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赠僧朝美全文翻译(李白)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10 19:15:36阅读:977

  赠僧朝美全文:

  水客凌洪波,长鲸涌溟海。

  百川随龙舟,嘘吸竟安在。

  中有不死者,探得明月珠。

  高价倾宇宙,馀辉照江湖。

  苞卷金缕褐,萧然若空无。

  谁人识此宝,窃笑有狂夫。

  了心何言说,各勉黄金躯。

  赠僧朝美全文翻译:

  驾舟泛海出入洪波之中,巨大的鲸鱼涌起溟海浪涛。

  百川翻滚龙舟飞驰,在长鲸的嘘吸之下全被吞没。

  此中还有竟然不死的人,反而探得了明月之珠。

  明珠价高为宇宙之冠,漏出些许光辉便照耀江湖。

  凌驾超越于金缕之衣,在明珠面前全无光彩。

  谁人识得如此之宝?私下暗笑有您我这样的狂夫。

  了然于心不必再说些什么,各自保重勤勉我们目身吧。

  赠僧朝美字词句解释:

  朝美,僧人名。

  水客:驾舟泛海音。

  长鲸:即鲸鱼,因身巨长,故称。

  龙舟:刻有龙饰的大舟。

  倾:竭尽,全。

  金缕褐:金缕织成的衣服。

  了心:了然于心。

  黄金躯:喻指身体生命的珍贵。

  佛教禅宗,与人谈玄论禅,常用比喻,以启发人的妙悟。如禅宗北宗神秀所作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禅宗南宗的慧能所作的偈语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二人都是用比喻来说明禅理。李白此诗深受禅宗影响,他与朝美论禅,也是用比喻的手法。

  诗中前六句,把人生比成是渺溟无际的欲海,将贪、瞋、痴等人的恶欲比做是溟海中兴风作浪,吞舟食人的“长鲸”。人在欲海中航行,一不小心就会被嗜欲的“洪波”所汨没,为贪欲、瞋欲和痴欲的鲸鱼所吞食。而僧人朝美这个“水客”却能在烦恼海中凌波航行,不但没有被欲海的洪波淹没,也没有被恶欲的长鲸吃掉。他不但没有死,反而在大海中探得“明月珠”,获宝而归。就是说,他不但没有被烦恼海中象征恶欲的长鲸吞灭,被洪波汨没,迷失本性,反而翻然妙悟,突然明白了深奥的佛理,探得了象征禅悟的明月之珠。

  在佛经中,常把至深的佛理比成是明月、明珠,以喻佛理的智慧光明,而把贪、瞋、痴三种烦恼称作“三毒”,视为人的愚殊和黑暗。因为这颗象征着佛性光明的“明月珠”,是从欲海之中与象征愚昧和黑暗的“长鲸”搏斗经过生死大劫得来的,所以弥加珍贵,故诗中说它“高价倾宇宙”,因为它是驱除人心灵黑暗、愚昧的灵光,故诗中说它“馀辉照江湖”。

  诗中进一步描写:朝美虽然在修禅的过程中悟得了妙道,明性见佛,但他却不骄傲自满,向人炫耀,而是深藏若虚,大道似无:“苞卷金缕褐,萧然若空无。”即说朝美将明月珠用衣服包裹起来,不欲向人炫耀,好像他根本什么也没有似的。就是俗话所说的“良贾善藏”和“大智若愚”。

  对于能否识别朝美怀中的“明月珠”来说,诗人李白就是朝美的一个知音。“谁人识此宝,窃笑有狂夫。”狂夫是诗人自指。李白曾在诗中多次以狂夫、狂人自指。如在《庐山谣》中他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又在《醉中答丁十八以诗讥予搥碎黄鹤楼》中说“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窃笑”二字用得极好。人皆不识,而我能独识,故而会心而笑;你装得若无其事,还是被我识破了,故而暗中窃笑。 “窃笑”二字表现出了李白与朝美亲密无间的关系和深切的友谊,表达出了二人英雄识英雄,惺惺惜惺惺之意。朝美胸中的禅学境界,在别人尚看不出的时候,李白却早已会心知意,在友好地微笑颔首了。此也表明李白对佛学的造诣之高。

  诗的最后说:“了心何言说,各勉黄金躯。”“了心”,是对禅心佛意已瞭然心中的意思。《楞严经》上说:“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成所明了心,实在身内。”佛教禅宗认为人人皆有佛性,只是有的人心为痴迷所惑,失却本性。如果除却痴迷,即可明心见性。《坛经》中说,“菩提般若之知(即智),世人本自有之。即缘心迷,不能自悟,须求大善知识示道见性。善知识,遇悟即成智。”如今朝美已经大彻大悟,明了其本性,即已自见佛性,就如同已获得了明月一般明亮的明珠一样。“黄金躯”本指佛,《后汉书》上说:“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此喻指二人。 此二句是说,你我既然对佛学的妙理要道都已了然于心,因此就无须再言说了.各自努力修道成佛吧!因禅宗认为人人皆有佛性,皆可修道成佛,故有此说。这一诗句也表明李白对自己的佛学修养自视甚高,非常自信。

  李白这首与僧人谈玄论禅的诗,写得很高明。他将很难用言语说明的佛理,用美妙的比喻来说明。不但写得禅意深远,深得妙理,而且还写得玲珑透彻,馀味不尽,启人深思,一点也不枯燥。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李白此诗,可谓是深得禅道妙悟之旨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才多识寡的成语故事

    才多识寡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才多识寡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才多识寡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出塞二首》王昌龄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品简介《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

  • 元符传紫极,宝祚启高真。

    出自唐代佚名的《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第三奏》 元符传紫极,宝祚启高真。道德先垂裕,冲和已化淳。人风齐太古,天瑞叶惟新。仙乐清都上,长明交泰辰。

  • 只应根下千年土,曾葬西川织锦人。

    出自唐代裴说的《蔷薇》 一架长条万朵春,嫩红深绿小窠匀。只应根下千年土,曾葬西川织锦人。

  • 怀芬香而挟蕙兮,佩江蓠之婓婓

    出自两汉刘向的《九叹》 逢纷伊伯庸之末胄兮,谅皇直之屈原。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婵连。原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齐名字于天地兮,并光明于列星。吸精粹而吐氛浊兮,横邪世而不取容。行叩诚而不阿兮

  • 《老子·第五十四章》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 原文】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①。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②;修之于邦,其德乃丰③;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④,以邦观邦

  • 《刘璋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刘璋传璋,字季玉,既袭焉(刘焉)位。而张鲁稍骄恣,不承顺璋,璋杀鲁母及弟,遂为仇敌。璋累遣庞羲等攻鲁,数为所破。鲁部曲多在巴西,故以羲为巴西太守,领兵御鲁。后羲与璋情好携隙,赵韪称兵内向,众散见杀,皆

  • 文言文《终不知车》练习题

    文言文《终不知车》练习题   终不知车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

  • “硃鉴,字用明,晋江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硃鉴,字用明,晋江人。童时刲股疗父疾。举乡试,授蒲圻教谕。 宣德二年,与庐陵知县孔文英等四十三人以顾佐荐,召于各道观政三月,遂擢御史。巡按湖广,谕降梅花峒贼萧启宁等。请复旧制

  •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出自先秦庄周的《逍遥游(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