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老母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原文
别老母
黄景仁
搴帷①拜母河梁②去,白发愁看泪眼枯③。
惨惨④柴门⑤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注释
①搴(qiān)帷(wéi):掀起门帘,出门。
②河梁:桥,替代送别地。
③枯(kū):干涸。
④惨惨:幽暗无光。
⑤柴门:树枝编的门,替代贫苦人家。
翻译
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创作背景
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1771),黄景仁外出为官府办事,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告辞妻女和拜别老母,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其悲伤的心情。
赏析
“搴帷拜母河梁去”中以“河梁去",点明了别母的主题,并融含了远游异乡、身世飘零的悲哀之感。“白发愁看泪眼桔”紧承首句而来,诗人并没有直接抒写别母时的伤痛之情,但“搴帷拜母”的具体细节和特征鲜明的母亲的形象已经能够感受到母与子各自内心的情感运动及相互间情感的交流:两两相对,默然无语,母亲的凄楚和耽念,诗人的悲愁和愧疚,尽在不言中。
“惨惨柴门风雪夜”是一幅情景交融的全景式画面,同时造成了一种充溢着强烈悲哀情绪的氛围。诗人也不由从心底发出“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慨叹。“此时有子不如无”是诗人感情步步加深,层层蓄积,凝聚到饱和状态时的迸发,从而就产生了动人的情感力量,表现了诗人内心情感的矛盾运动,具有丰富复杂的心理内容。
这首诗通过眼见别时的实况与悬想今后的虚景相结合,用直白如话的语言对诗人远行他乡和离别母亲时见到的场景进行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母亲至真至诚的情感。
名家点评
广西大学教授李寅生《中国古典诗文精品读本》:字字沉痛,令人不忍卒读。
当代学者蔡义江《绝句三百首》:看似寻常,却又刻苦铭心。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1783),字仲则,一字汉镛,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年未弱冠,即有诗名,而家庭贫困,长年客游四方。乾隆三十年(1765)考中秀才,曾游安徽学政朱筠之幕。乾隆四十一年(1776),高宗巡视东方召来面试,中二等,授予武英殿书签,任县丞,还没补授官职却去世了。黄景仁长年漂泊江湖,贫病交加,寄人篱下,怀才不遇,形成一种多愁善感的气质。有《两当轩集》。
-
笑面夜叉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笑面夜叉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笑面夜叉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任光禄竹溪记》文言文练习题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①富人之园,见其所蓄②,自绝徼③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④,弈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
-
这一时期为我国封建专制制度走向腐朽没落时期。明嘉靖之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内部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分工更加细致,纺织、冶炼、制瓷都非常发达,新兴市民阶层产生了初步的民主要求。这种
-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庐苦竹绕宅生。”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住近湓江地低湿,黄庐苦竹绕宅生。【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意思翻译】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湿,院子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 上一篇“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
-
孔乙己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
-
出自唐代薛曜的《舞马篇》 星精龙种竞腾骧,双眼黄金紫艳光。一朝逢遇升平代,伏皂衔图事帝王。我皇盛德苞六宇,俗泰时和虞石拊。昔闻九代有馀名,今日百兽先来舞。钩陈周卫俨旌旄,钟鎛陶匏声殷地。承云嘈囋骇日灵
-
出自唐代庄南杰的《黄雀行》 穿屋穿墙不知止,争树争巢入营死。林间公子挟弹弓,一丸致毙花丛里。小口黄雏未有知,青天不解高高飞。虞人设网当要路,白日啾嘲祸万机。
-
中考文言文一词多义 1、顾 (1)顾野有麦场(看)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 (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2、故 (1)公问其故(原因,原故) (2)桓侯故
-
五味俱全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五味俱全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五味俱全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原文 曩有愚者,常于户外县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