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贞观初,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宴语”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1 23:11:26阅读:643
贞观初,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也,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珪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之为是邪,为非邪?”太宗曰:“安有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珪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国,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妇人尚在左右,臣窃以为圣心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太宗大悦,称为至善,遽令以美人还其亲族。
贞观三年,李大亮为凉州都督,尝有台使至州境,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太宗下书曰:“以卿兼资文武,志怀贞确,故委藩牧,当兹重寄。比在州镇,声绩远彰,念此忠勤,岂忘寤寐?使遣献鹰,遂不曲顺,论今引古,远献直言。披露腹心,非常恳到,览用嘉叹,不能已已,有臣若此,朕复何忧!宜守此诚,终始若一。《诗》云:‘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古人称一言之重,侔于千金,卿之所言,深足贵矣。今赐卿金壶瓶、金碗各一枚,虽无千镒之重,是朕自用之物。卿立志方直,竭节至公,处职当官,每副所委,方大任使,以申重寄。公事之闲,宜观典籍。兼赐卿荀悦《汉纪》一部,此书叙致简要,论议深博,极为政之体,尽君臣之义,今以赐卿,宜加寻阅。”
(选自《贞观政要》)
9.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是
A.太宗指示珪曰             指示:用手指点着,让……看
B.臣窃以为圣心是之         是:认为正确
C.讽大亮献之               讽:暗示
D.比在州镇                 比:相像
10.下列各项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A.何有不亡者乎                  大王来何操
B.齐桓公之郭国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有臣若此,朕复何忧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卿之所言,深足贵矣            某所,而母立于兹
11.下列各项都能表明唐玄宗善于纳谏的是
①安有杀人而取其妻   ②太宗大悦,称为至善 ③比在州镇,声绩远彰  ④卿之所言,深足贵矣 ⑤今赐卿金壶瓶、金碗各一枚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12.下列各项中,对文章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庐江王荒淫无道,为了占有美人而不惜用杀掉她的丈夫的手段,正因其暴虐,才最终灭亡。
B.王珪借《管子》中的话是想告诉唐太宗,一定要认清行为的对与错,保持头脑的清醒。
C.对李大亮密奏的“求鹰”之事,太宗先是肯定了李大亮的才德与政绩,又表彰其在处置“求鹰”之事上的妥当,并对其加以赏赐。
D.在侍姬与求鹰两件事中,唐太宗处置得当,保持了执政者应有的清醒。
13.把下列文中划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陛下以庐江取之为是邪,为非邪?(2分)
(2)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3分)
(3)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3分)

