
此词为春行纪游之作,大约写于作者贬谪时期。全词情景交融,反映了词人出世、入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以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轶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
-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作品《凉州词二首》。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