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部分一词多义梳理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7 20:42:01阅读:756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部分一词多义梳理

  一词多义(例)

  使:

  使北营(出使)

  会使辙交驰(使者)

  奉使往来(出使的人,使者)

  竟使遇哨(假使)

  使来者读之(让)

  使臣奉璧(派)

  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使者)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让)

  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

  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

  付之度外(考虑)

  当: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在……时候)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掌管,主持)

  然五人之当刑也(在……时候)

  盛: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旺、旺盛)

  呜呼,亦盛矣哉!(盛大隆重的事)

  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把东西放入器物中)

  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

  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卒: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士兵)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

  买五人之 豆而函之,卒与尸合(终于)

  五万兵难卒合(通“猝”)

  私: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自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向)

  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私下、偷偷)

  下:

  虑壅蔽则虚心以纳下(臣下)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伐: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砍伐)

  十年春,齐师伐我(攻伐,讨伐)

  载:

  载舟覆舟(乘载,装载)

  载歌载舞(又)

  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

  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

  盖:

  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盖在殷忧(因为)

  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拜送书于庭(叩拜)

  见:

  徒见欺(被)

  于是王召见(接见)

  我见相如(看见,遇见)

  不见水端(看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

  计:

  计未定(计策)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

  臣从其计(主意)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

  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往,去)

  意: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若: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

  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

  闻:

  闻道百(听见)

  且夫吾尝闻(听见,听说)

  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

  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

  始吾弗信(开始)

  法:

  凡先王之法(法律,法令)

  犹若不可法(效法,取法)

  时:

  有要于时也(当时)

  时不与法俱至(时代)

  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则幸得脱矣(侥幸)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不幸短命死矣(幸运)

  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负:

  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

  负其强(倚仗)

  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

  肉袒负荆(背负)

  引: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引车避匿(调转)

  秦军引而去(避开)

  引酒且饮(拿)

  所以:

  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

  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

  以: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

  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

  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

  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连词,相当于“而”,表转折)

  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修饰)

  纵情以傲物(连词,表并列)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连词,表承接)

  则思知足以自戒(连词,表目的,“用来”)

  则思三驱以为度(介词,把)

  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具告以事(介词,把)

  请以剑舞(介词,用)

  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

  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

  贵以近知远(介词,根据,按照)

  以益所见(连词,来)

  而:

  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

  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

  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

  而仆之(连词,表承接)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

  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

  夜縋而出(连词,表修饰)

  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功成而德衰(连词,表因果)

  择善而从之(连词,表承接)

  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目的)

  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

  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

  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

  焉:

  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

  去今之墓而葬焉(代词,代五义士)

  吴之民方痛心焉(语气词,无实义)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

  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是寡人之过也(的)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

  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

  岂取之易(天下)

  择善而从之(它)

  代百司之职(的)

  思国之安(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董之以严刑(人民)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

  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

  其:

  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

  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

  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

  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

  君知其难也(代词,这)

  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

  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

  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

  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

  于:

  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

  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

  贪于财货(对于)

  长于臣(比)

  得复见将军于此(在)

  为:

  以旌其所为(做)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是)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替,给)

  无亏为之大道哉(作为)

  则思三驱以为度(作为)

  为天下笑(被)

  相如为上大夫(当,做)

  ……为赵宦者令谬贤舍人(是)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奏者(演奏)

  为一击(替,给)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立下)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

  军中无以为乐(作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

  君为我呼入(替、给)

  为之奈何(对,对于)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

  因:

  不如因善遇之(趁机)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文言文作文:初中小事

    文言文作文:初中小事   初中小事,虽不值大提,然细品方知有味于其中。。只是,如今中考在即,四载同窗,不知何时再聚?话至此处已感心生彷徨。  班中有一泼皮,整日不思进取,单喜漫画

  • 白居易《紫阳花》全诗赏析

    何年植向仙坛上,早晚移栽到梵家。虽在人间人不识,与君名作紫阳花。 作品赏析【注释】:原题注:招贤寺有山花一树,无人知名,色紫气香,芳丽可爱,颇类仙物,因以紫阳花名之。

  • 姚燧《感皇恩 捧读雪楼宪使岁寒亭记, 节之?》全诗赏析

    寻丈岁寒亭,何多环侍。烟节雪?万青士。旄头铁甲,更两苍官为帅。落成天雨雪、皆奇事。不独玄冬,偏生幽思。六月清风失炎炽。三年转烛,君去岂无人至。惟应无坐啸、文章使。

  • 文言文常用虚词

    文言文常用虚词   初中文言文常用虚词总结:  一、之  (一)代词  (1)作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  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

  • 朱敦儒简介|生平

    朱敦儒简介|生平

  •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赏析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与朱元思书赏析   《与朱元思书》是梁朝的吴均写的一篇写景小品文。“书”即书信,这篇短文是他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信。这封书信几乎通篇都是写景,写了富

  •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ldquo

  •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叶嘉传 (宋)苏轼 叶嘉①,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

  • 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全诗赏析

    春入西湖到处花,裙腰芳草抱山斜。盈盈解佩临烟浦,脉脉当垆傍酒家。

  • 韦应物《夕次盱眙县》全诗赏析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作品赏析【简析】:芦花飞白,已经是秋天。晚上泊舟淮水边,驿馆凄清,因思乡而不能成眠,环境、氛围都衬托了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