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州应城玉女汤作全文翻译及字词句解释(李白)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全文:
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
阴阳结炎炭,造化开灵泉。
地底烁朱火,沙傍歊素烟。
沸珠跃明月,皎镜函空天。
气浮兰芳满,色涨桃花然。
精览万殊入,潜行七泽连。
愈疾功莫尚,变盈道乃全。
濯濯气清泚,晞发弄潺湲。
散下楚王国,分浇宋玉田。
可以奉巡幸,奈何隔穷偏。
独随朝宗水,赴海输微涓。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全文翻译:
仙女仙逝于此幽谧风景之地,化为温泉象大河一样流淌。
阴阳之气在此激荡,如同炭火熊熊燃烧,神工鬼斧造化出这温泉。
地底下一定奔涌着烈火,沙丘傍边弥漫着白色的雾气。
翻腾的水池如同明月一样皎洁,好象天空悬挂的明镜。
人浮在水中鼻内充满了兰花的芳香,脸色热得好象三月的桃花艳丽欲燃。
温泉水中萃集了万物精华,温泉水在地下与五湖七泽相通连。
这温泉水治疗疾病的功能无与伦比,日月盈亏全按照天道而行。
水清清啊清气氛氲,热气腾啊头发迅速可干。
流淌在古楚国的流域,还可以浇灌宋玉家的稻田。
就是让皇帝来泡泡这里温泉也是不错的,可惜地处穷山僻壤离长安太远。
温泉水只好跟随大流,奔赴到海,尽忠尽心,以微薄之心力。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字词句解释:
《元和郡县志》:淮南道安州有应城县,东北至州八十里。《艺文类聚》:盛弘之《荆州记》曰:新阳县惠泽中有温泉,冬月,未至数里,遥望白气浮蒸如烟,上下采映,状若绮疏。又有车轮双辕形,世传:昔有玉女,乘车自投此泉。今人时见女子,姿仪光丽,往来倏忽。《一统志》:玉女泉,在湖广德安府应城县西五十五里,其泉热沸,野老相传:玉女炼丹之地。
贾谊《鵩鸟赋》:"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古诗:"朱火然其中,青烟飏其间。"《说文》:"歊,气出貌。"
沈约诗:"洞彻随清浅,皎镜无冬春。"吕向注:"皎镜,清明如镜也。"
《淮南子》:"承天地之和,形万殊之体。"
《子虚赋》:"楚有七泽。"
《水经注》:"温泉能瘥百病。"
《周易》:"地道变盈而流谦。"
《楚辞》:"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谢朓诗:"寒流自清泚。"《说文》:"泚,清也。"
《楚辞》:"与汝沐兮咸池,晞汝发兮阳之阿。"王逸注,"晞,乾也。"谢灵运诗:"且申独往意,乘月弄潺湲。"
宋玉《小言赋》:楚襄王登阳云之台,令诸大夫景差、唐勒、宋玉等曰:"有能为《小言赋》者,赐之云梦之田。"宋玉曰"无内之中,微物潜生,比之无象,言之无名"云云。王曰:"善。"赐以云梦之田。
《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孔安国传:二水入海,有似于朝。百川以海为宗。宗,尊也。孔颖达《正义》:《周礼·大宗伯》:诸侯见天子之礼:春见曰朝,夏见曰宗。郑云,朝,犹朝也,欲其来之早也。宗、尊也。欲其尊王也。朝宗是人事之名,水无性识。非有此义,以海大而江汉小,以小就大,似诸侯归于天子,假人事而言之也。
张正见诗,"康衢飞驶羽,大海滴微涓。"萧士赟曰:寄兴谓士不幸居于僻远之乡,虽抱王佐之才,而无由自达。身在江湖,心存魏阙而已,悲夫!
-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管子·心术》心之在体,君之位也。 “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 心就是人体的主人、君主,人的心若遵循正
-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出自宋代范成大的《浣溪沙·江村道中》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参考赏析赏析范成大是
-
出自唐代薛据的《冬夜寓居寄储太祝(一作綦毋潜诗)》 自为洛阳客,夫子吾知音。爱义能下士,时人无此心。奈何离居夜,巢鸟飞空林。愁坐至月上,复闻南邻砧。
-
出自唐代寒山的《诗三百三首》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寄
-
出自唐代萧嵩的《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登字)》 帝曰简才能,旌贤在股肱。文章礼一变,礼乐道逾弘。芸阁英华入,宾门鹓鹭登。恩筵过所望,圣泽实超恒。夏叶开红药,馀花发紫藤。微臣亦何幸,叨此预文
-
出自唐代鲍溶的《春日言怀》 湛湛琴前酒,期自赏青春。胡为缄笑语,深念不思身。寂寂花舞多,嘤嘤鸟言频。心悲兄弟远,愿见相似人。江界田土卑,竞来东作勤。岁寒虚尽力,家外无强亲。杳窅青云望,无途同苦辛。
-
出自唐代李群玉的《腊夜雪霁月彩交光开阁临轩竟睡不得…寄江陵副使杜中丞》 月华临霁雪,皓彩射貂裘。桂酒寒无醉,银笙冻不流。怀哉梁苑客,思作剡溪游。竟夕吟琼树,川途恨阻修。
-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出自宋代严蕊的《卜算子·不是爱风尘》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
出自唐代卢仝的《月下寄徐希仁》 夜半沙上行,月莹天心明。沙月浩无际,此中离思生。上天何寥廓,下地何峥嵘。吾道岂已矣,为君倾兕觥。
-
出自唐代苏拯的《山中道者》 筇杖六尺许,坐石流泉所。举头看古松,似对仙鹤语。是时天气清,四迥无尘侣。顾我笑相迎,知有丹砂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