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点古今异义
文言文知识点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形成古今异义的现象。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词义扩大。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所发展,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这种词义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如“河”,古代仅仅指黄河(饮于河、渭);现在则是一个普通的名词,成为河流的通称。
(2)词义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
A.程度减弱。如“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
B.范围缩小。如“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容臭);现在则仅仅指臭味。
(3)词义转移。
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主要有以下几种:
A.由表示甲事物转化为表示乙事物。如“颜色”,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今义指色彩。
B.由表示甲动作转化为表示乙动作。如“去”,古义指离开、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今义是“到……地方”。
C.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化为表示乙义的范围。如“鲜美”,古义有“鲜艳美丽”的意思(芳草鲜美);今义则是形容词,指食物味道好。它所表示的范围就由表示事物外在的颜色转化为表示事物的味道。
D.由表示甲义转化为表示乙义时,词性也发生了转移。如“烈士”,古义指有远大抱负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义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
(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
A.褒义词转化为贬义词或中性词。如“风流”,古义指杰出、英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义多指轻浮放荡,含贬义。
B.贬义词转化为褒义词。如“乖”,原指偏执、不顺服(行为偏僻性乖张);现在是“听话”“安顺”之义。
C.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如“鄙”,古义表示“见识短浅”,是一个中性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今义指品质恶劣,成为贬义词。
常见古今异义词例释
以下内容按字词、例句及所选篇目、古义、今义顺序整理:
穷 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始得西山宴游记》)穷尽 贫穷
丝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醉翁亭记》) 弦乐器 蚕丝
委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放弃 委托
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离开 到,往
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 表示判断
举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被举荐 举起
征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表现 出征,征收
喻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明白,了解 比喻
豆 一箪食,一豆羹(《鱼我所欲也》)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豆类名称
就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 接近,趋向 今常作副词或连词
-
甘文焜,字炳如,汉军正蓝旗人,善骑射,喜读书,尤慕古忠孝事。以官学生授兵部笔帖式①,累迁礼部启心郎,屡奉使称旨。康熙初,授大理寺少卿,迁顺天府府尹。崇文门榷税不平,疏劾之。廷议令兼
-
·梦见攀登岩壁——在异性方面有偏爱冒险的可能。与偶然相识的异性,可能会出现冒险暖昧的场面。但最后一道防线绝对要坚守,如果被击破,好事就将变成坏事啦。·梦见站在巨大岩石之上——暗示你将广受别人的信赖
-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年代:宋作者:吴文英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旧尊俎。玉纤曾擘
-
种树郭橐驼传文言文翻译 《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这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也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种树郭橐
-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处唐bull;王维《山中送别》原文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注释王孙:这里指朋友。赏析
-
语义说明:比喻欺骗世人,盗取名誉。 使用类别:用在「欺瞒矇骗」的表述上。 欺世盗名造句:01他是个欺世盗名,混淆视听,不可信任的人。 02他善于欺世盗名,其实作恶多端,只是未被发觉罢了。 03这对神棍
-
春思 李白 燕①草如碧丝,秦②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③? 【注释】 ①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 ②秦:今陕西,燕地
-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一、阅读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吴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日喻文言文课文翻译 1078年,苏轼时任徐州知州,作《日喻》。《日喻》是一篇善于用形象比喻的议论文。该文大意为:以一个盲人识日的生动事例来作比喻,说明要亲自观察,不要以耳
-
文言文对比习题及答案 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小题。(17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