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其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形式: 偈颂 押[灰]韵翻译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
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注释
树:这里指菩提树,意译为“觉树”或“道树”。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此树下证得菩提,觉悟成道,故称此树为菩提树。
明镜:据《资持记》下二之三:“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
”通常用以比喻佛与众生感应的中介。
台:指安置明镜的地方,可以借代为客观存在。
佛性:是梵汉并译名词,意译为“觉性”、“如来性”,有时被称为“涅”,或叫“真如”,也是“如来藏”的异名。
原指佛陀本性,发展为成佛的可能性,是佛教徒所追求的修行目标和理想境界。
清净:佛教术语,远恶行,离惑垢,称为清净。
尘埃:佛教术语,指人间的一切世俗事务。
按出家人的观点,世务不净,故称尘务。
玄:佛教术语,这里是指玄妙的佛教理想。
《信心铭》:“不识玄者,徒劳念佛。
”对于佛教徒来说,通晓玄机,是至关重要的。
西方:佛教术语,指净土所在的极乐世界。
-
过贾谊旧居拼音版注音:chǔ xiāng bēi shī tàn shū fāng , fú fù rén fēi zhái yǐ huāng 。楚乡卑湿叹殊方,鵩赋人非宅已荒。màn yǒu chá
-
恨入空帷鸾影独,泪凝双脸渚莲光,薄情年少悔思量。意思翻译、赏析
恨入空帷鸾影独,泪凝双脸渚莲光,薄情年少悔思量。 出自五代顾敻的《浣溪沙·荷芰风轻帘幕香》荷芰风轻帘幕香,绣衣鸂鶒泳回塘,小屏闲掩旧潇湘。恨入空帷鸾影独
-
出自南北朝佚名的《读曲歌·打杀长鸣鸡》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 愿得连暝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
出自唐代李逢吉的《奉酬忠武李相公见寄》 直继先朝卫与英,能移孝友作忠贞。剑门失险曾缚虎,淮水安流缘斩鲸。黄阁碧幢惟是俭,三公二伯未为荣。惠连忽赠池塘句,又遣羸师破胆惊。
-
出自唐代严郭的《赋百舌鸟》 此禽轻巧少同伦,我听长疑舌满身。星未没河先报晓,柳犹粘雪便迎春。频嫌海燕巢难定,却讶林莺语不真。莫倚清风更多事,玉楼还有晏眠人。
-
原文送杨氏女韦应物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
-
出自唐代黄滔的《奉和文尧对庭前千叶石榴》 一朵千英绽晓枝,彩霞堪与别为期。移根若在芙蓉苑,岂向当年有醒时。
-
妄谈祸福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妄谈祸福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妄谈祸福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出自唐代温会的《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 桑台烟树中,台榭造云空。眺听逢秋兴,篇辞变国风。坐愁高鸟起,笑指远人同。始愧才情薄,跻攀继韵穷。
-
喏!报的大人得知,有魏徵、秦叔宝来了也 出自元代郑光祖的《杂剧·程咬金斧劈老君堂》 楔子(冲末扮刘文静引卒子上,云)昼夜忧心辅国朝,开基创业建功劳。太平时序风光盛,腰挂金鱼着锦袍。小官刘文静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