参考答案
9.D.【近来】
10.B.【B.去    A.怎么/什么   C.像/你   D.特殊指示代词/地方 】 
11.D.【 ①是太宗说的话,并非纳谏。③是李大亮的政绩】
12.B.【不仅要认清行为的对与错,更要变成行动。】
13.翻译句子
(1)陛下认为庐江王夺取她是对了呢,还是不对呢?(2分,采分点:以,认为。是,正确。每点1分)
(2)父老说: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却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不能摒弃,这就是灭亡的原因。(3分,采分点:善善、恶恶、所以,各1分,句子不通酌情扣分)
(3)如果这是陛下的意思,那就是陛下严重违背了过去的圣旨;如果是台使擅自主张,那就是陛下任用使者不当。(3分,采分点:乖、自擅、使非其人,各1分,句子不通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贞观初年,唐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在宴会上交谈,当时有个美人在旁边侍候,她本是庐江王李瑗的爱姬,李瑗事败后,她被籍没入宫。太宗指着她对王珪说:“庐江王荒淫无道,杀害了她原先的丈夫而把她占为己有。暴虐到极点,怎会不灭亡呢?”王珪离座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夺取她是对了呢,还是不对?”太宗说:“哪有杀人而夺取其妻的道理,你却问我对不对,这是什么意思?”王珪回答说:“我听到《管子》这本书里说:齐桓公到了郭国,问那里的父老:‘郭国为什么会灭亡?’父老说:‘因为郭君喜欢好人而厌恶坏人。’齐桓公说:‘照你所说,他是个贤君啊,怎会灭亡呢?’父老说:‘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却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不能摒弃,这就是他灭亡的原因。’如今这个妇人还在陛下左右,我私下认为陛下的心意认为这样做是对的,陛下如果认为不对,那就是所谓知道邪恶而不能摒弃了。”太宗听罢大为欣喜,夸他讲得好极了,马上命令把这个美人送还给她的亲族。
    贞观三年,李大亮担任凉州都督,曾有一位台使来到凉州,看见此地有一种很名贵的大鹰,台使就暗示李大亮把鹰进献给唐太宗。李大亮私下上疏给唐太宗说:“陛下下令禁止打猎已久,现在却派使者前来索要大鹰。如果这是陛下的意思,那就是陛下严重违背了过去的圣旨;如果是台使擅自主张,那就是陛下任用使者不当。”唐太宗看完李大亮的奏折,回复道:“因为你既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又对国家忠肝义胆,所以派你镇守边关,承担这个重任。你近些年为国尽职尽忠,在边关声名远扬。感念你的忠诚勤勉,我一天都不会忘记。我派使者来索要大鹰,你最终没有趋炎附势地迎合我的旨意,而是借古鉴今,在那么遥远的地方还进献忠言,可谓披肝沥胆,极其恳切周延,使用任何赞许的话都不能表达尽我的心意,有像你这样的臣子,我还担忧什么呢?希望你能够保持这份赤诚之心,始终如一。《诗经》上有句话叫:‘尽忠职守,忠诚正直。神灵得知,赐予洪福。’古人也说过这么有分量的话,它的价值等同千两黄金。你的一番话,真是可贵呀。现在我赐给你金壶瓶、金碗各一只,虽然不是价值千金,但这是我平时自己所用的东西。你性情方正平直,尽心为公,当官任职,常常将委任的工作处理得当,所以才委以重任,来表明我对你的寄予的厚望。你在处理公务之余,应该看一看古代的典籍。我再赐给你一部荀悦写的《汉纪》,这本书叙述简要,议论深刻广泛,对如何治国、如何尽到君臣的职责说得非常透彻,现在我把它赐给你,希望你回去认真地阅读。”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秋八月辛卯,帝崩于露寝,终年五十五”阅读答案

    秋八月辛卯,帝崩于露寝,终年五十五。武帝受禅,追尊号曰文皇帝,庙称太祖。文皇帝讳昭,景帝之母弟也。值魏明奢侈之后,帝蠲除苛碎,不夺农时,百姓大悦。景帝崩,天子命帝镇许昌,尚书傅嘏帅

  •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父夐,隐居不仕,魏、周二代,十征不出,号为逍遥公。世康幼而沉敏,有器度。年十岁,州辟主簿。在魏,弱冠为直寝,封汉安县公,尚(与皇帝家女儿匹配)魏文帝

  • 《金缕衣》赏析: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中唐诗人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鉴赏: 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属七言绝句)。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

  • 范仲淹《苏幕遮》全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全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苏幕遮①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 一窍不通|一窍不通的意思|歇后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一窍不通,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39;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39;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赏析: 这

  • 狐假虎威造句十二则

    语义说明:比喻藉著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 使用类别:用在「仗势欺人」的表述上。 狐假虎威造句:01他平日依仗著出身官家,狐假虎威,欺负他人。 02头儿出来我都不怕,我还怕那些狐假虎威的小土匪

  •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吴王欲伐荆(楚国),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国王的侍从官有少孺子(年轻人)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

  • “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阅读答案及翻译

    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者死,比

  • 泷冈阡表

    泷冈阡表 作者:欧阳修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②,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③,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④。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⑤。太夫人守节自誓⑥;居穷⑦,自力于衣食,以长以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