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头郎
黄头郎,捞拢去不归。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
玉瑟调青门,石云湿黄葛。
沙上蘼芜花,秋风已先发。
好持扫罗荐,香出鸳鸯热。
形式: 古风翻译
黄头郎,摇船外出,久久未归还。一个荷花般的身影在南面的水边,独自伫立,愁容满面。
流水潺潺,像拨弄着湘娥的佩环,竹啼生露,月光布满山涧。
轻拂玉瑟,弹起《青门》曲,山间的云露把黄色的葛花湿染。
白色的蘼芜花开满了沙滩,早来的秋风预告着丈夫即将回返。
为迎接亲人,铺扫罗锦褥垫,还急急忙忙把鸳鸯炉里的熏香点燃。
注释
捞拢:摇船荡桨。南浦:南面的水边。
古人送别之地的习称。
芙蓉影:明言荷花,暗喻临浦送别的少妇的艳美姿容。
愁红:被风雨摧残的花。
亦以喻女子的愁容。
湘娥:指湘妃。
即帝舜二妃娥皇与女英。
佩:系在腰间的玉饰。
青门:曲调名。
一说是长安城东南的城门。
石云:山石间通起的云气。
古人认为云气萌生于山石中,所以称石为“云根”,云为“石云”。
黄葛:开黄花的葛草。
葛之一种。
茎皮纤维可织葛布或作造纸原料者。
蘼芜:草名,其叶有香气,七、八月间开白花。
罗荐:用丝罗做的垫褥。
鸳鸯:指鸳鸯形的熏香炉。
-
出自唐代徐铉的《以端溪砚酬张员外水精珠兼和来篇》 请以端溪润,酬君水玉明。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自得山川秀,能分日月精。巾箱各珍重,所贵在交情。
-
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有喜色。仲由问曰:“由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孔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乐以贵下人’乎?”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三
-
出自元代石君宝的《杂剧·鲁大夫秋胡戏妻》 第一折(老旦扮卜儿同正末扮秋胡上,卜儿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老身刘氏,自夫主亡逝已过,止有这个孩儿,唤做秋胡。如今有这罗大户的
-
文言文济宁某,偶于野寺外,见一游僧,向阳们虱[1];杖挂葫芦,似卖药者。 因戏曰:“和尚亦卖房中丹否[2]?”僧曰:“有。弱者可强,微者可巨,立 刻见效,不俟经宿。”某喜,求之。僧解钠角[3],出药一
-
出自唐代牟融的《题陈侯竹亭》 曾向幽亭一榻分,清风满座绝尘氛。丹山凤泣钩帘听,沧海龙吟对酒闻。漠漠暝阴笼砌月,盈盈寒翠动湘云。岁寒高节谁能识,独有王猷爱此君。
-
《北史陆俟传》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原文: 陆俟,代人也。父突,道武初帅部人从征伐,数有战功,位至上党太守、关内侯。明元践祚,袭爵关内侯。太武征赫连昌,诏俟督诸军镇以备蠕蠕
-
出自唐代顾非熊的《采莲词》 纤手折芙蕖,花洒罗衫湿。女伴唤回船,前溪风浪急。
-
出自唐代李隆基的《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 赤帝收三杰,黄轩举二臣。由来丞相重,分掌国之钧。我有握中璧,双飞席上珍。子房推道要,仲子讶风神。复辍台衡老,将为调护人。鹓鸾同拜日
-
小满节气的风,多从南方来而让我们困扰和挂牵的无限事更多来自身后母亲百日祭,淅沥着小满的雨失去了墓顶,母亲的家丑陋地张望着一生先知先觉的母亲,没有占卜到这桩天大的身后事属地之殇,让知觉成为聋子的耳朵好比
-
唐-韦庄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雕阴寒食足游人,金凤罗衣湿麝薰。肠断入城芳草路,淡红香白一群群。开元坡下日初斜,拜扫归来走钿车。可惜数株红艳好,不知今夜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