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高考文言文答题思路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6 21:08:19阅读:835

高考文言文答题思路

  清晰有效的答题思路从何而来?从文章中来。考场答题有三大错误思路:一是阅读没有明确的目的,二是通读后才依次做题,三是脱离原文就题论题。这样既浪费时间,也容易出错。其实,文言文答题最为重要的思路是,每道题都应放在原文中去做。所以,读懂文章是关键。在读原文前可先浏览“对原文概括和分析”一题,这样能大致了解文意。同时要注意读文章和做试题有机结合,具体表现为把读的重点与试题常见的命题点统一起来。

  读原文时,若为传记,要以事件为序勾画层次,尤其是当所给文言文是一大段时,更应如此;若为议论文,要勾画论述的层次;若为游记,要以时间或游踪为序勾画层次。这有助于快速找到“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题所对应的语境。

  读原文时,若为传记,要强烈关注事情的结果;若为议论文,要关注文章的中心问题、作者的观点、论证的方法,以及问题的原因等;若为游记,则要关注写作的目的、抒发的感情等。这有助于完成“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题,因为这些要点是该题的一大命题方式。

  【试题】李疑……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2012年北京卷)

  【分析】原文“不取其报”指的是李疑不要她的回报。

  【试题】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2012年浙江卷)

  【分析】原因错误。原文“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说的是因文风改变而遭毁誉。

  读原文时,若为传记,要注意出现了不止一个人物的地方,一定要理清其关系,理解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所指的对象;若为议论文,则一定要理清是作者的观点,还是别人的看法;若为游记,则一定要理清所写之景在何处这一细节。这有助于完成“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题,因为这些要点也是该题的另外一大命题方式。

  【试题】王桢……,济阳公……,他们都获得朝廷的封赠。(2012年重庆卷)

  【分析】由原文可知,“获赠于朝”的主语是王桢。

  【试题】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2012年福建卷)

  【分析】由原文看,该“巨石”是作者登顶时所见,而非在潮音岩。

  此外,2012年的江苏卷、全国新课标卷均有题属此类错误。

  读文章时,强烈关注加点词语,结合语境与试题进行判断。

  错因之一:脱离语境“以今释古”

  【试题】景淳竟死。竟:居然。(2012年北京卷)

  【分析】“竟”在文中应解释为“最终”。

  另外,2012年的辽宁卷(“横”:强行)湖南卷(“劫”:劫持)、江西卷(“劳”:烦劳)、全国大纲卷(“冒”:贸然)等都同此。

  错因之二:词性错误

  【试题】躬履途泥,率先期门。躬:弯腰。(2012年山东卷)

  【分析】在语境中“躬”是副词,“亲自”。另外“履”名词作动词,为“行走”义。

  另外,2012年福建卷(履苍莽中。履:鞋子)也属此类错误。

  最难判断的错误解释恰恰需要结合所处语境才能下结论。而此种方式能真正考查考生的能力,故理应成为今后命题的重点,须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试题】察官阙,朝论多属燧。阙:失职。(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

  【分析】以“失职”来释“阙”,句意虽通,但文意难通。“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若理解为“失职”,则下文一般应说“查究”“惩处”等,但下文说的是萧燧因没有担任县官的资历,而最终被授予左司谏。其实,“阙”为“空缺”义。“以前,察官一职空缺,朝臣大多属意于萧燧,但因他没有担任县官的资历,而最终被授予左司谏。”

  另外,2012年的浙江卷、天津卷、江苏卷、四川卷、重庆卷等均有题为此思路。

  读文章时,强烈关注画线句,结合语境直接完成后面的翻译题。

  做好文言文翻译题,一要树立文言意识,强烈关注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特殊现象;二要树立原文意识,因为句子的翻译,不仅要通句意,更要通文意,尤其是句中的难点词语的解释,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三要注意多音字和断句两个细节;四要明确得分点。

  【试题】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

  该题难度较大,首先“路”为宋代行政区划名。其次,只有贯通文意才可落实句意。

  (萧燧)出知严州,……移知婺州,……婺与严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分析】由语境可知,“东西”实指“严州”和“婺州”两地,“与”则照应“常平司请移粟于严”,即“给粮食”,而“旧治”则指自己原先任职之地“严州”。“坐视”即为“坐视不管”。因此应译为“严州和婺州属于不同的路(或“不属同路”),本来不应当给粮食,但是我怎么忍心对自己原先任职的地方坐视不管呢?”

