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练炳烛而学中考课外文言文
一日一练炳烛而学中考课外文言文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②呼?”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汉?刘向《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②炳烛:点燃蜡烛。
[文化常识]
“师旷”及其他。师旷是个盲乐师,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因为他是当时著名乐师,所以叫“师旷”。这种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春秋时还有:有个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称“匠石”,有个著名的制作车轮的师傅名扁,世称“轮扁”。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晋平公(1)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2)学,恐已暮(3)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7)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暮②安敢③善
2.翻译: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上文“臣闻之”中的“之”属代词,它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迟、晚②怎么敢③好
2.①哪有做臣子的跟国君开玩笑的呢?②点燃蜡烛明行走跟在黑暗中摸索而行哪个好呢?
3.下面一段话。
4.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总比不学习好。
-
《汉书·高帝纪》“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阅读答案及翻译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高祖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 单父人吕公善
-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
小升初学生应该如何备考文言文 第一步:喜爱文言,培养兴趣 有些同学抱怨我们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无
-
课内文言文阅读附答案解析 ①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
-
语义说明:比喻天上极其高远之处。 使用类别:用在「距离遥远」的表述上。 九霄云外造句:01今天既然出来郊游,且把工作拋入九霄云外,尽情玩乐吧! 02小明一觉醒来,就把昨天的不愉快通通拋到九霄云外,重现
-
《桃花源记》赏析 《桃花源记》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桃花源记》赏析,一起
-
古有豢氏之国,其俗喜搏。有一人最善搏,力既盖一国矣,于其奋逆批控邀遏之术,特殚其巧焉。他善搏,虽趫健如堵墙跃其前,肘交而仆,由是人心服之,尽国中无与搏者。然谋折之挫之百方,乃相率奉之为燕游、醴食、声乐
-
文言文版辞职信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下面是关于文言文版辞职信的内容,欢迎阅读! 文言文版辞职信1领导在上: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
-
陈禾传文言文翻译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博士。时方以传注记问为学,禾始崇尚义理,黜抑浮华。入对契旨,擢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下面是小编整理
-
《朝歌集》张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学者的本职工作是学术研究。在学术专业化、体系化的大背景之下,学术著作固定的写作模式,既淡化了作者的个人痕迹,也使得它难以获得普通读者的青睐。学术随笔与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