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训,始名仲言,字子训”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节选自《新唐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宪祖之弑/罪人未得/虽外假借/内不堪/欲夷绝其类/顾在位臣持禄取容/无仗节死难者/
B.而宪祖之弑罪人/未得/虽外假借/内不堪欲/夷绝其类/顾在位臣持禄取容/无仗节死难者/
C.而宪祖之弑罪人/未得/虽外假借/内不堪/欲夷绝其类/顾在位臣持禄取容无仗/节死难者/
D.而宪祖之弑/罪人未得/虽外假借/内不堪欲/夷绝其类/顾在位臣持禄取容无仗/节死难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是古时辅佐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行政长官,正式官名在各朝多有不同。
B.宦尹即宦官,是供皇族役使之人。因与权力中心接近,常有宦官专权的情形。
C.班列指朝议时官吏的行列位次,依资历、声望在位置上有前后、左右的区别。
D.浮屠也称浮图或佛图,是梵语(古印度语)音译,可以指佛、佛教徒或佛塔。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训善于谋事,受到逢吉厚爱。他听说郑注喜好士人,且宫中有人相助,于是前往攀附;李逢吉知道二人交好,送他百万金币,让他以厚礼结交郑注。
B.李训言词中听,切中皇帝心意。他有诡辩之才,言词慷慨激昂,为皇帝讲解诗书文史时,谈到宦官都会感慨愤怒,借此激励皇帝,从而得到皇帝的信任。
C.李训官至宰相,笼络天下人心。他常引荐有声望的贤才来取悦士人,人们都受到迷惑:他曾提议让所有浮屠都还俗为民,执政后又主动请求停息此事。
D.李训赖宠争功,与郑注不相合。他依靠郑注的帮助入宫,二人权力相当后却势不两立;他出于猜忌之心,找借口让郑注离京镇守凤翔,想要杀死郑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身儒者,海内望族,既见识擢,志望不浅。
(2)与注相朋比,务报恩复仇,尝所恶者,悉陷党中。
参考答案
10.(3分)A
11.(3分)C
12.(3分)C
13.(1)(5分)李训因为自己是儒生,出身于天下有名望的家族,受到赏识提拔后,志向很高。
(2)(5分)李训与郑注互相勾结,致力于报恩复仇,对曾经厌恶的人,都陷害说他们是结党。
-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阅读练习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 一、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
-
霜水明秋,霞天送晚,画出江南江北。满目山围故国,三阁余香,六朝陈迹。有庭花遗谱,口哀音、令人嗟惜。想当时、天子无愁,自古佳人难得。惆怅龙沉宫井,石上啼痕,犹点胭脂红湿。去去天荒地老,流水无情,落花狼籍
-
方领蕙带折角巾,杜若已老兰苕春。南山削秀蓝玉合,小雨归去飞凉云。熟杏暖香梨叶老,草梢竹栅锁池痕。郑公乡老开酒尊,坐泛楚奏吟招魂。
-
周匡物简介周匡物周匡物,字几本,漳州人。元和十一年进士及第,唐代人。仕至高州刺史。生平 周匡物,字几本。唐龙溪县人。曾在天城山之麓读书。“天城”,后改名“名第”,郡人称匡物为“名第先生”。
-
翁同龢身为清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状元宰相,且两入军机,又身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是晚清政局中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 1865年11月,经主持朝政的恭亲王奕诉和负责嵇查书房事务的醇亲王的联名保举,翁同
-
吴郡山水之佳[1],为东南最,而尧峰名特著者[2],则以汪钝翁先生结庐故也[3]。钝翁文章行谊高天下[4],尝辞官读书其中,四方贤士大夫过吴者,莫不愿得一言以自壮[5]。而钝翁尝杜门谢客,有不得识其面
-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贤之,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岁
-
古意① 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②。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③歌舞
-
从军行 【作者】:李白【年代】:唐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赏析】: 这首诗以短短四句,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军形象。首
-
语义说明:用来形容生活节俭。 使用类别:用在「节省俭朴」的表述上。 节衣缩食造句:01经过几个月来的节衣缩食,他终于买下早就看中意的手提电脑。 02过惯了节衣缩食的日子,一下子要她奢侈浪费,她怎麼能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