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9—23题。(共计12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如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囷:这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斫:砍削。樵:柴。薪:柴禾。
1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①落英缤纷 ▲ ②阡陌交通 ▲
③深入忘反 ▲ ④可试如水中 ▲
19。翻译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文: ▲
(2)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译文: ▲
20。“开明朗然”与《桃花源记》中的 ▲ 一词相仿。(1分)
21。“深山中有人迹”,根据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1分)
▲
22。结合课文分析作者虚构桃源美景的真实用意?(2分)
▲
参考答案:
18.①繁多的样子 ②交错相通 ③同“返”,返回 ④到、往。
19。(1)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2)深山中有人存在的迹象,他们觉得很惊奇。
20。豁然开朗
21。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
22。 桃花源的生活环境优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等,而且社会风尚淳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真实用意在于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桃花源这个美好的淳朴的理想社会的向往。(意思对即可)
-
语义说明: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能自主。 使用类别:用在「惊惧恐慌」、「心神不定」的表述上。 魂不附体造句:01突然发生地震,天摇地动的,每个人都吓得魂不附体。 02小明最胆小了,常被树的影子吓得魂不附体
-
傅尧俞,字钦之,本郓州须城人,徙孟州济源。十岁能为文,及登第,犹未冠。石介每过之,尧俞未尝不在,介曰:“君少年决科,不以游戏为娱,何也?”尧俞曰:“性不喜嚣杂,非有他尔。&
-
矛与盾文言文 矛与盾出于《韩非子·难一》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
黄耳传书 晋之陆机,畜一犬,曰“黄耳”。机官京师,久无家信,疑有不测。一日,戏语犬曰:“汝能携书驰取消息否?”犬喜,摇尾。机遂作书,盛以竹筒,系犬颈。犬经驿路,昼
-
朱元璋,即明太祖,明朝开国皇帝(1368~1398年在位),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元天历元年九月十八(1328年10月21日),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
梦见青山,五行主土,戊土之象征,事业多有小人作祟,与他人间纠葛多者,财运更有不利之事,求财之人不可自作主张,生活有不顺之征兆,夏天梦之吉利,春天梦之不吉利。在外求财者梦之,往东南求财,事业有好运之际遇
-
《送上人》 作者: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祝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
梦见蓝天是什么意思梦见蓝天,预示着近期人际关系运势一般,说不定将会与他人发生争吵,记得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男人梦见蓝天,预示着近期有很多机会表现自己,专业领域将会受到大家的肯定,还有礼遇,同行之间的竞
-
《与吴质书》曹丕 质字季重,以才学通博,为五官将及诸侯所礼爱;质亦善处其兄弟之间,若前世楼君卿之游五侯矣。及河北平定五官将为世子,质与刘桢等并在坐席。桢坐谴之际,质出为朝歌长,后迁元城令。其
-
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故事:在1482年7月23日,刚满24岁的小伙子吴东胜准备去街上买二斤白菜。突然,看见了一个人群拥挤的地方。他看见人群内部似乎有一个擂台。于是,他使用轻功飞过人们的头顶,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