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人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居砻③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注释]①梓人:木匠师傅。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磨刀石。(有删节)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职寻引、规矩、绳墨
B.委群材,会众工
C.盈尺而曲尽其制
D.而能知体要者欤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
B.则其姓字也
C.物莫近乎此也
D.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
8.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梓人“建大厦发挥巨大作用”的一组是
①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
③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
⑤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
A.①③⑤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第一段:梓人自述能指挥建造大厦;作者却发现他竟然不会修理自己的床腿。
B.第二段:通过描述梓人指挥修建官署的情形,引出作者大骇,知其术之高超。
C.后三段:从议论梓人是匠人中的劳心者,联想到其方法值得天子和宰相学习。
D.全篇主要运用类比的写法,叙议结合,卒章显志,表现作者在政治上的见识。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翻译:
翻译:
参考答案
6.C。[制:结构式样。]
7.D。[A项前“于”,介词,“在”;后“于”,介词,“被”。B项前“其”,代词,“他的”;后“其”,副词,“大概”。C项前“乎”,介词,“于”;后“乎”,语气词,“啊”。D项中两个“而”,连词,表顺承。]
8.C。[②④⑤⑥四句都是直接表现梓人建大厦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的;①句是叙述梓人平时带什么工具,不带什么工具;③句是描述工人们拿着不同的工具围着梓人,属间接表现梓人作用。]
9.C。[错在“联想到梓人的方法值得天子学习”。]
10.(1)若是没有我,工匠们就无法建成一座房屋。
(2)就像那个木匠师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劳绩一样
参考译文
裴封叔的住宅,在光德里。有个木匠师傅敲响了他的大门,想在他那里租间空屋居住。他的职业让他随身带有量尺(度量长短的工具)、圆规、曲尺(量方的器具)、墨线和墨斗等东西,家里没有木工用的磨刀石和刀斧这些工具。问他的技能,他说:“我善于计算建筑材料。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我就指挥工匠们具体劳作。若是没有我,工匠们就无法建成一座房屋。所以,到官府干活谋生,我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我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有一天,(我)到他的屋里去,看见他睡的床缺了一只脚(自己)却不会修理,说:“打算请别的木工来修。”我觉得他很可笑,觉得他是个没有技术却贪图工钱和财物的人。
后来,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汇聚了许多工人。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木匠师傅左手拿着度量工具,右手拿着一根棒,就站在中间。(他)估量房屋的规格,观察哪根木头可以选用,然后挥着手里的那根木棒说:“砍!”那些拿斧头的工人们就奔向右边。回过头去指着(木料)说:“锯!”那些拿锯子的工人们就奔向左边。一会儿,拿斧头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都看他的脸色,等他说话,没有哪一个敢自己决定怎么干。其中有个别担当不起任务的,他就生气地斥退那个人,也没有谁敢怨恨他。他在墙上画了一座房屋的图样,只有一尺见方的面积,却可以把房屋结构丝毫不差地全部勾画出来,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就不会有出入了。房屋建成以后,在正梁上题字说:“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建造。”就是他的姓名。所有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匠们都不列名,我向四周一看大吃一惊,这才明白那个木匠师傅的技术确实是十分高超。
接着,我感叹道:那个木匠师傅是放弃他的手艺,专门发挥他的智力,而且能了解、掌握(体察)建筑学关键问题的人吧!我听说用脑力的人指挥(役使)人,用体力的人被人指挥(役使),他大概(也许、恐怕)就是用脑力的人吧!有手艺的人使用他的技能,有智慧的人出谋划策,他也许就是有智慧的人吧!这完全可以为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近似的了。
那些治理国家的帝王,根本在于用人。那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分别按照朝廷的法律规定来升降他们,一律按朝廷的制度来整顿他们,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规制、规模)一样。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所担当的职务;安定天下的百姓,使他们专心工作。观察了京城就了解乡野,观察了乡野就能了解各地,观察了各地就能了解全国。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重用他们,使(他们)并不感激自己的恩德;没有才能的人就辞退,停止他们的工作,也没有人会怨恨自己。只有这样做宰相的方法才真正掌握,全国各地也就能治理好了。做宰相的方法真正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天下的人就会抬头仰望着说:“这是我们宰相的功劳呀!”后人也会根据史书记载的事迹仰慕地说:“这是那个宰相的才能呀!”就像那个木匠师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劳绩一样,而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人们是不能列名的。宰相真是伟大呀!懂得这个道理的,只有我们所说的宰相罢了。
我认为做木匠师傅的道理跟做宰相的道理相似,因而写了这篇文章并且将之保存起来。
-
梦见海苔,得此梦,乃事业得他人之相处,彼此财运皆可提升之征兆,求财者不可因小事与他人正面冲突,圆融待人财运可得。如做此梦,多有与他人间纠葛之事,因金钱之事与他人间有争执,乃是自作主张之人,冲动者财运不
-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外祖教其读书,多所历览。外祖死,常清孤贫,年过三十,未有名。 将军高仙芝为都知兵马使,颇有材能,每出军,奏傔从三十馀人,衣服鲜明。常清慨然发愤,投牒请预。常清
-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①。更吹落、星如雨②。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③,玉壶光转④,一夜鱼龙舞⑤。 蛾儿雪柳黄金缕⑥。笑语盈盈暗香去⑦。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
-
柳梢青 刘辰翁 铁马蒙毡, 银花洒泪, 春人愁城。 笛里番腔, 街头戏鼓, 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 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
-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作品赏析【注释】:①滞:留滞。②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③况属:何况是。④高风: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这是写旅愁归思的一首五言绝句,大约
-
仕不惟非其时不得轻出,即其时亦不得轻出[1]。君臣僚友,那得皆其人也[2]。仕本凭一“志”字[3]。志不得行,身随以苟,苟岂可暂处哉[4]?不得已而用气,到用气之时,于国事未必有济,而身死矣。死但云酬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作品赏析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可能对第五回“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有深刻印象。这对塑造关羽英雄形象是很精彩的一节。但书中并没有正面描写
-
高丽尽管已经由蒙古人驻守,但是,仍处于经常反叛的状况。高丽朝廷已经撤退到与汉城遥遥相望的江华小岛上,并在岛上指挥抵抗。然而,1258年高宗〔王瞮〕遣世子王典作为人质到蒙哥宫廷。忽必烈继任大汗后,送这位
-
葡萄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元年(806)五月在江陵(今属湖北)写给他的好朋友张署的,原诗题为《题
-
语义说明:比喻自作自受。 使用类别:用在「自取其祸」的表述上。 作法自毙造句:01这件事他是作法自毙,怨天尤人有何用? 02身为官员如果贪赃枉法,终有一天会作法自毙。 03商鞅虽然是作法自毙,但不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