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6 21:14:00阅读:550

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

  “之”是文言文中一个重要的虚词,用法复杂。在此本文对“之”字的用法作简要的归纳。

  一、用作代词,在句中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我们”。

  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之:代“我”。

  2.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他们)”“她(她们)”。

  如:“遂使之行成于吴。”(《勾践灭吴》)之:代大夫文种。

  3.近指代词,可译为“这”。

  如:“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之:这样的。

  4.代事。

  如:“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之:代“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5.代物。

  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劝学》)之:代木。

  6.代部队。

  如:“子犯请击之。”(《烛之武退秦师》)之:代秦军。

  二、结构助词,分以下几种情况。

  1.宾语的标志。用于宾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有时不译。

  如:“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之:可译为“的”。

  2.宾语前置的标志。为了强调宾语,有时借助“之”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的前面。

  如:“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之”把动词“有”的宾语“何厌”提前到了动词前。

  3.定语后置的'标志。通常情况下,古代汉语中定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中的一样,用在中心语之前,但为了强调定语有时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有时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用“之”连接。翻译时应将后置了的定语调整到中心语之前。与“之”有联系的定语后置格式有两种。

  ①“中心语+之+定语”的格式。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利”“强”分别作中心语“爪牙”“筋骨”的定语。

  ②“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千里”作“马”的定语。

  4.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第二个“之”,是“得”的意思。

  5.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可分以下三种情况。

  ①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

  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主谓短语在句中作宾语。

  如:“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勾践灭吴》)其中“其力之不足”在句中作“知”的宾语。

  ③用在复句的一个主谓式分句里面。

  如:“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6.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者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如:“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之”用在动词“鼓”(击鼓)后,无实义,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

  三、固定格式“……之谓也”,表总结性的判断语气,译为“说的就是……啊”。

  如:“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该句句意为:“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过上百种道理,便以为没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四、用在表时间的分句中作状语,常与“也”字呼应,相当于“……的时候”。

  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练习。

  曾子之①妻之②市,其子随之③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④,妻止之⑤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⑥教。今子欺之⑦,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文中的“之”字按其用法分类,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②⑥/③④⑤⑦ B.①⑥/②/③④⑤⑦

  C.①⑥⑦/②/③④⑤ D.①⑥/②/③⑤/④⑦

  [参考答案]

  B。①⑥结构助词,“的”的意思。②动词,“到”的意思。③代词,代曾妻。④代词,代彘。⑤代词,代曾子。⑦代词,代曾子的儿。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梦见迷宫

    梦见迷宫是什么意思梦见迷宫,暗示你最近的一切都显得很糟糕,你的境遇尚且复杂多变不能自救,妻子偏偏又使自己的家庭充满矛盾,加上孩子和情人又生性顽劣令人生厌,生活简直就成了一团乱麻。生意人梦见迷宫,主财运

  • 君子言为士则文言文阅读

    君子言为士则文言文阅读   君子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①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

  • 文言文阅读解释

    文言文阅读解释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有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

  • 龚自珍《说京师翠微山》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说京师翠微山 [清]龚自珍   翠微山者,有籍于朝,有闻于朝。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京师也。不居正北,居

  •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 中山公王衮文言文翻译

    中山公王衮文言文翻译   中山恭王曹衮也是曹氏家族中的重要人物,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中山公王衮文言文翻译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

  • “叶李,杭州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叶李,杭州人。少有奇质,从学于太学博士义,补京学生。会贾似道复入相,益骄肆自颛,创置公田关子,其法病民甚,中外毋敢指议。李乃伏阙上书,攻似道,其略曰:“三光舛错,宰执之愆。似道

  •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

  • 杨荣荐贤文言文翻译

    杨荣荐贤文言文翻译   导语:想一个人,门廊斜风细雨霖铃,墨香氤氲声如许,衣带生风,打湿我的眉心。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杨荣荐贤文言文翻译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杨荣荐贤文言

  • 文言文阅读及参考译文

    文言文阅读及参考译文   文言文,完成4~7题。  六月,壬寅朔,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薨。其子殿中侍御史缄与抱真从甥元仲经谋,秘不发丧,诈为抱真表,求以职事授缄;又诈为其父书,遣裨将陈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