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情似游丝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原文
踏莎行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注释
①游丝:蜘蛛等昆虫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
②阁:同“搁”,停住。空:空自,枉自。觑(qù):细看。指离别前两人眼中含泪空自对面相看。
③无因:没有法子。兰舟:木兰舟,船的美称。
④渚:水中小洲。
⑤莫:不要。
翻译
离情像游丝般飘忽不定,情人像飞絮般难留踪影。两双含泪的大眼睛,呆呆地凝目对视,徒自满含深情。溪边的烟柳垂下万条丝绦,却不能把他的行船拴系留停。
大雁在斜阳外飞行,轻烟笼罩着沙洲,芳草一片迷蒙。无穷的烦恼现在就填满了我的心胸。明天姑且不再思量,可又怎样才能熬过今宵。怎样才能挨到明日的天明?
赏析评价
周紫芝作词,不事雕饰,不落窠臼,常有新颖手法,文字流畅浅淡,却能表达丰厚、多层次的情感。这首《踏莎行》词,很能体现以上特色。
开篇即与众不同,引人注目。“情似游丝,人如飞絮”,寥寥八个字,不描写景物,也不叙述离别之事,然而景色、环境、事情、人物皆含于其中,且将人物因离别而生的感叹表现得十分贴切自然,用笔之精巧,比喻之新颖,笔墨之经济,都显示了作者的想象和创造的才能。
“游丝”、“飞絮”点明时令:暮春时节。“情”是指别情,也可指双方的脉脉情意,“情如游丝”这一比喻体现出“情”的缠绵牵连,有“情丝难断”的意思,暗示离别的艰难。“人如飞絮”,表明人如飞絮一般漂泊不定,羁旅四方,这也点明了此次分别的理由。
虽然如此,这两句毕竟还是属于总体上的概括、形容。所以接着便用一个特写镜头给予具体的细致的刻画——“泪珠阁定空相觑”。两双满含着泪珠的眼睛,一动不动地彼此相觑。句中的“空”字意味着两人的这种难舍、伤情,都是徒然无用的,无限惆怅、无限凄怆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两句把“空”字写足、写实。一溪烟柳,千万条垂丝,却无法系转去的兰舟,所以前面才说“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派天真,满腔痴情,把本不相涉的景与事勾联起来,传达出心底的怨艾之情和无可奈何之苦。借此,又将两人分别的地点巧妙地暗示出来了。这种即景生情的刻画抒写,怨柳丝未曾系住行舟,含蕴着居者徊徨凄恻的伤别意绪。
下片写离别之后心情。过片仍写居者行人走后的凄怆情怀。“雁过斜阳,草迷烟渚”,这是“兰舟”去后所见之景,正是为了引出、烘托“如今已是愁无数”。这里景物所起的作用与上文又略不相同了。上片写伤别,下片写愁思,其间又能留下一些让人想象、咀嚼的空白,可谓不断不粘、意绪相贯。
句中的“如今”,连系下文来看,即指眼前日落黄昏的时刻。黄昏时刻已经被无穷无尽的离愁所苦,主人公便就担心,今晚将怎样度过。词人并不迳把此意说出,而是先荡开说一句“明朝”,然后再说“今宵”:明朝如何过且莫思量,先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思量如何过”这五个字的意思实为两句中的“明朝”、“今宵”所共有,词笔巧妙地分属上下句,各有部分省略。上句所“思量”者是“如何过”,下句“如何过”即是所“思量”者,均可按寻而知。这种手法,诗论家谓之“互体”。
此词抒写离情别绪。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情似游丝,泪眼相觑。一溪烟柳,难系兰舟。写尽了离别况味。下片写别后相思之苦。愁绪无数,无法排遣。全词凄迷哀婉,愁思无限。
词牌简介
踏莎行,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
作品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
●●○○,○○●▲
泪珠阁定空相觑。
●⊙⊙●○○▲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
●●●○,○○○▲
如今已是愁无数。
●○●●○○▲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
作者简介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1145年(宋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1147年(绍兴十七年)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1151年(绍兴二十一年)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诗著名,无典故堆砌,自然顺畅。也能词,风格与诗近,清丽婉曲,无刻意雕琢痕迹。著有《太仓稊米集》七十卷、《竹坡诗话》一卷、《竹坡词》三卷。
-
鲁共公择言注音版 鲁lǔ共gòng公gōng择zé言yán 梁liáng王wáng魏wèi婴yīng觞shāng诸zhū侯hóu于yú范fàn台tái 。 酒jiǔ酣hān , 请qǐng鲁lǔ君jū
-
伤仲永伤仲永 【原文】 金溪[80]民方仲永,世隶耕[81]。仲永生[82]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83]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8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85]为意,
-
【注释】:南宋名臣崔与之是广州人,一直被称为“粤词之视”。他开创了的“雅健”为宗旨的岭南词风 ,对后世岭南词人影响很大 。南宋后期的李昂英、赵必王象、陈纪等人,便是这种“雅健”词风的直接继承者。这首词
-
张祜,字天佑,广州人。幼好学能文。弘治中袭世职为广州右卫指挥使。年十九,从总督潘蕃征南海寇,先登有功。正德二年擢署都指挥佥事,守备德庆、泷水。瑶、僮负险者闻其威信,稍稍遁去。总督林廷选引为中军,事无大
-
出自唐代耿湋的《入塞曲》 将军带十围,重锦制戎衣。猿臂销弓力,虬须长剑威。首登平乐宴,新破大宛归。楼上诛姬笑,门前问客稀。暮烽玄兔急,秋草紫骝肥。未奉君王诏,高槐昼掩扉。
-
出自唐代鲍溶的《途中旅思二首》 喔喔鸡鸣晓,萧萧马辞枥。草草名利区,居人少于客。生期三万日,童耄半虚掷。修短命半中,忧欢复相敌。朝提黄金爵,暮造青松宅。来往日相悲,北邙田土窄。峨峨西天岳,锦绣明翠壁。
-
出自先秦屈原的《大招》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春气奋发,万物遽只。 冥凌浃行,魂无逃只。 魂魄归来!无远遥只。 魂乎归来!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只。 东有大海,溺水浟浟只。 螭龙并流,上下悠悠只。 雾雨淫
-
他又不和我温温存存睡,又不是才钱娶到妻,从黄昏到晓早分离 出自元代佚名的《【双调】水仙子 杂咏》 丽春园苏氏弃了双生,海神庙王魁负了桂英。薄幸的自古逢着薄幸,志诚的 逢着志诚,把志诚薄幸来评。志
-
学弈作者:孟子 1.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oacute;)而
-
文言文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乃珍藏之。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