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介绍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介绍
翻译古文实在是太难了,怎么办呢?试试六字法,可能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六个字是:对、增、删、移、留、换。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初中文言文文翻译方法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对,即对译法。
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文词的方法。如: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韩非子.说难》)可译为:“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使墙倒塌了。”
二、增,即增添法。
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文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例如:“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齐国攻打我国。
对于省略了某些句子成分或内容的句子,翻译时,要做必要的补充,意思才完整,语句才流畅。补充的部分应该用括号加以标注。如:“问:‘何以哉?’”(《曹刿论战》)“问”缺主语和直接宾语,应做补充。译文则为:“(曹刿)问(庄公): ‘凭借什么作战?’”
三、删,即删减法。
有些文言文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些文言文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文虚词,翻译时则删去。如:
①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夫,发语词;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现代汉语中不用,应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者,起提顿作用。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不用这两个虚词,应删。
四、移,即移位法。
将文言文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例如:
①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于长勺”应作“战”的状语,应提到“战”前翻译。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
“陆离”是修饰“长铗”的, “崔嵬”是修饰“切云”的,翻译时应移到被修饰的中心语前。
五、留,即保留法。
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如: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室谪守巴堕郡。 (《岳阳楼记》)
②山东豪杰逆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句中画横线的词照录不译。
六、换,即替换法。
不少文言文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有了这六字法,相信在以后译文的时候,你会轻松很多。
-
语义说明:以自身行为作为他人的榜样。 使用类别:用在「为人表率」的表述上。 以身作则造句:01父母教育子女应该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02经理以身作则,不怕艰苦,成为每个员工的榜样。 03一个领导首
-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清]龚自珍 居礼曹,客有过者曰:“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余悲其言。 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舍舟而馆。 既
-
逍遥游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北冥有鱼( ) 2. 三餐而反( ) 3. 小知不及大知( ) 4. 此小大之辩也( ) 5. 而
-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祐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
-
赵襄子饮酒文言文翻译 《赵襄子饮酒》这则故事讽刺赵襄子的'不思进取,原本应该感到羞耻的东西却感到很自豪。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相关的翻译吧! 原文 赵襄子
-
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简析】 秋夜
-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
-
涂山烽候惊,弭节度龙城。冀马楼兰将,燕犀上谷兵。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凛凛严霜节,冰壮黄河绝。蔽日卷征蓬,浮天散飞雪。全兵值月满,精骑乘胶折。结发早驱驰,辛苦事旌麾。马冻重关冷,轮摧九折危。独有西山
-
《劝学》文言文鉴赏 《劝学》作者是荀况(约前313——前238年)战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字卿,人们尊称他为荀卿。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用排比,
-
鸣机夜课图记 蒋士铨 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