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孙抃,字梦得,眉州眉山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1 23:08:12阅读:633
孙抃,字梦得,眉州眉山人。抃读书属文,中进士甲科,以大理评事通判绛州。皇祐中,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制下,谏官韩绛论奏抃非纠绳才。抃即手疏曰:“臣观方今士人,趋进者多,廉退者少。以善求事为精神,以能讦人为风采;捷给若啬夫者谓之有议论,刻深若酷吏者谓之有政事。谏官所谓才者,无乃谓是乎?若然,臣诚不能也。”仁宗察其言,趣视事,且命知审官院。抃辞以任言责不当兼事局,乃止。  在台,数言事,不为矫激。帝欲除入内都知王守忠领武宁军节度使,抃奏罢之。温成皇后葬,以刘沆为监护使,抃奏沆为宰相,不当为后妃护葬丧事。时又议为后建陵立庙,抃率官属言非礼。因相与请对,固争不能得,伏地不起,帝为改容遣之。御史请罢宰相梁适,未听,抃奏曰:“适在相位,上不能持平权衡,下不能笃训子弟。言事官数论奏,未闻报可,非罢适无以慰物论。”宰相陈执中婢为嬖妾张氏榜杀,置狱取证左,执中弗遣,有诏勿推。抃复与官属请对论列,疏十上,适、执中卒皆罢。改翰林学士承旨,帝读《史记·龟策传》,问:“古人动作必由此乎?”对曰:“古有大疑,既决于己,又询于众,犹谓不有天命乎,于是命龟以断吉凶。所谓‘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盖圣人贵诚不专人谋默与神契然后为得也帝善其对再迁礼部侍郎抃久居侍从泊如也人以为长者既而枢密副使程戡罢,帝欲用旧人,即以命抃。岁中,参知政事。抃性笃厚寡言,质略无威仪。居两府,年益耄,无所可否。御史韩缜弹奏之,罢为观文殿学士。英宗即位,进户部侍郎。告老,以太子少傅就第,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懿。
(节选自《宋史·孙抃传》)
10.下列对文本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圣人贵诚/不专人谋/默与神契/然后为得也/帝善其对/再迁礼部侍郎/抃久居侍从/泊如也/人以为长者/
B.盖圣人贵诚/不专人/谋默与神契/然后为得也/帝善其对/再迁礼部侍郎/抃久居侍从/泊如也/人以为长者/
C.盖圣人贵诚/不专人/谋默与神契/然后为得也/帝善其对/再迁礼部侍郎/抃久居/侍从泊如也/人以为长者/
D.盖圣人贵诚/不专人谋/默与神契/然后为得也/帝善其对/再迁礼部侍郎/抃久居/侍从泊如也/人以为长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甲科,在宋代科举制度中,甲科、乙科都是指进士而言的,甲科是优于乙科的。
B.庙,古代本是供祀祖宗之地,《礼记》说:“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C.龟策,是指龟甲和蓍草,古人用它来占卜吉凶。古时卜用龟甲,筮用蓍草。
D.户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籍、科举、财政等,长官为户部尚书,副长官为户部侍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抃性格笃厚,言辞温和公正。他不认同找别人的事、攻击别人、嘴巴快捷、行事刻毒是谏官有才能的表现,亦是议事不发表偏执的言论。
B.孙抃在职尽责,维护朝廷礼仪。有人建议为皇后建陵立庙,以孙抃为首的官员都说这样做违背礼仪,他伏地进谏,皇帝因为他脸色都变了。
C.孙抃不惧权贵,能够仗义执言。他请求罢免宰相梁适,皇帝不听,他就上奏章告诫皇帝说不罢免梁适不能平息众人的议论,那最终他的请求得到落实。
D.孙抃通晓典籍,解说周详深刻,面对皇帝的质问,他从古人有疑难之事时的的做法来解释,即自己的决定加上众人的意见见解,也要用卜筮来询问上天。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仁宗察其言,趣视事,且命知审官院。                                                      
(2)置狱取证左,执中弗遣,有诏勿推。            

