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生查子·繁灯夺霁华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7 18:42:30阅读:201

原文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注释
⑴生查(zhā)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调见《尊前集》。始见韦应物词。双调,四十字,仄韵格,前后阕格式相同,各四句两仄韵,上去通押。各家平仄颇多出入。上下阕各与作仄韵五言绝句相仿。单数句不是韵位,但末一字限用平声,在双数句用韵。多抒发怨抑之情。此词过片多两衬字,属别体。又名“楚云深”“相和柳”“晴色入青山”“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等。
⑵陈敬叟:刘克庄友人。字以庄,号月溪,建安人。
⑶霁(jì)华:月光皎洁。
⑷明发:黎明阳光散开。《诗经·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⑸物色:此指习俗风物。
⑹情味:犹情趣。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九徵》:“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徵,著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
⑺浅画镜中眉:用张敞画眉事,表现夫妻恩爱。
⑻深:深情。
⑼市声:街市或市场的喧闹声。宋苏舜元、苏舜钦《地动联句》:“坐骇市声死,立怖人足踦。”

翻译

元宵节的繁灯丽彩夺去了明月的光华,喧闹的戏鼓声一直响至天亮。习俗风情与以前没什么两样,只是人到中年,情味有些凄凉。

像汉朝的张敞,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眉,一起在楼中赏月,祈求天长地久。欢乐的人们渐渐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静,而我的心情却渐渐感到有些忧伤。

赏析

这是一首元宵观灯戏友感怀之佳作,题为元夕戏作,实则抒发人生感慨。全词突出中年情怀与往昔的不同,抒写自己中年气衰、叹世事沧桑,和对友人和美夫妻生活的羡慕及自己生活的愁苦。上片写元宵夜晚灯火通明、锣鼓声不决的繁盛景象,景象不改,而自己则已入中年,情味自别,虽旷达如陈敬叟者亦不可免,衬托了作者自己的孤独。

“繁灯”二句以繁灯夺去月光的大胆夸张的联想,彻夜的戏鼓声声,勾画了元宵夜热闹非常的喜庆场面。第一句写灯光之多与明亮,第二句写人们彻夜狂欢。形声兼备,概括力极强。“物色”二句辞意顿折,“物色同”、“情味别”形成物我、情景不谐和的反差。“中年”二字颇有无奈沧桑之感,作者感叹仕途险恶,虽元宵佳节景物依旧,却人近中年,已失掉青年时代的豪兴。

下片换头转写闺情。“浅画眉”二句写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画新的眉样,共同在楼心深情地礼拜月亮,表示对吉日良宵的向往和期待。这里是悬想陈敬叟之妻在家画眉拜月,盼夫早归,而陈敬叟却留滞临安,当夜阑人静之时,亦不免愁肠渐生。题中云“戏”,便是指调侃友人夫妻恩爱,反衬自己的寂寞,暗寓着羡慕之情。结尾两句与开头两句相呼应,强化了主题,点出主旨:欢乐时,人们可暂时忘却忧伤,但当欢乐过后,孤寂之感便会重新萦绕心头,突出自己忧愁的心绪,昭示出盛筵必散的哲理,有感伤之味。这两句写出一种繁华过后是冷寂,欢乐终了入悲愁的情景与体验。一个“渐”字,慢慢道出作者委曲幽怨之情。

全词层次分明,构思新巧,造语工丽,感情真挚,写景细腻,有真实的人生体验,含蓄而有余味。

词牌简介

生查子,唐教坊曲名。调见《尊前集》。始见韦应物词。双调,四十字,仄韵格,前后阕格式相同,各四句两仄韵,上去通押。各家平仄颇多出入。上下阕各与作仄韵五言绝句相仿。单数句不是韵位,但末一字限用平声,在双数句用韵。多抒发怨抑之情。此词过片多两衬字,属别体。“查”读zhā。又名《楚云深》、《相和柳》、《晴色入青山》、《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等。

作品格律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

⊙●●○○,⊙●○○▲。

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

⊙●●○○,⊙●○○▲。

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

注:○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初名灼,师事真德秀。以荫入仕,淳祐六年(1246年)赐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诗词均擅,是南宋江湖诗人,辛派重要词人。著述宏富,今存有《后村先生大全集》,词集有《后村别调》。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恻矣南邻问,冥然东岱幽。

    出自唐代苏颋的《夜闻故梓州韦使君明当引绋感而成章》 恻矣南邻问,冥然东岱幽。里閈宁相杵,朝叹忽迁舟。君心惟伯仲,吾人复款游。对连时亦早,交喜岁才周。序发扶阳赠,文因司寇酬。讵期危露尽,相续逝川流。卧疾

  • 《河中之水歌》赏析

      《河中之水歌》是首叙事古诗,塑造了莫愁美丽率真的形象。关于莫愁有两种说法。一指石城莫愁,《旧唐书·音乐志二》:”《莫愁乐》出于《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

  • 《出塞二首》王昌龄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品简介《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

  • 长袖纷纷徒竞世,非我昔时千金躯

    出自南北朝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 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扺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

  • 理会的

    理会的 出自元代秦简夫的《杂剧·宜秋山赵礼让肥》 第一折(冲末扮赵孝、正末赵礼抬老旦、卜儿上)(卜儿诗云)汉季生民可奈何,深山无处避兵戈;朝来试看青铜镜,一夜忧愁白发多。老身姓李,失主姓赵,是这

  • 纳兰性德《浣溪沙(睡起惺忪强自支)》诗词注释与评析

    浣溪沙(睡起惺忪强自支) 睡起惺忪强自支。绿倾蝉鬓下帘时。夜来愁损小腰肢。远信不归空伫望,幽期细数却参差。更兼何事耐寻思。 "> 千呼万唤

    千呼万唤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千呼万唤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千呼万唤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白发兄仍见,丹诚帝岂闻。

    出自唐代窦牟的《秋日洛阳官舍寄上水部家兄》 洛阳归老日,此县忽为君。白发兄仍见,丹诚帝岂闻。九衢横逝水,二室散浮云。屈指豪家尽,伤心要地分。禁中周几鼎,源上汉诸坟。貔虎今无半,狐狸宿有群。威声惭北部,

  • 一班一辈

    一班一辈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一班一辈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一班一辈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出处】唐·杜甫《八阵图》。【译注】长江一直在奔流着,但诸葛亮的八阵图遗迹却终不消失。 遗憾的是刘备不听诸葛亮的话大举侵吴,结果遭到惨败。语句深沉,无限感慨。【赏析】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