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荀子《解蔽》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8-29 23:12:57阅读:173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心未尝不臧①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②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③所将受,谓之虚。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④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心,卧则梦,偷⑤则自行,使之则谋。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⑥乱知,谓之静。未得道而求道者,谓之⑦虚壹而静,作之,则将须⑧道者,之虚则入;将事道者,之壹则尽;将思道者,之静则察。知道察,知道行,体道者也。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⑨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恢恢广广,孰知其极!睪睪广广,孰知其德!涫涫⑩纷纷,孰知其形!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夫是之谓大人。夫恶有蔽矣哉!
【注释】 ①臧:通“藏”,贮藏(知识、信息等);②满:通“两”, 三心二意,心思不专;③害:妨害、影响;④两:两种,形容多;⑤偷:松弛、懈怠;⑥剧:烦乱;⑦谓之:告诉他;⑧须:等待、企求;⑨材官:选择、管理;⑩睪睪:通“浩浩”,广大;涫涫:guàn,水沸腾的样子,形容变化莫测。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        志:记忆
B. 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        乱:干扰
C. 参稽治乱而通其度              治:治理
D. 夫恶有蔽矣哉                     恶:哪里
(2)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虚壹而静”的好处的一项是(  )
①异也者,同时兼知之               ②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
③未得道而求道者,谓之虚壹而静     ④将事道者,之壹则尽
⑤疏观万物而知其情                 ⑥明参日月,大满八极
A. ①③⑤     B. ④⑤⑥      C. ②③⑥     D. ①②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论述的中心是“虚壹而静”,即认知事物,要做到虚心、专一而且保持内心长久宁静。
B.因为心能贮藏知识信息,能同时认知多种事物,是不停地活动的,所以人要做到虚壹而静。
C.按照虚壹而静的规则运作,就能明察事物,并且体现在行动上,全面体察各种知识和道理。
D.真正做到虚壹而静的人知识渊博、德行崇高、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很少有被蒙蔽的情况。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
②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治:安定)
(2)B(①解释“异”,就是同时认知多种事物;②解释“专一”,就是不因对一事物的认识而妨害对另一事物的认识;③对求知的人说明“虚壹而静”的道理。这三项均不能说明“虚壹而静”的好处)
(3)D(“很少有被蒙蔽的情况”不符文意,应是“不会被蒙蔽”)
(4)①不因为心里已储藏有知识而妨碍接受其他知识,就叫做虚心。
(采分点:以,因为;臧,储藏;害,妨碍、影响;受,接受)
②对有形的万物都能看见,能见的都能论说,论说都准确到位。
(采分点:莫……不,双重否定译为肯定句式;失位,准确到位,符合实际等)

【译文】
人凭什么懂得知识和道理呢?答案是:(凭的是)心。心凭什么懂得知识和道理呢?答案是:(内心要做到)虚心、专一而且宁静。心没有不能贮藏(各种知识信息)的,这样因而就有人们所说的虚心;心没有不能知此知彼(这两个方面)的,这样因而就有人们所说的专一;心没有不活动的,这样因而就有人们所说的心思宁静。人生下来就有认知的功能,有认知就有记忆。记忆,就是储藏信息,这样因而就有人们所说的虚心,不因为心里已藏有知识信息而妨碍接受其他知识信息,就叫做虚心。心生来就有认知的功能,就能辨别事物的差异。辨别差异就是同时认知多种事物,同时认知多种事物,就是(人们所说)的“两”(知此知彼这两个方面);这样因而就有人们所说的心思专一,不因为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而妨害对另一事物的认识就叫做专一。心在人睡觉时就做梦,松弛时就会放任自流(胡思乱想),使用心时就能帮人谋划。所以心未尝不是活动的,这样因而就有人们所说的心思宁静,不让做梦和烦乱干扰认识就叫做静。没有获得知识和道理而想求得知识和道理(的人),要告诉他虚心、专一而且内心宁静(的道理),按照这样的规则运作,那么他将要企求的知识和道理,做到虚心才能进入那个境界;他将要从事的求得知识和道理(的工作),做到专一才能达到穷尽的地步;他将要思考而求得的知识和道理,做到内心宁静才能达到明察的程度。认知事物达到明察,在行动上体现出来,(全面)体察知识和道理。(所以说)虚心、专一而且内心宁静,就是人们说的大精明、大智慧。对有形的万物都能看见,能见的都能论说,论说都准确到位。坐在房间里却能观察天下,处在今世却能论知久远的事。通观万物而了解它的真实情况,参考验证社会安定与混乱(的实际例子)而通晓它的规律,有条理秩序地治理天地而(精通)选择管理万物,(准确)裁断普遍根本的道理而能够把宇宙(的规律)掌握在心中。(如此)宽大无边,谁能知道他的知识有多么宽广呢!(如此)浩荡无边,谁能知道他的德行有多么崇高呢!(如此)千变万化,谁能知道他的思想体系有多么复杂呢!(他)正大光明地并列于日月之中,他的智慧延伸到天地四面八方的极点,那样的人就是伟大的人。那样的人哪里会有被蒙蔽的情况呢!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梦到了姑爹是吉兆吗?

    梦见姑爹,得此梦,与他人间有所纠葛,财运难以提升,唯有细心做事,事业方可有所改善。如做此梦,性格温良之人得财容易,多可团聚他人之力,处事坦然。秋天梦之吉利,夏天梦之不吉利。

  • 唐朝诗人酒桌上如何撩妹的?

    无论酒伎还是胡姬,其实都是男人酒宴上的点缀,说到底,都是为了给男人找乐子的。唐朝酒桌上的乐子离不了这些年轻的女孩子,她们通常是酒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艳菜。

  • 水浒传歇后语 武大郎玩夜猫子 - 啥人玩啥鸟

    副标题 1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周通)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刘高)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阎婆惜) 4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潘金莲) 5马蹄刀木勺

  • 绝处逢生造句九则

    【绝处逢生解释】形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又遇到生路。绝处:死路。 【绝处逢生造句】 ①正当野狼向这小孩一步步逼近时,突然一声枪响,野狼中弹倒地,孩子也绝处逢生。 ②这篇短篇小说正要作为

  • 古代皇帝与皇后的洞房之夜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这是北宋著名诗人苏轼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春宵一刻值千金”,对于普天之下寻常的黎民百姓是如此,而对于那些ldq

  • 普天同庆造句五则

    语义说明:全天下的人共同庆祝。 使用类别:用在「节目欢庆」的表述上。 普天同庆造句: 01、双十国庆是个普天同庆的日子。 02、在这普天同庆的节日里,人们都喜气洋洋。 03

  • 不甘示弱造句四则

    【不甘示弱解释】不甘心情愿表示比别人差。甘:甘心、情愿。示:表示,显示。弱:差,软弱,不足。 【不甘示弱造句】 ①听到骂声,她不甘示弱地跳出来,大声对骂。 ②铁牛不甘示弱,拿出自己的黑

  •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清)郑燮

    作诗非难,命题(1)为难。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少陵(2)诗高约千古,自不必言;即其命题,已早据百尺楼上矣。通体不能悉举(3),且就一二言之:《哀江头》、《哀王孙》,伤亡国也;《新婚别》

  • 《墨池之上》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墨池之上 [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

  • 《把酒问月》李白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白--《把酒问月》 【内容】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