参考答案
10.A
11.D
12.C
13.(1)宋仁宗考察他的话,催促他上任,并且任命他掌管审官院。(关键词“趣”“视事”“知”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法官要将张氏关入监狱搜取佐证,陈执中不肯放人,皇帝令人不必追究。(关键词“证左”“遣”“推”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孙抃,字梦得,眉州眉山人。孙抃读书做文章。考取进士甲科,以大理评事出任绛州通判皇祐年间,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诏令下达后,谏官韩绛上奏说孙抃不是督察纠正别人的材料,不能担任御史之职。孙即手写一奏折说:“我观察当今的士人,追求升官者多,廉洁退让者少。以会找别人的事为精神,以能攻击别人为风采;嘴巴快捷得像负责争讼的乡官便叫做有议论,刻毒得像酷吏便叫做有政事。谏官所说的才能,难道是指这些吗?若是这样,我就确实无能了。”宋仁宗考察他的话,催促他上任,并且任命他掌管审官院。孙抃一任谏官不宜兼任此职辞谢,皇帝才作罢。在御史台,多次议论事情,没有矫激偏执的言论,尤其喜欢推荐人才。皇帝想任命入内都知王守忠兼武宁军节度使,孙抃奏请后作罢。温成皇后出葬,用刘沆做监护使,孙抃上奏说,刘沆身为宰相,不宜为后妃监护葬丧的事。当时有人建议为皇后建陵立庙,以孙抃为首的官僚都说这样做是违反礼仪。于是与别人互相辩论,他因坚持争论却不能得道认同,便伏地不起,皇帝为了他脸色都变了,把他遣走。御史请求罢免宰相梁适,皇帝不听,孙抃上奏说:“梁适身居相位,对上不能公正处事,对下又没有笃诚地训导子弟。谏官几次上奏弹劾,未听到答应同意,不罢免梁适不能平息众人的议论。”宰相陈执中的侍婢被宠妾张氏鞭笞致死,法官要将张氏关入监狱搜取佐证,陈执中不肯放人,皇帝下令不必追究。孙抃又与同僚请求讨论,奏疏送上去十次,终于使梁适、陈执中都被罢免。孙抃改任翰林学士承旨,又兼任侍读学士。皇帝读《史记•龟策传》,问孙抃:“古人行动都必须根据这个么?”孙抃回答说:“古人有大的疑难之事,自己有了决定,又询问了众人的意见,还说没有上天的命令,于是乎命龟来决断吉凶。这便是所谓‘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因为圣人看重诚实,不认为仅有人谋就够了,还要与神灵暗相符合,然后才可以。”皇帝认为他回答得好。再升任礼部侍郎。孙抃久任侍从官,却很淡泊,人们认为他是一位长者。后来枢密副使程戡被罢职,皇帝想任用旧人,就命孙抃担任此职。年中,孙抃又升任参知政事。孙抃性格笃厚寡言,质朴没有威仪。在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任上时,年纪日益衰老,凡事不能决断可否。御史韩缜弹劾他,孙抃被罢职降为观文殿学士。宋英宗即位,升为户部侍郎。告老辞官,以太子少傅回家居住,后去世。朝廷追赠其为太子太保,谥号为文懿。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经典搞笑对联带横批 天下英雄豪杰到此俯首称臣

    上:天下英雄豪杰到此俯首称臣。 下:世间贞烈女子进来宽衣解裙 横批:天地正气. 上:脚踏黄河两岸手拿机密文件, 下:前面机枪扫射后面炮火连天. 横批:爽 上:大开方便之门, 下:解决后股之忧, 横批:

  • 三槐堂铭

    三槐堂铭 作者:苏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

  •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译文]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梦幻,又何必斤斤计较于成败得失,还是放眼大江,举酒赏月吧。 [出典]北宋苏轼《念奴娇》 注: 1、《念奴娇》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荆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诗鉴赏 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凉州词”,凉州歌

  • 屈原《渔夫》“屈原既放,游于江潭”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渔父 屈原既⑴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⑵。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⑶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⑷。&

  • 白云吟唱团举行古典诗词吟咏演唱会

    大连晚报讯昨天下午,大连图书馆白云吟唱团在人民文化俱乐部音乐厅举行《华夏正声·古典诗词吟咏演唱会》专场演出。此次演出是第六届“亿达之声”大连夏季国际艺术节的十场公益演出之一,也是一

  • 曹丕《燕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注释翻译及赏析

    《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 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

  • 梦见唱歌

    男人梦见大声唱歌,会有忧愁和痛苦。已婚女子梦见大声唱歌,家里要生孩子。少女梦见大声歌唱,会应邀参加亲戚的婚礼。商人梦见唱歌,生意突然萧条。梦见别人唱歌,是祥兆,很快会有好消息。梦见妻子唱歌,家庭会幸福

  • 天马行空造句七则

    一、 语义说明:比喻文才气势豪放,不受拘束。褒义。 使用类别:用在「豪迈纵横」的表述上。 天马行空造句:01画家运笔有如天马行空,飘逸自然。 02苏轼诗文,豪迈奔放,犹如天马行空。 03李白才气纵横,

  • 韩愈《乌氏庙碑铭》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乌氏庙碑铭 韩愈 元和五年,天子曰:“卢从史始立议用师于恒,乃阴与寇连,夸谩凶骄,出不逊言,其执以来!”其四月,中贵人承璀即诱而缚之。其下皆甲以出,操兵趋哗,牙门都将乌公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