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习题附答案
文言文习题附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蒙乃始就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敢稍逾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结友而别 足肤皲裂而不知
B.自以为大有所益 益慕圣贤之道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当余之从师也
D.蒙辞以军中多务 未尝稍降辞色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甲、乙两文同为劝学,孙权先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而现身说法,劝说吕蒙多读书;宋濂则直接从自身学习经历说起,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勤奋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5.说说你从吕蒙和宋濂的读书经历中悟出的学习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于是,就。(2)超过约定的期限。
2.C
3.(1)我难道想咬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
(2)因此,人们都(或“多”)(愿意)把书借给我(1分)。
4.学(学习、读书)的必要(重要)性;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
5.示例1:学习勤奋刻苦,博览群书,求师诚心。
示例2:求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终将取得成功。(意对即可)
-
文言文《前出师表》原文及赏析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前出师表》原文及赏析,欢迎参考~
-
醉翁亭记原文及译文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醉翁亭记原文及译文,希望大家喜
-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咏柳七绝是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的送别情景的。不过它不是写自己送别,而是议论他人送别;不是议论一般的夫
-
陌上箫声寒食近。雨过园林,花气浮芳润。千里斜阳锺欲瞑。凭高望断南楼信。海角天涯行略荆三十年间,无处无遗恨。天若有情终欲问。忍教霜点相思鬓。
-
帘下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
-
虎求百兽文言文翻译 虎求百兽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虎求百兽
-
夏统,字仲御,会稽永兴人也。幼孤贫,养亲以孝闻,睦于兄弟。每采梠求食,星行夜归,或至海边,拘螊以资养。雅善谈论。宗族劝之仕,谓之曰:“卿清亮质直,可作郡纲纪,与府朝接,自当显至,如
-
张君贡五,三湘间积学能文之士也[1]。平生好余文,凡书肆中嫁名借刻者[2],君能辨别为余之作,庄写成帙[3],已而余之稿行于世,果百不失一。久之,游江淮间,访余于皖,于金陵,皆不遇。最后至姑苏[4],
-
戴渊从善文言文翻译 戴渊从善主要描写了戴渊的生平故事。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戴渊从善文言文翻译! 戴渊从善文言文翻译 原文 戴 渊 ①少 时, 游 侠② 不 治 行 检
-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