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文言文句式复习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6 21:23:35阅读:640

文言文句式复习

  1、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 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非天质之卑 兵革非不坚利也

  (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9)“……者,……”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也” 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夫战,勇气也

  (1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

  (1)省略主语

  a承前省 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b 蒙后省 c对话省 例《曹刿论战》

  (此)忠之属也。(《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投(之)以骨。(《狼》)

  君与(之)俱来。(《隆中对》)

  (4)省略介词

  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

  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

  (5)省略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 二(个)男新战死

  3、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4: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 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4、被动句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被……所感动

  (2)有标志词语

  a “为”表被动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 “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所吞”即“被……吞掉”

  c “于”表被动 管夷吾举于士 “举于……”即“在……被举荐”。

  5、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

  (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 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其如土石何 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

  (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

  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

  (5)何以 例:何以战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冷面、刀削面、凉面哪种面比较长? 脑筋急转弯答案:刀削面

    脑筋急转题目:冷面、刀削面、凉面哪种面比较长? 脑筋急转解析:刀削面比较长,因为刀削面有三个字。 脑筋急转弯答案:刀削面

  •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刘向写的一篇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

  • “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以不阿权贵,弃官归。寻以修

  • 鲁恭治中牟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鲁恭治中牟 原文 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

  •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   诵读课有两个基本特点:  1、核心是培养语感学习文言而立足于诵读,实质上就是要把这种语体变为自己的语言习惯,如同各民族视自己的共同语为习惯一样。 

  • 《回君传》文言文阅读

    《回君传》文言文阅读   回君者,邑人,于予为表兄弟。深目大鼻,繁须髯,回聪慧,耽娱乐,嗜酒入骨。家有庐舍田亩,荡尽,赤贫。善博戏,时与人赌,得钱即以市酒,邑人皆恶之。  予少年好嬉

  • 初三文言文的备课设计

    初三文言文的备课设计   21.陈涉世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司马迁及〈史记〉。  〈2〉会读会写下列字:辍 屯 度 罾 篝 恚 笞 蕲  〈3〉应掌握下列文

  • 骆宾王《在狱咏蝉》全诗赏析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 杜海涛为什么会暗恋吴昕?

    杜海涛为什么会暗恋吴昕? 答案:因为无心(吴昕)插柳柳成荫。

  • 掩耳盗铃造句九则

    语义说明:比喻妄想瞒骗他人,结果却只是欺骗自己而已。贬义。 使用类别:用于「欺瞒矇骗」的表述上。 掩耳盗铃造句:01如果不去努力,只会用谎言自欺,就是掩耳盗铃。 02妄想把不法行为合法化,只不过是掩耳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