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北冥有鱼( ) 2. 三餐而反( )
3. 小知不及大知( )
5. 而征一国者( )
7. 而御六气之辩(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古义:______________
2.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今义:野生动物的一种
3.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今义: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 蟪蛄不知春秋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5.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今义:大家,许多人
6.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今义:羊的犄角
7. 虽然,犹有未树也
今义:连词,表转折
8.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今义:没有功劳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置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
郑人有且置履者( )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
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 )
2. 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请息交以绝游( )
长太息以掩涕兮( )
晚有儿息( )
3. 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2.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
3. 《齐谐》者,志怪者也( )
4.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齐谐》者,志怪者也。( )
2.
3. 之二虫又何知!( )
参考答案
一、1. “冥”通“溟”;2. “反”通“返”;3. “知”通“智”;4. “辩”通“辨”;5. “而”通“能”;6. “有”通“又”;7. “辩”通“变”;8. “已”通“矣”。
二、1. 海动;2. 游动的雾气;3. 很饱的样子;4. 四季;5. 一般人;6. 旋风;7. 虽然这样;8. 无所为,故无功利。
三、1. 放上、安放/购置、添置/放弃、放下/摆、设;2. 气息,这里指风/气息/停止/叹息/子;3. 记载/志向/立志。
四、1. 南,名词用作动词,南行;
2. 上、下,名词用作动词,向上飞、向下落;
3. 怪,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4. 莽苍,形容词用作名词,郊野景象,指近郊。
五、1. 判断句 《齐谐》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2. 宾语前置句 那大鹏将要飞到哪里去呢?
3. 宾语前置句 这两只虫又懂得什么呢!
-
与孟东野书 韩愈 与足下别久矣,以吾心之思足下,知足下悬悬于吾也。各以事牵,不可合并,其于人人,非足下之为见,而日与之处,足下知吾心乐否也。吾言之而听者谁欤?吾唱之而和者谁欤?言
-
君不见道边废弃池,君不见前者摧折桐。百年死树中琴瑟,一斛旧水藏蛟龙。丈夫盖棺事始定,君今幸未成老翁,何恨憔悴在山中。深山穷谷不可处,霹雳魍魉兼狂风。
-
四言诗·祭黄帝陵 作者:毛泽东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智,光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 越数千
-
国学不是要不要的问题: 袁行霈代表一向认为,国学不能救中国,也不能引导中国走向现代化。然而,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中国的国情,国情既包括中国的现状,也包括中国的历史,以及中
-
晋·鲁褒《钱神论》赏析 原文 有司空公子,富贵不齿,盛服而游京邑。驻驾平市里,顾见綦母先生,班白而徒行,公子曰:“嘻!子年已长矣。徒行空手,将何之乎?”先生曰:“欲
-
去年春正月,渡江访足下,留信宿[1],而足下出所为古文十余篇见示,皆有奇气。足下固不自信,而谬以仆之文有合于古人矩矱[2],因从问其波澜意度所以然者[3]。仆回秦淮,将欲检箧中文字[4],悉致之足下,
-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
-
绿叶红花媚晓烟。黄蜂金蕊欲披莲。水风深处懒回船。可惜异香珠箔外,不辞清唱玉尊前。使星归觐九重天。
-
【突兀】(1)突然变化的(2)高耸,高低起伏的样子 【兀坐】危坐,端坐 【兀臬】动荡;不安定;动摇 【奡兀】孤傲不羁 【荡兀】颠簸,震荡 【兀良】衬词 【兀谁】前缀。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