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李白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8 14:30:57阅读:886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作品简介《秋浦歌·白发三千丈》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此诗以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三千丈白发领起,抒发了因惊现白发而引起的心里上的极大震撼。极度夸张却真实地宣泄了内心的烦愁。

原文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词句注释
【1】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西。
【2】白发:白头发。亦指老年。
【3】缘:因为。
【4】个:如此,这般。长(zhǎng)
【5】明镜:明亮的镜子。
【6】何处:哪里,什么地方。
【7】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白话译文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客居秋浦(在今安徽贵池县西南的水乡地区)时所写。他这时已经临近晚年,有感于自己的日益衰老而写下此诗。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对镜悲白发的情景,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怯,写得十分生动传神。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傈长。”白发长达三千丈,因为忧愁才变得这样长。夸张白发之长是为了形容忧愁之深。起句突兀,落笔惊人,却又切合人的心理,恰如其分。请问有谁面对明镜梳理自己白发时不会感到长无边际,因为抚弄那缕缕“白丝”之时,心潮涌动,多少陈年往事会涌向心头,童年的无优快乐,少年的燥动探求,青年的洒脱无羁,中年的年富力强,而今的垂垂老矣,多少事值得追忆,多少事值得惋借,一边梳理长发,一边也是在梳理一生的坎坷,一生的转折,人生短暂,好比是自朝至暮,最终还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一切岂一个“愁”字了得,豪放如李白者,到此时也只能长叹“缘愁似个长”,其实胸中惆怅何止“三千丈”,简直是无边无涯,永难诉清。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不知道明镜里面,那里来了这一抹秋霜。这一句明知故问的比喻更令人感伤,明知镜中“秋霜”即是自己的白发,却又不敢承认不愿承认。这此中感觉正如辛弃疾词中“却道天凉好个秋”一样,不明说愁却更见愁深如海。

此诗虽是描写暮年悲白发,但用笔流畅,如行云流水,仍见洒脱。诗中一夸张,一比喻,生动形象,给人以极深的印象。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孤独地坐在明镜前,木然看着自己满头白发的情景宛如就在眼前。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新婚别》杜甫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品原文作品注释作品译文创作背景作品鉴赏作品点评作者简介目录作品原文新婚别[唐] 杜甫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

  • 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陈独秀五方风土不同,而思想遂因以各异。世界民族多矣:以人种言,略分黄白;以地理言,略分东西两洋。东西洋民族不同,而根本思想亦各成一系,若南北之不相并,水火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侍宴既过三爵,喧哗窃恐非仪。

    出自唐代李景伯的《回波辞》 回波尔时酒卮,微臣职在箴规。侍宴既过三爵,喧哗窃恐非仪。

  • 《文学欣赏的原则》文学欣赏

    文学欣赏的原则 文学欣赏的基本原则,总的说是把艺术当作艺术看,或者说是从艺术角度欣赏艺术。具体说来,又细化为以下诸多方面。 第一节 不可当真 一、这是真的吗 一般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面对逼真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原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① 巴山楚水凄凉地,②二十三年弃置身。③ 怀旧空吟闻笛赋,④到乡翻似烂柯人。⑤ 沉舟侧畔千帆过,⑥病树前头万木春。⑦ 今日听君歌一曲,⑧暂凭杯酒长精神。⑨注

  • 非烟凝漠漠,似盖乍纷纷。

    出自唐代李行敏的《省试观庆云图》 缣素传休祉,丹青状庆云。非烟凝漠漠,似盖乍纷纷。尚驻从龙意,全舒捧日文。光因五色起,影向九霄分。裂素观嘉瑞,披图贺圣君。宁同窥汗漫,方此睹氛氲。

  • 此情谁共说。

    出自宋代范成大的《霜天晓角·梅》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 高中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复习

    高中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复习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浚:必浚其泉源(疏通,深挖)  2、当: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  3、景:承天景命(大)  4、董:虽董之以严刑(监督) 

  • 掩门江上住,尽日更无为。

    出自唐代唐求的《赠著上人》 掩门江上住,尽日更无为。古木坐禅处,残星鸣磬时。水浇冰滴滴,珠数落累累。自有闲行伴,青藤杖一枝。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