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永遇乐·元宵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7 18:47:27阅读:898

原文

永遇乐·元宵

落日镕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
⑴永遇乐(lè):词牌名。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始于柳永。双调一百零四字。又名“消息”。
⑵落日镕(róng)金:落日的颜色好像熔化的黄金。镕,同“熔”。
⑶合璧:像璧玉一样合成一块。
⑷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⑸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⑹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⑺中州:即中土、中原。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⑻三五:十五日。此处指元宵节。
⑼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⑽捻(niǎn)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雪柳:雪白如柳叶之头饰;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参见《岁时广记》卷十一)。
⑾簇带:簇,聚集之意。带即戴,加在头上谓之戴。济楚:美好、端整、漂亮。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意谓头上所插戴的各种饰物。
⑿风鬟(huán):指女子的头发。

翻译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召唤,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整齐。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寓江南时而伤今追昔之作,当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年)作者流寓临安(今杭州)之时。

赏析

这首词虽写元夕,却一反常调,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

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

上片写今年元宵节的情景。“落日镕金,暮云合璧”着力描绘元夕绚丽的暮景,写的是落日的光辉,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红璀璨;傍晚的云彩,围合着璧玉一样的圆月。两句对仗工整,辞采鲜丽,形象飞动。但紧接着一句“人在何处”,却宕开去,是一声充满迷惘与痛苦的长叹。这里包含着词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动。置身表面上依然热闹繁华的临安,恍惚又回到“中州盛日”,但旋即又意识到这只不过是一时的幻觉,因而不由自主地发出“人在何处”的叹息。这是一个饱经丧乱的人似曾相识的情景面前产生的一时的感情活动,看似突兀,实则含蕴丰富,耐人咀嚼。“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三句,又转笔写初春之景:浓浓的烟霭的熏染下,柳色似乎深了一些;笛子吹秦出哀怨的《梅花落》曲调,原来先春而开的梅花已经凋谢了。这眼前的春意究竟有多少呢?“几许”是不定之词,具体运用时,意常侧重于少。“春意知几许”,实际上是说春意尚浅。词人不直说梅花已谢而说“吹梅笛怨”,借以抒写自己怀念旧都的哀思。正因为这样,虽有“染柳烟浓”的春色,却只觉春意味少。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承上描写作一收束。佳节良辰,应该畅快地游乐了,却又突作转折,说转眼间难道就没有风雨吗?这种突然而起的“忧愁风雨”的心理状态,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心境“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词人的晚景虽然凄凉,但由于她的才名家世,临安城中还是有一些贵家妇女乘着香车宝马邀她去参加元宵的诗酒盛会。只因心绪落寞,她都婉言推辞了。这几句看似平淡,却恰好透露出词人饱经忧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状态。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由上片的写今转为忆昔。中州,本指今河南之地,这里专指汴京;三五,指正月十五元宵节。遥想当年汴京繁盛的时代,自己有的是闲暇游乐的时间,而最重视的是元宵佳节。“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这天晚上,同闺中女伴们戴上嵌插着翠鸟羽毛的时兴帽子,和金线捻丝所制的雪柳,插戴得齐齐整整,前去游乐。这几句集中写当年的着意穿戴打扮,既切合青春少女的特点,充分体现那时候无忧无虑的游赏兴致,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汴京的繁华热闹。以上六句忆昔,语调轻松欢快,多用当时俗语,宛然少女心声。

但是,昔日的繁华欢乐早已成为不可追寻的幻梦,“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历尽国破家倾、夫亡亲逝之痛,词人不但由簇带济楚的少女变为形容憔悴、蓬头霜鬓的老妇,而且心也老了,对外面的热闹繁华提不起兴致,懒得夜间出去。“盛日”与“如今”两种迥然不同的心境,从侧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和词人相隔霄壤的生活境遇,以及它们词人心灵上投下的巨大阴影。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却又横生波澜,词人一方面担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却又怀恋着往昔的元宵盛况,想观赏今夕的繁华中重温旧梦,给沉重的心灵一点慰藉。这种矛盾心理,看来似乎透露出她对生活还有所追恋的向往,但骨子里却蕴含着无限的孤寂悲凉。面对现实的繁华热闹,她却只能隔帘笑语声中聊温旧梦。这是何等的悲凉!

作品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出自先秦佚名的《车攻》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 田车既好,田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 之子于苗,选徒嚣嚣。建旐设旄,搏兽于敖。 驾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金舄,会同有绎。 决拾既佽

  • 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图王。

    出自唐代李世民的《春日望海》 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拂潮云布色,穿浪日舒光。照岸花分彩,迷云雁断行。怀卑运深广,持满守灵长。有形非易测,无源讵可量。洪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句千古至理的名言.意思是说,恶劣的环境可以激起人的忧患意识,使之为改变现状,生存发展而积极奋发,最终能得以发展,强大起来;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易使人堕落,最终在安乐

  • 师诵此经经一句,句句白牛亲动步

    师诵此经经一句,句句白牛亲动步 出自唐代修雅的《闻诵《法华经》歌》 山色沈沈,松烟幂幂。空林之下,盘陀之石。石上有僧,结跏横膝。诵白莲经,从旦至夕。左之右之,虎迹狼迹。十片五片,异花狼藉。偶然相

  • 古之王者,承天理物,必崇简易之教,御无为之治,君静于上,臣顺于下,玄化潜通,天人交泰,枯槁之类,浸育灵液,六合之内,沐浴鸿流,荡涤尘垢,群生安逸,自求多福,默然从道,怀忠抱义,而不觉其所以然也

    出自两汉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

  • 数年前也放狂,这几日全无况。意思翻译、赏析

    数年前也放狂,这几日全无况。出自明代康海的《雁儿落带得胜令·饮中闲咏》数年前也放狂,这几日全无况。闲中件件思,暗里般般量。真个是不精不细丑行藏,怪不得没头没脑受灾殃。从今后花底朝朝醉,人间事事忘。刚方

  •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意思翻译、赏析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出自明代于谦的《立春日感怀》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参考翻译翻译

  • 物极则衰

    物极则衰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物极则衰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物极则衰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浮生记》也果散文赏析

    壹楼后人家院子里的那株无花果树,叶子落光了,头上还顶着一篷帽子,绛红色,丝一般缠绕。举过房顶的枝杈成了在此出没的猫的捷径。楼前的杨树一律站直了,干净得如一缕风。从房檐底下钻出来的鸟儿认准了乐园,欢喜地

  • 顽皮贼骨

    顽皮贼骨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顽皮贼骨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顽皮贼骨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