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行》王维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 作品原文
- 作品注释
- 作品译文
- 创作背景
- 作品鉴赏
- 作品点评
- 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陇西行
[唐] 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作品注释
1、陇西行:古曲名,属乐府古题《相和歌·瑟调曲》,又名“步出夏门行”。陇西,陇山以西地域,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以东。
2、走:跑,奔驰。
3、都护:官名,都护府的长官。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唐代设置六大都护府以统辖西域诸国。
4、匈奴: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善骑射,散居大漠南北,过着游牧生活。这里泛指中国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酒泉:郡名,故城在今甘肃省酒泉市东北。
5、关山:泛指边关的山岳原野。
6、烽戍:古代边防用烽火狼烟报警的土堡哨所。古代边疆告警,以烽燧为号,白天举烟为“燧”,夜晚举火为“烽”。戍,一本作“火”。断:中断联系。
作品译文
十里又十里纵马飞驰,五里又五里不断扬鞭。
都护告急军书到,匈奴已围困酒泉。
萧关陇山飘大雪,茫茫不见烽火烟。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前后。当时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奉使出塞,出参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幕府。
作品鉴赏
此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这样写有可能产生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的效果。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息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塑造了极其鲜明而飞动的形象。这是两个倒装句,按一般的写法是:一走马十里,一扬鞭五里。但是这样写,一个五言的句子上三下二,不符合诗歌语言的正常节奏,读起来拗口。像这样“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不仅上口,也因为将“十里”“五里”提前,加以强调,而突出了马的速度之快。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个“围”字,可见形势的严重。一个“至”字,则交代了军使经过“走马”“扬鞭”的飞驰疾驱,终于将军书及时送到。最后两句,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按理,应当先见烽火,后到军书。然而如今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是因雪大点不着烽火呢,还是点着了也望不见,反正是烽火联系中断了。这就更突出了飞马传书的刻不容缓。写到这里,全诗便戛然而止了,结得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尽管写形势危急,气氛紧张,而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充满自信的。
这首诗,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它反映的是边塞战争,但并不正面描写战争。诗人的着眼点既不在军书送出前边关如何被围,也不在军书送至后援军如何出动,而是仅仅撷取军使飞马告急这样一个片断、一个侧面来写,至于前前后后的情况,则让读者自己用想象去补充。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篇幅集中而内蕴丰富,在艺术构思上也显得不落俗套。
作品点评
宋代张戒《岁寒堂诗话》赞誉此诗:“信不减太白。”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
出自唐代耿湋的《赠山老人》 白首独一身,青山为四邻。虽行故乡陌,不见故乡人。
-
鸿门宴原文及译文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下面小编为你分享鸿门宴原文及译文,欢迎参考! 鸿门宴原文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
-
出自唐代佚名的《郊庙歌辞。祭太社乐章。雍和》 美报崇本,严恭展事。受露疏坛,承风启地。絜粢登俎,醇牺入馈。介福远流,群生毕遂。
-
出自唐代杨续的《安德山池宴集》 狭斜通凤阙,上路抵青楼。簪绂启宾馆,轩盖临御沟。西城多妙舞,主第出名讴。列峰疑宿雾,疏壑拟藏舟。花蝶辞风影,蘋藻含春流。酒阑高宴毕,自反山之幽。
-
金瓶梅鉴赏(6)西门府金莲恃宠生骄 周钧韬 潘金莲娶进了西门府,武松则因误杀李外传而充配孟州道。从此,潘金莲的淫荡生涯便揭开了新的一页,西门府中的妻妾争斗亦拉开了帷幕。在这场妻妾争斗中
-
作者: 张俊山 方敬谁都觉得羊是可爱的。它在青青的草地上放牧,一身白茸茸细软的
-
原文书湖阴先生壁⑴王安石其一茅檐长扫净无苔⑵,花木成畦手自栽⑶。一水护田将绿绕⑷,两山排闼送青来⑸。其二桑条索漠楝花繁(6),风敛余香暗度垣。黄鸟数声
-
《淳于髡传》摘自司马迁(约公元前145~90年)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该文记载了关于齐国的“招女婿”淳于髡的逸事。淳于髡身高不足七尺,语言流畅、能
-
原文新城耿十八,病危笃[1],自知不起,谓妻曰:“永诀在旦晚耳。我死后, 嫁守由汝[2],请言所志。”妻默不语。耿固问之,且云:“守固佳,嫁亦恒 情[3]。明言之,庸何伤[4]!行与子诀[5],于守,
-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谢金吾诈拆清风府》 楔子(冲末扮殿头官领校尉上)(殿头官诗云)君起早,臣起早,来到朝门天未晓。长安多少富豪家,不识明星直到老。下官殿头官是也。今有王枢密奏知圣人,因为官道窄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