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7 18:38:05阅读:272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出自唐代李嘉祐的《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

参考赏析

鉴赏

  唐人的送行诗很多。但送行有种种情况,诗的情味也就大不一样。这里是送一个年轻人去探望他的叔父,而他的叔父,又是那里的州官。恰逢时节在初春,正是游历的大好时光。对一个刚成年的人来说,游历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闻。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说,这都是一件好事。尽管离别免不了引起依惜别之情,但也被替对方高兴的心情掩盖了。这就决定了这首诗的明快基调。

  诗的首联点明了送人春日出游的意思。诗人化用了前人的诗句。谢灵运《悲哉行》说:“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王孙是对年轻人的尊称。《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漂母对韩信说过这样的话:“ 吾哀王孙而食之,岂望报乎!”王牧恰好姓王,所以用在这里更显恰当。汀洲,说明送别的地点在水边。细草绿,时值早春,小草刚刚发芽。古人常常把春草和离情联系在一起。《古诗十九首》说:“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浓,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所以一说“细草绿”,惜别之意也就蕴含其中了。

  第二联是对被送者的介绍和赞许。古代男子二十而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了。这正是人生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时候。不仅如此,王牧承继了家学,擅长诗赋,是个才华横溢的人。“四弓裘”,用的是《礼记·学记》的典:“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来便用“弓冶”、“弓裘”比喻父子世袭的事业。这里既是对王牧的赞许,又是对他所要拜见的叔父的称誉。当然,应酬之作中这类词句难免也有溢美之处。

  第三联设想王牧旅途中的见闻。“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这两句描写山野春天雨后的景色。一场春雨过后,山花竞放,争奇斗妍;春水潺流,喷珠溅玉。这才是真正的春天,是身居市朝的人们领略不到的春天的真正的美。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概括了春日山野的美,而且写得生机勃勃,清新流丽。前人评论道:“ 李袁州(嘉祐)中兴高流,与钱(起)、郎(士元)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如“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文章之冠冕也。”(《唐音癸签》卷七引刘辰翁语)

  第四联设想王牧的叔父见到他后,一定十分怜爱,舍不得他离开。所以嘱咐说:你母亲还在倚门而望,日日盼着你归来呢。小阮,阮籍的侄子阮咸,叔侄二人都在“竹林七贤”之列。这里用以喻王牧叔侄。

  全诗清丽流畅,气韵生动,是应酬诗中难得的佳作。沈德潜评论此诗云:“天然名秀,当时称其齐梁风格,不虚也。”(《唐诗别裁》卷十一)

作者介绍

李嘉祐

李嘉祐,字从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天宝七年(748)进士,授秘书正字。...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文言文《甘罗》阅读理解

    文言文《甘罗》阅读理解    甘罗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 万籁寂无声,衾铁棱棱近五更:黄昇《南乡子》赏析

    南乡子 黄昇 万籁寂无声,衾铁棱棱近五更。 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 恼得梅花睡不成。 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起看清冰满玉瓶

  • 三盈三虚

    三盈三虚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三盈三虚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三盈三虚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木兰诗扩写文言文

    木兰诗扩写文言文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慽慽,感激强其颜.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木兰诗扩写文言文,欢迎阅读

  • 银宫翠岛烟霏霏,珠树玲珑朝日晖。

    出自唐代吕温的《回风有怀》 银宫翠岛烟霏霏,珠树玲珑朝日晖。神仙望见不得到,却逐回风何处归。

  • 你惩般病,也是自己害的;我但开口,便说顺着小的;他虽不中,你也不是个善的

    你惩般病,也是自己害的;我但开口,便说顺着小的;他虽不中,你也不是个善的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都孔目风雨还牢末》 楔子(冲末扮宋江领卒子上)(诗云)自幼郓城为小吏,因杀娼人遭迭配。宋江表字本公

  • 难云:偏重之情,触物而作,故令哀乐同时而应耳

    难云:偏重之情,触物而作,故令哀乐同时而应耳 出自两汉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

  • 梦见大火烧山,暗示什么?会带来什么?

    大火烧山是一种不好的情景,面对这种情景我们能想到的就是死亡与牺牲。那么当这种场景出现在我们的梦中时,又有什么暗示呢?又预示着什么呢?这些暗示与预示对我们的生活是否会产生影响呢?

  • 千家诗《刘 因·溪 上》题解与鉴赏

    溪上 刘因 坐久苍苔如见侵[1],携筇随水就轻阴[2]。 松声似厌滩声小[3],云影旋移山色深[4]。 [作者简介] 刘因(1249—1293 ">

  •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形式主义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形式主义 指艺术创作中和文学批评中的忽视内容,割裂内容与形式的有机联系、单纯追求艺术表现形式的文艺理论及创作倾向。形式主义作为文学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