  以上就是读与答有机统一的五个方面,文章的其他内容通大意即可。以此思路,在读完一遍之后,就应该完成对实词(或虚词)的解释以及文言文翻译试题,最好的还可直接完成“对原文概括和分析”这一难题。

  文言文阅读考场答题与平时答题有明显不同。在平时,准确答题仅仅是一个简单要求,其重点是通过做题,强化文言知识的积累,而考场答题则要求快速准确答题,轻松得分,这就需要有一个清晰有效的答题思路。

  清晰有效的答题思路从何而来?从文章中来。考场答题有三大错误思路:一是阅读没有明确的目的,二是通读后才依次做题,三是脱离原文就题论题。这样既浪费时间,也容易出错。其实,文言文答题最为重要的思路是,每道题都应放在原文中去做。所以,读懂文章是关键。在读原文前可先浏览“对原文概括和分析”一题,这样能大致了解文意。同时要注意读文章和做试题有机结合,具体表现为把读的重点与试题常见的命题点统一起来。

  读原文时,若为传记,要以事件为序勾画层次,尤其是当所给文言文是一大段时,更应如此;若为议论文,要勾画论述的.层次;若为游记,要以时间或游踪为序勾画层次。这有助于快速找到“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题所对应的语境。

  读原文时,若为传记,要强烈关注事情的结果;若为议论文,要关注文章的中心问题、作者的观点、论证的方法,以及问题的原因等;若为游记,则要关注写作的目的、抒发的感情等。这有助于完成“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题,因为这些要点是该题的一大命题方式。

  【试题】李疑……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2012年北京卷)

  【分析】原文“不取其报”指的是李疑不要她的回报。

  【试题】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2012年浙江卷)

  【分析】原因错误。原文“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说的是因文风改变而遭毁誉。

  髶读原文时,若为传记,要注意出现了不止一个人物的地方,一定要理清其关系,理解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所指的对象;若为议论文,则一定要理清是作者的观点,还是别人的看法;若为游记,则一定要理清所写之景在何处这一细节。这有助于完成“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题,因为这些要点也是该题的另外一大命题方式。

  【试题】王桢……,济阳公……,他们都获得朝廷的封赠。(2012年重庆卷)

  【分析】由原文可知,“获赠于朝”的主语是王桢。

  【试题】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2012年福建卷)

  【分析】由原文看,该“巨石”是作者登顶时所见,而非在潮音岩。

  此外,2012年的江苏卷、全国新课标卷均有题属此类错误。

  读文章时,强烈关注加点词语,结合语境与试题进行判断。

  错因之一:脱离语境“以今释古”

  【试题】景淳竟死。竟:居然。(2012年北京卷)

  【分析】“竟”在文中应解释为“最终”。

  另外,2012年的辽宁卷(“横”:强行)湖南卷(“劫”:劫持)、江西卷(“劳”:烦劳)、全国大纲卷(“冒”:贸然)等都同此。

  错因之二:词性错误

  【试题】躬履途泥,率先期门。躬:弯腰。(2012年山东卷)

  【分析】在语境中“躬”是副词,“亲自”。另外“履”名词作动词,为“行走”义。

  另外,2012年福建卷(履苍莽中。履:鞋子)也属此类错误。

  最难判断的错误解释恰恰需要结合所处语境才能下结论。而此种方式能真正考查考生的能力,故理应成为今后命题的重点,须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试题】察官阙,朝论多属燧。阙:失职。(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

