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其三)浪淘沙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形式: 词 词牌: 浪淘沙 押[真]韵翻译
汴水往东流去,河水泛着很细的水波纹,清清的淮河早晨显出鸭头绿的春色。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渡过了人世间多少人。
注释
汴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虎眼文:文通纹。
形容水波纹很细。
鸭头春:唐时称一种颜色为鸭头绿,这里形容春水之色。
此诗言及汴水、清淮,刘禹锡曾于长庆年间任和州刺史,和州北临淮河流域。
-
洲沙宛在水中央,荻屋蓬窗似野航。不战弃城谁执咎,偷生避地子何伤。卖力已化诸山寨,沽酒从开万户坊。如此抚摩能几日,流民端可复耕桑。
-
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qigrave;ng)音。 注释
-
文言文《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及翻译 《文侯与虞人期猎》告诉我们做人要诚信,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作品《石壕吏》,是诗人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
-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出自宋代苏辙的《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
-
出自唐代佚名的《沈亚之》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东行西行,遇饭遇羹(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欺客打妇,不当娄罗(沈亚之)。
-
琵琶行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深秋,被贬到江州(江西省九江市)做司马的白居易在浔阳江边坐船送别朋友。 傍晚,他们来到江 ">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出自魏晋左思的《娇女诗》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出处】唐·李商隐《锦瑟》。【意思1】这样凄怆的情怀哪会等到 今天追忆时才产生,在当时就让人怅惘 不已了。可待:岂待。惘然:怅惘、失意 的样子。【意思2】诗句意
-
〔一枝花〕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