  【分析】以“失职”来释“阙”,句意虽通,但文意难通。“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若理解为“失职”,则下文一般应说“查究”“惩处”等,但下文说的是萧燧因没有担任县官的资历,而最终被授予左司谏。其实,“阙”为“空缺”义。“以前,察官一职空缺,朝臣大多属意于萧燧,但因他没有担任县官的资历,而最终被授予左司谏。”

  另外,2012年的浙江卷、天津卷、江苏卷、四川卷、重庆卷等均有题为此思路。

  读文章时,强烈关注画线句,结合语境直接完成后面的翻译题。

  做好文言文翻译题,一要树立文言意识,强烈关注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特殊现象;二要树立原文意识,因为句子的翻译,不仅要通句意,更要通文意,尤其是句中的难点词语的解释,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三要注意多音字和断句两个细节;四要明确得分点。

  【试题】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

  该题难度较大,首先“路”为宋代行政区划名。其次,只有贯通文意才可落实句意。

  (萧燧)出知严州,……移知婺州,……婺与严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分析】由语境可知,“东西”实指“严州”和“婺州”两地,“与”则照应“常平司请移粟于严”,即“给粮食”,而“旧治”则指自己原先任职之地“严州”。“坐视”即为“坐视不管”。因此应译为“严州和婺州属于不同的路(或“不属同路”),本来不应当给粮食,但是我怎么忍心对自己原先任职的地方坐视不管呢?”

  以上就是读与答有机统一的五个方面,文章的其他内容通大意即可。以此思路,在读完一遍之后,就应该完成对实词(或虚词)的解释以及文言文翻译试题,最好的还可直接完成“对原文概括和分析”这一难题。

  [标签:高考文言文]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关汉卿:双调·大德歌

    春 子规啼②,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③,则见双燕斗衔泥④。 夏 俏冤家,在天涯⑤。偏那里绿杨堪系马⑥。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⑦。蛾眉

  • 高中金安节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以及解析译文

    高中金安节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以及解析译文   金安节,字彦亨,歙州休宁人。资颖悟,日记千言,博洽经史,尤精于《易》。宣和六年,由太学擢进士第,调洪州新建县主簿。迁殿中侍御史

  • 柳子厚墓志铭的文言文练习以及答案

    柳子厚墓志铭的文言文练习以及答案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

  • 杨氏之子文言文解析

    杨氏之子文言文解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

  • 戴复古《读放翁先生剑南诗草》全诗赏析

    茶山衣钵放翁诗,南渡百年无此奇。入妙文章本平澹,等闲言语变瑰琦。三春花柳天裁剪,历代兴衰世转移。李杜陈黄题不尽,先生模写一无遗。

  • 襟组词|襟的组词

    【胸襟】指人的气量、抱负。 【联襟】亦作“联衿”。夫婿间的相互称呼。 【前襟】上衣等遮盖前胸的部分;有时指构成上衣前部两扇衣料中的一块 【襟章】佩在前襟的徽章

  • 临危不惧造句九则

    【临危不惧解释】指遇到危难时,一点也不害怕。形容勇敢、坚定、沉着。临:遭遇,碰到。 【临危不惧造句】 ①在激烈的比赛中,中国女排队员临危不惧,顽强拼搏,终于取得了胜利。 ②江姐面对敌人

  • 南明与明郑,1683年明郑主郑克塽率众降清,明郑亡

    弘光帝死后,鲁王朱以海于浙江绍兴监国;而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于福建福州称帝,即隆武帝。然而这两个南明主要势力互不承认彼此地位而互相攻打。1651年在舟山群岛沦陷后,鲁王朱以海在张名振、张煌

  •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   1.道(dào)  (1)名词。  ①道路。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②规则,正确的方法。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道德。如:伐无道,诛暴

  • 《战国策·燕策》“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日:“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